栏目导航
霞客故里
中国徐霞客旅游区
霞客世系
江阴故事
3.29天下游

中国电影界的徐霞客情结

中国电影界的徐霞客情结
作者: 唐汉章

       要把徐霞客形象搬上银幕是中国电影界几代人的梦想,最早的梦想者恐怕是中国电影界先驱夏衍先生。1958年的一次电影制片厂厂长选题规划会议上,时任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的夏衍建议拍一部传记片《徐霞客游记》,以扩大电影的选题范围,既可以鼓舞人心,宣传爱国主义,同时,又可以随着徐霞客的足迹,展示我国东南,特别是西南一带的锦绣风光。夏衍的这一想法和他以后的坚持也许来源于毛泽东关于徐霞客的讲话精神。
       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曾两次推崇徐霞客,1958年1月28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讲话中说:“明朝那个江苏人,写《徐霞客游记》的,那个人没有官气,他跑了那么多路,找出了金沙江的发源,‘岷山导江’,这是经书上讲的,他说是错误,他说是金沙江导江。”并说“我看他不到处跑怎么能写得那么好?这不仅是科学作品,也是文学作品。”
       毛泽东第二次提到徐霞客是1959年4月5日在上海召开的中共八届七中全会上,他在讲话中说:“如有可能,我就游历黄河、长江,从黄河口子沿河而上。搞一班人,地质学家、生物学家、文学家,只准骑马,不准坐车,骑马对身体实在好,一直往昆仑山,然后到猪八戒的那个通天河,翻过长江上游,然后沿江而下,从金沙江到崇明岛。我有这个志向,……我很想学徐霞客。徐霞客是明末崇祯时江苏江阴人,他就是走路,一辈子就是这么走遍了,主要力量用在长江。《徐霞客游记》可以看。”
       毛泽东两次讲话中,高度赞扬徐霞客重视实践,尊重科学,坚持调查研究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他充分肯定《徐霞客游记》是一部好书,是徐霞客长期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结果,是智慧的结晶,高度称赞是一部优秀的科学著作和文学作品,号召人们读这部书。
       毛泽东的讲话对深入研究徐霞客、学习徐霞客起到了登高一呼的倡导和激励作用。显然,夏衍提出拍徐霞客的电影是受到毛泽东讲话的影响,是执行毛主席的指示。然而囿于当时各种条件限制,由于没有一家电影制片厂勇于承担这个任务,夏衍的提议只好束之高阁,而且在“文革”期间还批判他是“为封建文人墨客树碑立传”,作为打倒他的一大罪状。
       “文革”结束以后的1978年,文化部讨论向国庆30周年献礼片剧目时,夏衍又提到要拍徐霞客题材的片子,并说假如时间不允许,一时写不出故事片剧本,不妨先由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拍一部《徐霞客游记》的风光纪录片。这一建议得到冯牧的赞同,可是仍然没有人响应,这事又一次搁了下来。
       事情到了1982年,《新观察》第3期发表了著名科学家于光远和交通部副部长潘琪的《关于纪念徐霞客的通信和刍议》,于、潘二人通信和刍议的主要内容,是建议举办全国性的纪念徐霞客逝世340周年和诞生400周年活动,其中提到拍摄一部徐霞客传纪电影片。夏衍一口气读完,“感概系之,浮想联翩”,立即给《新观察》编辑部写了一封信,积极拥护潘琪的建议,并提议由文化部责成一家电影制片厂尽快编写电影剧本,争取在徐霞客诞生400周年时在全国放映。他还建议可以先请新闻纪录片厂赶拍一部《徐霞客和他的游记》的纪录片,以纪念徐霞客逝世340周年。
       1983年4月18日至20日,在无锡召开的纪念徐霞客诞辰四百周年筹备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潘琪、夏衍的建议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拍摄徐霞客电影、电视片被列入纪念活动筹备内容之一。会议建议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徐霞客》故事片;中央电视台拍摄《徐霞客》传记性系列片;上海科教电影制片厂拍摄以岩溶地貌为主题的科教片。并由文化部电影局和广播电视部予以协调分工,确保片子的质量。会后,几经周折拍摄电影的任务最后落实到著名导演凌子风身上。
       凌子风是中国电影界有名的“拚命三郎”,他与谢晋同为中国电影第三代最有成就的导演之一。凌子风的作品善于通过细节刻划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揭示其内心世界,生活气息浓郁,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如《红旗谱》、《骆驼祥子》等影片,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凌子风接到任务立即组织创作班子,并到徐霞客到过的一些地方进行游踪考察,最后由他的夫人韩兰芳完成了《徐霞客》电影剧本。凌子风雄心勃勃,决心拍出一部气势磅薄、高质量的电影片。然而两千多万的投资对于当时来说,毕竟不是一笔小数目,结果直到凌子风去世,该片也未能拍成。
       对徐霞客情有独钟的还有上海电影制片厂著名导演谢晋,他以拍摄故事片见长,人们评价他的影片充满着人性、人情、人道主义精神,具有深刻的内涵和鲜明的个性。在创作态度上,谢晋无疑是一个现实主义者。在继承传统和超越传统,在承认现实和改造现实,在过去和未来之间,找到了一个最佳的平衡点。他也是一个充满激情、勇于追求的人。以其花甲之年,能够重辟蹊径;以其古稀之年,能够东山再起,显示了一种超越自我、超越生命、超越历史的渴望。谢晋一生拍的电影可说部部都可以作为经典,曾四次荣获“金鸡奖”,四次荣获“百花奖”,是中国电影史上执导影片获“金鸡”“百花”奖最多的导演。他几乎每拍摄一部电影就能推出一位新人。《红色娘子军》主演祝希娟,《小花》主演陈冲,《芙蓉镇》主演刘晓庆等都是他造就的影后。
       谢晋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已心仪徐霞客,在上海或者去北京开会,都曾和一些编剧导演和演员多次商讨和研究如何将徐霞客这位历史名人编写成剧本并搬上银幕,还探讨并制订过创作提纲,具体安排由何人执笔创作人选的事,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成为现实。
       为纪念徐霞客诞辰420周年,曾与谢晋同为上海电影制片厂同事的剧作家曹松茂和他的兄弟曹松盛,创作了电视连续剧文学剧本《徐霞客》,欲请谢晋执导。但是他说自己年事己高,手头还有任务,尽管很想完成自己的心愿,但已力不从心。后来商定请他的大儿子谢衍来拍摄。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正当年富力强事业如日中天的谢衍却因病突然离世。谢晋受此打击,不久也仙逝而去。他与凌子风一样,最终未能将徐霞客搬上银幕,留下了深深的遗憾。为了弥补谢晋导演的生前意愿,曹氏兄弟又不遗余力创作出歌颂徐霞客的《长江的儿子》、江阴女作家肖卫琴创作了《中国游圣徐霞客》电影文学剧本。
       比起凌子风和谢晋导演来说,广州电影制片厂导演于得水和杜云萍则要幸运得多。20世纪90年代,于得水多次来江阴,到华西村采风和体验生活,接触到江阴的人文历史,被徐霞客的传奇一生所折服。在他的积极筹划下,并在江阴市委、市政府支持下,由李云飞、杜云萍、赵荣根据赵荣、沈丽、李云飞早年创作的电影剧本《徐霞客游记》改编成《徐霞客传奇》电影剧本,并由青年女导演杜云萍执导拍成电影,第一次将徐霞客形象搬上了银幕,终于圆了中国电影界几代导演的梦。该片在江阴长江影剧院举行了首映式,并在1996年福建省举办的武夷山徐霞客国际旅游节暨学术研讨会期间进行了放映,得到与会中外徐学专家学者的肯定。这部影片精心刻划了徐霞客献身科学、尊重实践的精神,但是由于剧情只是着重描写了徐霞客晚年西南万里遐征中的云南和贵州两省的情景,未能全面反映徐霞客波澜壮阔的一生而稍有遗憾。
       第19届中国电影金鸡百花奖即将隆重举行,届时中国电影界精英将云集江阴,徐霞客家乡人民企盼电影界的艺术家们能够创作出更为精彩的徐霞客电影。
       (作者系中国徐霞客研究会副秘书长,江阴市徐霞客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