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霞客故里
中国徐霞客旅游区
霞客世系
江阴故事
3.29天下游

让梦想照进现实

让梦想照进现实
作者: 马 莉

400年前,徐霞客挥别青砖黛瓦的江南故园,一个漂亮的转身,开启了中国历史上一段新的里程。400年来,在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我们纪念他,热爱他,传承他,各行各业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有所作为,有所担当的徐氏后人,徐建凤就是其中的普通一员。
 
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徐建凤出生在江阴市徐霞客镇马镇村,年少的她早在祖辈的描述中就了解了祖先徐霞客的生平事迹、光辉形象,心中曾经默默地许愿:等我长大了,一定要做像徐霞客一样有所作为,有所成就的人。于是,胜水桥畔,晴山堂前,留下了幼时徐建凤追寻的脚步,执着的身影。
 
时光流转到了2001年,为响应党中央关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号召,在镇政府及村委的支持下,徐建凤辞去了原单位工作,承包了20多亩土地,开始了她的种养殖生涯,走上了独立创业之路,用她的话说:“400年前,我的祖先徐霞客就因为有那样的气度和抱负,所以才成就了不一样的人生价值,我从小就憋着这股劲,一定要闯出一条不一样的人生道路。”只是她要走的这条独立创业之路,一开始就遭到了家人的强烈反对,但是凭着她的那股子韧劲在心底暗下决心:一定要让自己的奋斗目标变成现实。第一年,她先从养獭兔和肉鸭开始,整天忙碌于兔房和鸭舍之间,晚上一个人和衣睡在养殖场里,起早摸黑、含辛茹苦打拼了一年,原本就不算壮实的她,从原来的120斤瘦成了102斤,可由于对市场形势变化缺乏科学的预测,结果獭兔亏了3万元,肉鸭赚了3万元,忙碌了一年一分钱也没赚到。在这种情况下,父母骂、公婆怪、丈夫怨、邻居笑……各种各样对她的责难,真是让人难以忍受。
 
面对初战受挫和种种冷嘲热讽,她丝毫没有灰心。在认真总结失利原因,多方论证市场需求以后,徐建凤清醒地意识到:若不转变经营思路,在这条养殖道路上很难找到出路。第二年,她断然把獭兔全部淘汰,从自身实力出发,迅速扩大肉鸭养殖规模,将兔舍改建成鸭舍,从原来的20间扩大到60间,全年养殖肉鸭12万羽,获净利润10多万元,再加上卖鸭粪赚了2万元,这一年总算是小战告捷。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徐建凤并不满足,她觉得自己应该干点大事,目光投向了如何为家乡人民拓宽致富的路径上。就在这时,商机在不经意间出现,当徐建凤得知无锡市惠山区的阳山桃农来买她的鸭粪是为了去给桃树施肥时,便萌发了种桃树的想法。可是,徐霞客镇内在栽种桃树过程中惨败的经营者断言:“我们这里的土质不长水蜜桃!”徐建凤偏不相信,为了获得科学种桃的依据,她分别取了阳山和自己种植地的土,赶到郑州农科院作土壤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两种土质的酸碱度无异,徐建凤再将两地的气候变化的各种情况作了细致对比,发现两地气候条件也完全一样。“阳山能种水蜜桃,为什么我们徐霞客镇不能种?”凭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徐建凤买了五亩地的桃苗,开始了桃树的种植生涯。初做桃农,她对桃树的生长管理一窍不通,老是看见叶子卷了、黄了、掉了才知道桃树长虫子了,却不知道该如何给桃树作防治。于是,徐建凤主动向阳山有经验的师傅请教,购买有关书籍学习,不断探索,积累经验。功夫不负有心人,2005年满园桃树硕果累累,桃子销售供不应求。江阴日报的记者采访徐建凤的时候,她的丈夫抢着对记者说:“我老婆的韧劲,有时简直韧到近乎傻气的程度,可她脚踏实地的辛劳和令我钦佩的成功,让我感动,我全力支持她。”
 
在创业的道路上徐建凤的步子迈的越来越扎实,村子里、田埂边众人都在被她的闯劲和韧劲所折服。400年前的徐霞客历尽心身之艰辛,成就了科考之奇旅,文化之苦旅,人生之艰旅,400年后的霞客故里,霞客后人徐建凤,扎实抢机遇,踏实干工作,成就了一番“幸福甜蜜”的事业。2003年和2007年,徐建凤分别被选为江阴市第十四届、徐霞客镇第二届人民代表;2004年被评为无锡市“三八红旗手”;2005年、2008年获江苏省“双学双比女能手”称号;2008年被江阴市配位“农村示范带动户”……
 
如今,徐建凤物色了5位品德素质好、有吃苦耐劳精神的女同胞,共同建设徐霞客镇“幸福桃园”。根据这5位姐妹的不同情况,徐建凤让她们继续在各自服务的岗位上上班挣钱,下班后来桃园协助管理,在她们单位的休假日里,徐建凤带着大家钻研种桃技术,掌握管理规律。在“幸福桃园”项目的资金运作上,徐建凤主动为姐妹们“排忧减负”,“幸福桃园”运转前期的土地周转资金、青苗赔偿费与桃苗购买资金全由她一人垫付;在桃树栽培、管理技术上,她统一指导;在拓展市场、产品销售上,也是她统一包管。当问及她为什么会这样做时,她说:“我心里始终有个信念,自己富了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正富”。的确她的这种理念已经在她的行动中得到了体现,姐妹们理解她,支持她,她们在桃园中齐心协力,和谐合作。徐建凤坚信,她们的“幸福桃园”,一定会成为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向往的理想乐园。
 
在结束采访的时候,徐建凤那几句质朴而又感人的话,始终萦绕在笔者的耳边,“我是一个很普通很平凡的女人,400年前我的先祖徐霞客不惟权,不惟利历尽三十多年风雨走出了一条前人未走之路、无人敢走之路,看到了别人见不到的风景。如今,我在党和国家的关心支持下,用了短短几年的时间,走上了一条属于我自己的致富创业之路,完成了儿时追寻祖辈的梦想,和先人比起来,我是多么的幸运而幸福,我应该更积极、更踏实地在这条路上走实,走好!”
      
(作者系江阴市徐霞客研究会会员。工作单位:徐霞客故居文保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