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名人评霞客
游踪考察
霞客艺苑
霞映天下

追寻徐霞客足迹——游庐山“石门涧”随记

追寻徐霞客足迹——游庐山“石门涧”随记
作者: 陆云湘

 
       庐山是我十分向往的地方。我之认识庐山,除偶见于报章杂志的图文外,主要就是《徐霞客游记》中的若干篇章了。虽然理解得还不深刻,但作为徐学研究会的一员,《徐霞客游记》始终是我的珍爱。
  去年仲夏,我有幸随老年亲友旅行团到江西一游,亲身识得了庐山真面目。这对我七十七岁年龄静脉曲张的左腿,实在是种巨大的考验,便也留下了难以忘怀的记忆。
  出发的前几天,我细心阅读了《徐霞客游记》中的相关日记,大致弄清了徐霞客当年的游踪,心想,如果能在这次旅途中能听到些徐霞客的传闻轶事就太好了。出发时,我是把《徐霞客游记》带在身边的。当日上午十时许,从江阴古城出发,经过南京第二长江大桥,穿过安徽境域,南行过九江长江大桥,经市区于下午五时许,顺利抵达庐山旅游风景区的龙湾宾馆。我们一行在庐山风景名胜区停留了三天时间,所到之处一切感到新奇。
 
  一、“石门涧”环境
 
  “石门涧”是庐山一个著名的景观。庐山旅游风景区向西南方向延伸至深山密林的一处峡谷,是在天池峰、铁船峰断裂带,原始生态区的底部。旅游者要去见识这个峡谷,有两条通道,其一是天池山通道,古时有步行、驴马、驼客、滑杆、抬客,现代汽车可行到文殊台,再经过崎岖小道步行到文殊洞,然后涉足险境到龙首岩,经陡峭的石阶古道而下,过“小石门”到“石门涧”。其二,是铁船山通道,古时翻山越岭到铁船山旁沿石阶古道而下,经“小石门”到幽谷深处的“石门涧”。现代汽车可行至星龙索道站,人过索道进入石阶古道而下,也要经过“小石门”岩壁直削而下的窄道,也就是常人所说的人要侧着身子而过,而后到原始谷底古称“石门涧”。
 
  二、“石门涧”幽险
 
  明万历四十六年  戊午(1618),徐霞客33岁,偕同族兄雷门、白夫,于同年八月十八日,乘船至九江,而后改乘小船至龙门河,停泊在李裁缝堰登岸,经西林寺到东林寺。《游记》二十页载:“十九日出寺,循山麓西南行,越广济桥,始舍官道,沿溪东向行。溪回山后,雾色霏霏如雨。余稔知石门之奇,路险奠能上,遂请其人为导,约二兄径至天池相待。”实际上徐霞客到达庐山旅游风景区的第二天离开东林寺,偕同族兄雷门、白夫,取道天池山大道前往“石门涧”。《游记》又载:“遂南渡小溪二重,过报国寺,从碧条香蔼中攀陟五里,仰见浓雾中双石立,即石门也。一路由石隙而入,复有二石峰对峙。路宛转峰罅,下瞰绝涧诸峰,在铁船峰旁,俱从涧底矗耸直上,离立咫尺,争雄竞秀,而层烟叠翠,澄映四外。其下喷雪奔雷,腾空震荡,耳目为之狂喜。门内对峰倚壁,都结层楼危阙。”徐霞客经过艰难行程,到达他所向往的石门涧,亲身感受欣喜若狂,无一不为之感叹!徐霞客寻路而出,仍然十分艰难。《游记》二十五页载:“徽人邹昌明、毕贯之新建精庐,僧容成焚修其间。从庵后小径,复出石门一重,俱从石崖上,上攀下蹑,穷则挽藤,藤绝置木梯以上。如是二里,至狮子岩,岩下有静室。越岭,路颇平。再上里许,得大道,即自郡城南来者。历级而登,殿已当前,以雾故不辨。逼之,而朱楹彩栋,则天池寺也。”徐霞客雾中走山间,在他面前没有爬不了的峰岩,过不了的坎。
 
  三、“石门涧”古道见闻
 
  次日上午,我们乘自备车,由龙湾宾馆出发到云中山城牯岭镇,观看了庐山人民剧场(庐山会议旧址)和多个中外名人纪念馆。然后,观赏了“仙人洞”、“佛手岩”,牯岭中心广场,抚今追昔,感慨万千,不及细叙。下午我们观看了将军河大峡谷,河谷既宽又深,有水虽不大,一经撞击大小鹅卵石,回响声却很大,从来没有静止过,庐山之水,流向低谷,流向原野,流向江河,流向五洲四海,薄导介绍两边景致说:这一边叫铁船山,尽头有个铁船峰,常常在云雾中露出铁船模样的形状,河对岸的叫天池山,向南延伸到头有个天池峰,上有天池,池水终年不涸。这两座大山是一体的,远古时期地壳运动,两座山在这里断裂了,岩壁在半空中互相靠近,形成门的形状,故叫“小石门”,游客走过这里侧着身子才过得去。再下面仍然豁开,底部有大小高矮不等的石柱,还有悬岩流水成瀑,不知何代何人在巨石上题写并凿成了三个大字“石门涧”。
  庐山旅游风景区,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开发新的景点,这里新建了星龙索道站和悬索平板桥,天池山半山腰凿了隧道,这样两山又以另一种形式互相联通了起来。修理并保留了石阶古道。由于好奇,我踏上了悬索桥,边走边步量,桥长168步、宽5步有余。实际长120余米,宽约3.5米,当我走到桥的尽头,又折向南,在新开凿的隧道洞口张望了一下,便返回了原地,与内人一起,沿着铁船山石阶,撑了拐杖,拾级而下。石阶是青石所制,也有比较光滑的原来的石条,每块长约100公分,宽30公分,高20公分,步行感觉坡度太陡,宽度太窄,有时脚板要横着走,很不方便。走了约100多个石阶,我的小腿发胀、脚板发麻,感到信号不好,加上天气闷热,额头上直冒汗,有些气急,不能再继续前行了,幸好转弯处有个小买店,向店主打了招呼,女店主很热情:“你们年纪大,随便坐,没关系。”
  到底有多少石阶才能跑到“石门涧”,店主很爽快的说:你们到这里石阶仅仅走了五分之一。我立即回应:石阶要500多个,我坐了好久,感到精神好多了,便从小店左手的石阶往下走,大约走了十余个石阶,路又折向右,石阶两旁是密密麻麻的树丛,向远处看很模糊,再顺了石阶向前走,见到新铺设的石阶,这时我意识到,整修时为了截弯取直,把原来这个三角形路段废掉了,我仍从原路返回,一边走,一边听到哗哗哗的水流声,好像就在脚底下,水流到底在哪里看不到,只能回到原地坐下来休息。这时,我又同店主攀谈了起来,她说:“我们就住在山底下石门涧的西边,我家男人是索道站卖票的,为了照顾我,每年连房带税上交1500元,余下就是我劳动所得。”接着她又说:“山区的农民靠山吃山,每天我的丈夫上班,帮我批点小店卖的东西,晚上一起回家,一天两次要跑近千个石阶、来回约三个小时,增加一点家庭收入,好不容易唷!”这时我又问:“你在这里时间长,有没有听说明代有个名人徐霞客到这里来旅游?”她立即回答:“从来没有听说。”我们还想继续说下去,下面匆匆忙忙走上来一位三十多岁的女游客,说是一只皮鞋的跟掉了,有没有鞋卖或租。店主很热情给了她一双半新的跑鞋,言明借去穿不要钱。那位女游客试了一下小了一点,谢了一声回头往下走,看样子要去追赶伴行者。不多一会,几个小青年连跑带爬的冲上来,轮着要买水喝,他们都说石阶太多,很难跑,累死了。我们的亲友三三两两的也上来了,他们腰酸背疼,双腿无力,叫着吃不消了。原来他们很有信心,一定要跑到“石门涧”,可是年纪大了,显得力不从心,没有到达目的地表示可惜。唯有组团发起者张圻,他上上下下,既要关心年老人,又要跑到“石门涧”看看真情实况。据他说:在下面好像见到一块很大的石头,没有注意石头上写的字,心里最关心的是我们的人,因为没有见到我们的人,就快速地跑上来了。就这样,我们撑了拐杖告别铁船山古道间的店主,踏着石阶,一步一步往上走,坚持走到索道站,过站后上了小车,太阳早已躲到山后,当晚在途中用的晚餐,回到宾馆已经很晚了。
 
  四、“石门涧”行感
 
  其一,不虚此行,对庐山胜迹之一隅有了些直观性的了解。
  “石门涧”是天池山、铁船山两山之间最深处原始生态自然景观。当然也包括有许多人为的设施,例如石阶古道、佛像房舍、题额石刻和新开发的星龙索道站、河谷悬索平板桥、天池山隧道等。真正可看之处还是峡谷间,上下千米的断崖绝壁。峡后间高岩悬流成瀑,深谷积水成湖,潜隐湖底的杂乱怪石与兀立溪间的巨岩,巧布成“石台”,最大的一块磐石上可坐数十人,石上镌刻着“石门涧”三个大字,游客到此稍坐片刻,该说今生难适了。过了大磐石,峡谷更加险峻,如剑插天尺,争雄竞秀。在这样的大断层中,又有桅杆峰与童子岩,从涧底矗起直上,奇峰簇拥,迭峰并立,削壁千仞的峰峦几乎都成90度垂,上接宵汉,下临绝间,真是奇峰、奇石、奇境界;惊耳、惊目、惊心魄,纵有鬼斧神工,也难劈这里的胜景,这样的自然景观,即使在世外桃园也难以寻觅的。我能见到和了解到部份真情实况,也就心满意足了。
  其二,“石门涧”之行,实际体会到徐霞客揽胜探险,不畏艰难的精神是我们无法与其相比的。
  我们老年亲友旅行团“石门涧”之行与当年徐霞客“石门涧”之行,所处的时代、所走的路桥、所遇到的艰难,虽然各不相同,但也有可比性。徐霞客从庐山牯岭镇区的东林寺出发,取道北线天池山大道来天池寺,改行小径过龙首崖,而后拾级而下到“石门涧”,道路崎岖十分难行,而我们是自备车,从牯岭镇取道南铁船山大道直达景龙索道站,人过索道在站台旁观看将军河大峡谷,过悬索平板桥再看天池山隧道,然后在铁船山旁沿石阶古道拾级而下,希望到达向往的“石门涧”,因石级陡,石条窄,体力消耗大,老龄化的人无法行进,只能半途而返。然而,徐霞客年仅三十余岁,正当年轻力壮,从观赏名胜到访胜探幽的转折时期,任何艰难险阻都不在他的话下,关键是徐霞客走向自然、了解自然、探索自然的人生追求和探险旅游精神是无法与其相比的。
 
(陆云湘  江阴市徐霞客研究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