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霞客故里
中国徐霞客旅游区
霞客世系
江阴故事
3.29天下游

2009年中国江阴徐霞客国际学术研讨会小结

2009年中国江阴徐霞客国际学术研讨会小结
作者: 姚秉忠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同志们,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当我们沉浸在庆祝新中国60周年华诞的喜悦时刻,迎来了徐学界的又一次盛会——2009中国江阴徐霞客国际学术研讨会。参加本次研讨会的,有来自江苏、浙江、云南、台湾、香港等地徐霞客研究会的代表,有无锡市、台州市、丽江、盘县徐霞客研究会的代表,有上海、湖北、湖南、山西、广东、江西等地的专家学者莅临或寄来论文。还有美国、新加坡、德国的嘉宾与会或寄来论文。作为主办方,中国徐霞客研究会和中共江阴市委、江阴市人民政府,派出多人参加学习、交流,共计100余人出席了本次国际学术研讨会。
  在中共江阴市委、江阴市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关心及大力支持下,在全体工作人员,包括在座的各位朋友、各位同志的共同努力下,本次研讨会很成功,即将圆满落幕。
  组委会责成我对本次研讨会进行小结。下面,我就结合两天来的会议情况,作个发言。
  本次研讨会,虽然时间不长,但安排得非常紧凑,内容相当丰富。除学术交流外,参观了天下第一村——华西村,聆听了老书记吴仁宝介绍了华西村的发展历程,参观了徐霞客博览园,参加了江阴市经济合作洽谈会和第二届刘天华民族音乐节的开幕式;房教授演示了正在制作中的有关徐霞客的动漫电影;领略了令人喜爱和钦佩的江阴市容,感到非常振奋,也非常受教育,茶余饭后都在感慨这几天在江阴的所见所闻。本人也有同感,每来一次霞客故乡,都是感慨万千。江阴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人民富足、社会和谐,可以说是伟大社会主义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巨大成就的一个生动缩影,体现了江阴人民在中共江阴市委、江阴市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秉承先贤徐霞客的创新睿智和积极探索精神,一心一意抓改革开放,实实在在求科学发展,诚心诚意为国富民强的英勇壮举。我想,这应当也是会议的一个额外收获。
  这次国际学术研讨会,共收到论文63篇。囿于时间,只安排了14位学者在大会上交流发言。我们知道,本来有许多学者希望在会上谈自己的研究成果。好在所有文稿已汇编成论文集,会后还可以继续学习交流,也可以继续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和论辩观点向《徐霞客研究》和各协会主办的刊物投稿。
  听了各位的发言,以及在编辑“论文集”时,反复学习和审读各位的文稿,我和组委会的同志们对所有论文有一个总体感受,认为有如下几个特点:
  1.本次研讨会主题鲜明突出,紧扣了“徐霞客与生态文明建设”这个主题。
  我们曾在“一号通知”中指出,这次研讨会以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温总理在纪念徐霞客诞生420周年大会的《贺信》为指导,交流和讨论徐霞客与建设生态文明的研究成果,兼及其他。当时,温总理明确指出:“我由衷希望新世纪中的徐学研究,在传承与开发中取得更具深刻启悟、更能促进保护资源、环境和生态的作用。”一个时期以来,广大的徐学研究者正是按照温总理的号召,在研究徐霞客的生态思想、发掘徐霞客在长期的考察途中实践这种思想的言行和做法,以及对现代的启示。可以说,这方面的研究是具开创性意义的。以往,我们的研究偏重于《徐霞客游记》在地理学、旅游学、历史学、社会学等方面的贡献,对于徐霞客的生态思想和实践,则是一个相对薄弱环节。最近两三年,特别是这次研讨会,是一个突破,不仅从论文的数量上(共有20多篇),而且从质量上讲都表明了这一点。
  譬如,华中师大姚伟钧教授,他是一论再论徐霞客的生态思想与实践的现代价值了,他认为徐霞客是一个保护生态环境的倡导者、实践者。为了支持这个观点,他全面发掘《徐霞客游记》中徐霞客对保护生态环境的行为的讴歌和赞美、对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的强烈谴责、对忽视生态环境破坏生态环境已经和即将带来的严重后果的分析等论述,凿凿有据,令人信服。关于研究徐霞客生态思想的现实意义,他认为至少在两个方面,一是《游记》提供了明末珍贵的生态环境研究资料;二是为今人提供了古人的环境保护的实践经验(有宝贵经验,也涵盖沉痛的教训)。
  山西的张晋光先生,他也是比较早地注意研究徐霞客的生态思想和贡献。这一次他从《楚游日记》徐霞客对原始林木大肆砍伐引伸出“皇木采办对明末社会生态影响”的分析。其实,他还写了一篇论文《徐霞客对我国生态状况的考察述论》,与姚文有异曲同工之妙。从不同的角度来论证徐霞客朴素的生态思想和实践,体现了年轻学者的敏锐性。
  江阴学者更是全面关注对徐霞客生态思想的研究,不乏好文章。他们不仅从《游记》里感受徐霞客寄情山水、崇尚自然、“天人合一”、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不仅从徐霞客朴素的生态意识、生态伦理的灵动反映,来探索徐霞客生态文明观形成的思想基础,而且从这些朴素生态文明观的沉淀、继承、发展、实践,和江阴市改革开放几十年来经济、社会、人文进步的大量生动事例,来诠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这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革命,是人类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进行的一次新的选择,是一种不可逆转的潮流。生动地反映了江阴市各级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极其重要的一环,通过不断地教育和实践,已经成为全市人民的统一意志和社会风气,值得我们学习。同时,也给徐学研究一个有益的启示——只有与现实充分结合起来,学术研究才有生命力。
  2.徐学研究领域不断拓展。
  除以上围绕徐霞客生态思想的研究外,还有近40篇“兼及其他”的文稿。这些文稿涉及的研究面相当广泛,其中有谈学习温总理“贺信”的体会;有研究徐霞客的创新精神、徐霞客的人格特征、徐霞客的交友之道;有研究徐霞客《游记》的民族学价值;有研究徐霞客长期考察途中的一日三餐;有研究徐霞客的风水思想;有关于《游记》涉及的一些名胜古迹恢复重建的建议;还有为数不少探索考证的文章,我想大家看后会有所触动,或许成为我们今后某个时期的研究热门。例如,汤家厚先生指出,《徐霞客游记》是国学不可或缺的经典,他认为“徐学”应该在国学中列位。由此,我联想到《徐霞客研究》第18辑曾经刊登的两篇文章:一篇是朱钧侃先生的《徐学尚未到位  同志仍需努力》,另一篇是祁子青先生的《腹笥万卷  笔下生花》。朱先生表达了徐学未能列入国学四十讲的遗憾,同时指出了我们徐学研究还缺乏深度,水平还不够高,学派没有形成,作为一门学问来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探索、总结和概括。祁先生则论证了从《游记》看到的徐霞客本人丰厚的国学功底。从徐霞客对祖国河山的描述中,追寻到国学不朽锦绣文章的踪迹;从探幽、访古、赠友的诗文中,领略千古瑰丽诗篇的意境。他认为,一部《游记》处处可见博览古今史籍的“痕迹”。因此,他的结论是,《游记》之所以称“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就在于其有上下五千年中华传统文化十分丰厚的内涵。那么,汤先生这次的论文,分析了像徐学这样的重要遗产不被列入国学范畴的原因,除了朱先生分析的原因外,还有人们对国学的认识存在某些偏颇,一提国学,往往想到人文科学的内容。其实,国学还有另一半同样重要、同样辉煌,同属中华文化精髓的自然科学内容,即中国的自然科学体系。中国的自然科学体系,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体系,其发展曾经领先世界长达15个世纪。即使到了1800年清朝嘉庆时期,中国社会发展呈现衰落的趋势之时,中国国内的生产总值仍占全球经济总值的33%左右。汤先生认为《游记》是科学与文学、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完美结合,是“自然国学”与“人文国学”合而为一、相对完整的国学体系。这方面的研究,我认为徐学界有必要不断扩大和深入。
  至于探索考证性的文稿,也是值得提倡的。特别是关乎对徐霞客和《游记》的一些基础性研究,完全还有空间,甚至还有空白。例如,徐霞客到底到没到过峨眉山?徐霞客病归故里到底是如何走的?第一位刊刻《游记》的徐镇到底是不是徐霞客的族孙?与徐霞客有关的历史实物还有没有?这一次就有几位学者的文章比较深入地论证了一些问题。像云南大学年轻的研究生石俊杰,通过多方引证,认为徐霞客在崇祯二年(1629)就到过峨眉山,看到了山上的积雪。曲靖市杨长坤先生则论证徐霞客归途北去四川,登上峨眉山,在云南曲靖以北走的是另一条更为偏西的乌蒙水道。徐祖白先生则认为徐镇不能称为徐霞客的族孙,仅为“五百年前属一家”,等等。
  3.徐学研究队伍逐步扩大,年轻化正在悄然发生。
  徐学研究是否有生命力,取决于若干因素。其中,研究队伍建设是决定性因素之一。近年来,我们感觉徐学研究的队伍正在不断扩大。这两三年又成立了一些研究会,如浙江台州、台湾徐研会,还有新加坡徐学会。据我所知,浙江宁海,云南的宾川、曲靖等地也在酝酿成立徐学研究机构。一些成立比较早的学会又有一批年轻的同志加入,为徐学研究事业补充了新鲜血液。这次在编辑“论文集”时,我发现不少论文作者都是新面孔。特别是云南徐研会提交的论文,好多出自年轻学子之手,而且质量都不错。他们的研究涉及多个方面,有的立论观点犀利,考证思维缜密,文笔流畅洒脱,可读性很强;有的通过自己重走霞客路而有所发现。后来,我向云南徐研会秘书长陈庆江教授询问,原来陈教授已在云大开课讲授《徐霞客游记》,选修的学子不少。他们听说江阴召开研讨会,就提交了一批习作。又如丽江的杨林军,2年前就发表了徐霞客与丽江的研究著作。
  从北京徐研会的情况看,也能体现出年轻一代学者正在挑起徐学研究的重担。老一代的中坚力量,由于年龄都接近或超过八旬,在自然规律作用下,都有些力不从心;而年轻的一代正在逐渐接过他们肩上的担子。现在,北京一批中青年学者已经进入了角色。
  在这里,我必须要提一下台湾徐霞客研究会。虽然成立的时间不长,但是开展活动相当活跃,无论是组织会员积极参加大陆方面的活动,还是开展学术研究,已经取得丰硕的成果。台湾徐霞客研究会成立于2008年9月,目前有会员370多人,成员皆为热爱中华文化、喜爱观光旅游,来自产、官、学、民的社会精英和贤达人士。一年多时间,他们以致力徐霞客研究、推广徐霞客精神、增进世界华人福祉为宗旨,以推动优质旅游与文化交流活动为手段,以迈向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已经举办过多次学术研讨会和近十次大陆及台湾岛内生态旅游活动。他们的活动,受到台湾文化界、教育界、旅游界等许多知名人士的关注和支持,甚至连中国国民党的一些高层官员也多次为活动题词志贺,在台湾地区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台湾徐研会无疑是全国徐学界一支新生的、颇具实力和潜力的研究团队。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以上是我对本次会议的主要情况的简要回顾。由于时间关系,未必准确或全面。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2009中国江阴徐霞客国际学术研讨会,肯定会在徐学研究史上留下深刻的印记,为徐学研究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这次会议以“徐霞客与生态文明建设”做主题,这个主题是否研究够了?我认为还是应该继续深化的。对徐霞客和《游记》的研究领域应当不断拓展,因为《游记》本身就是一部“百科全书”,涉及范围非常广泛,其研究领域也是非常宽广的。但是,一个时期以某个主题作为研究重点,可以发挥团队优势,研究得深一些、细一些、影响大一些,也是非常必要的。2007年,2009年,我们这样做了,效果还是比较好的。那么,2011年会议定什么主题呢?大家可以酝酿,中国徐霞客研究会和江阴研究基地也会广泛听取大家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尽快确定主题并提供给大家。
  此外,加强学会建设,壮大研究队伍,提高研究质量,努力强化徐学研究活动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是各地徐学研究团体经常性的重要工作。我们呼吁各地积极支持办好徐霞客小学、中学、中队,呼吁在大学任教的学者,争取像文明元、陈庆江教授那样,在大学课堂开徐霞客专题课,建立徐学研究阵地,培育徐学研究队伍。
  本届研讨会已经顺利完成了所有议题,取得了圆满成功。最后,让我们怀着崇高的敬意,以热烈的掌声,感谢中共江阴市委、江阴市人民政府领导对本次会议的关心和鼎力支持,感谢江阴市国土资源局、徐霞客镇及徐霞客博览园和所有为会议提供优质服务的有关人士。同时,也向积极参加会议的代表和嘉宾致谢,祝大家旅途愉快、顺利安康。祝各位取得更多的研究成果。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