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徐学组织
协会介绍
徐学研究
霞客智库
图片新闻

素封之家,文脉传承 -------徐霞客家族的老师

素封之家,文脉传承
-------徐霞客家族的老师
陆震宇
前言:徐霞客出生在一个累世资财丰厚的诗礼之家,为江南望族,素封之家,传承着藏书耕读,守节高隐的传统,凭借着强厚财力,历代徐家不惜重金延请名师宿儒为后代开席授业,时间或长或短,这些名师宿儒的思想人格风范,点滴影响着历代徐家后代成长。徐霞客作为梧徐氏家族集大成者,他个人的成功也是与该家族历代名师授业解惑密不可分的。我们从徐霞客身上依稀可找到张泰的矫激直介,钱福的恣意洒脱,季梦良的守信忠义等。本文初略整理历代徐家塾师简略纲目,从中窥探徐家世代教育传承脉络。
施耐庵与梧塍徐家 。施耐庵是家喻户晓《水浒传》作者,元末明初人,祖籍苏州,扬州府兴化人,曾任在苏州任元末起义军张士诚军师,因规谏张士诚不成,浪迹江湖,后至梧塍徐霞客六世祖徐直家做塾师开馆授课,与学生罗贯中一起研究学问,为创作《江湖奇侠传》(《水浒传》初名)积累素材。徐直,字均平,与元代画家倪云林是朋友。至今现名江阴祝塘大宅里的古梧还遗留施耐庵与《水浒传》的许多传说。
宋濂与徐麟。宋濂是明初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藏书家,被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与刘基、高启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文章主张“宗经“”“师古”,取法唐宋,推崇“台阁体文学,文风庄重典雅,为明初“一代之宗”。徐麟是徐霞客七世祖,字本中,号心远,少有大志,喜读经书。青年时曾拜宋濂为师,学习诗文“读书不屑章句之学,通大义而已”,宋濂辞官归乡,年逾古稀,对徐麟诗文进行点拨。洪武年,30多岁的徐麟以布衣应诏,出使西蜀抚羌,后功成身退,荣归故里,筑“心远书屋”归隐,“辟田若千倾,积书数千卷,列郡甲胃之家”,“富而好礼,见义必为”,成为梧塍徐家史中的重要人物。宋濂在《晴山堂法贴》中留有诗文《送徐生》记载了与徐麟的交集,“文辞又睹西京马,马影凌风逐宦尘。且说相如今到郡,百花城上茶花香。江浦诗成风自生,七千西去影相亲。新都定见文翁问,为说颠毛白似银”,诗文应该是徐麟西去时的送别诗,诗中把徐麟比作司马相如,约定下次再次相见,遂见对青年徐麟的器重。
黄养正与徐颐。黄养正是明永乐中书舍人,善诗文,书法著称朝野,凡宫殿榜署及国子监题名出自黄养正手笔,现山东曲阜孔子墓碑碑文出自他手,后随明英宗在土木堡之变中英勇就义。徐颐是徐霞客第十一世祖,世文雅,精六书性无杂好,庄重严毅,勤俭治产。少学《易经》,游学京师,跟大书法家黄养正学六书与书法,以揩法入中书科,后拜中书舍人,值文华殿,掌诰赦。坊间传闻,徐颐不是举人出生,是贿赂了太监王振捐的官,被称为“金中书”,正因为此事徐颐一直耿耿于怀,使他十分重视对家族后代教育,引疾告归后,不惜重金遍请明师设馆,自己 “教子必须以义方,不侈服,不重味,重门设键,不令与圜市相接,日躬课核,至夜分乃罢”,村庄里的喜欢读书的小孩均可来私塾上学,对后进颖秀可教贫困的,还出学费资学。
文林、文洪与徐颐。文徵明是民间所称江南四大才子之一,也是吴门画派的领携者,长洲文家与徐家是几代世交,文徵明与徐元寿、徐元寿、徐经交游,亦师亦友。文徵明在对怀念徐颐的《一庵公赞》中说“然先父寺丞,曾馆于公;先君温州守,辱交尤厚,用是得其为人之祥。今其子尚德寄示画像,遂为之赞。”就是说文徵明的父亲南京太仆寺丞、温州守文林曾经在徐颐家做过塾师,文林父亲文洪与文林系同科进士,“居官廉平”,在徐颐重金延请下,也任过徐家塾师,与徐家交往尤厚。
张泰与徐元献。张泰,字亨文 江苏太仓人,明天顺进士,官至翰林修撰,茶陵诗派学者,文学家,书画家,诗文有重名,为人恬淡直介,著有《沧州集》。徐元献为徐霞客第十二世祖。1470年,34岁的张泰因母丧家居服阕,徐元献父亲徐颐重金邀请,至江阴梧洞然堂担任了16岁的徐元献家庭塾师一年,勤励终日,身传言教,与徐元献结下了深厚师生情。十年后徐元献在《祭张修撰先生文》中称赞张泰“器识高远、襟度坦夷,性则矫激”,诗文“凭气溢奇 ,陈言不入”,书画“潇洒劲健,有欧晋风致”。又讲述了张泰身传言教“牺经之奥,不秘其传” ,徐元献对科举经书“惧弗此习” 但对“古经史传,秦汉文词,博览强记,汪洋浩瀚”,张泰“博观旁及之路,实指引其前”的教授经历。一年后的秋天,徐元献送张泰赴京归职“同舟累日,遗以诗篇,再拜而别”,此后十年一直与徐元献保持书信往来教诲不倦,并经常向同僚推荐称赞徐元献“尚贤,精敏嗜学,将有大成,可望”。1480年徐元献中乡举后“遗书速行”,欣喜期待与张泰“侍侧之会”,岂料张泰“生苦沉疴,死以暴疾。穷不治生,一垅莫值”,留下双亲妻女,无以为生。徐元献临墓哭吊,涕之盈溢,慷慨解囊,周济张泰妻女,传为一时美谈。徐元献的谦谨淡泊,温良恭俭、诗书礼仪中有张泰的影子。
钱福与徐颐、徐元献、徐元寿、徐经。钱鹤滩 又名钱福,字与谦,松江华亭人,弘治三年状元,官至翰林修撰。诗文敏
才高气奇,雄于当世,传世作品有耳熟尔祥的《明日歌》。钱福与吴中名士文征明、唐寅、都穆,祝允明与徐颐次子徐元寿、元献子徐经交游选胜探奇,放意山水。徐元寿,“少负豪侠,驰骋戈猎,击球挟弹,有缦胡短后,谈兵说剑之风”,后折节好学,聚书万卷,收藏了很多珍贵古籍善本,建万卷楼,“凡唐宋前异本,倾资购致之,冥搜逖览”,“多宋梓元编,考部分班,每标元要”系统地对徐家历代藏书进行整理,成为一位藏书大家,晚年学道好禅。霞客第十三祖徐经也是藏书大家,经常“悬金购书,以资博综”“藏书最丰,侔于木天”藏书可媲皇家藏书,建有“西坞”书屋,钱福因为心艳万卷楼、西坞书屋藏书缘故,40多岁辞官被被徐颐五百金重礼延请就后成为徐元泰、徐经的老师,著有《万卷楼记》:兹楼也,储川岳之精,泄鬼神之秘,究古今之奥,焕斗牛之,知不可以金谷、平泉视也。字里行间,充满了对万卷楼藏书的惊羡。民间传说,钱福在徐家当了九个月塾师只改了三篇文章,被当地人戏称称:“九三先生”,钱福为人乐善好施,有求必应,在梧滕留下了许多墨宝。钱福与徐元泰、徐经都是是同龄人,亦师亦友,他的人品风范影响了徐元泰、徐经。
陈万南与徐经。 浙江宁波四明人 生平无考  徐经塾师。徐经《赠陈万南序》中称“先生儒君生其间,专大易,博古书,能为文章歌诗,来塾吾宗进解不怠,可谓无忝诸君,分其学之聚者矣”后因乡荐,解馆戒归。《序》中还称赞陈万南治理地方乡镇“务业之精,举措之治,习之正”似乎陈万南还在徐经家乡任职。
徐经后,徐家家道中落。徐治、徐洽皆纳粟入国子监,徐沾未入学,但皆好学笃行,均承先之志,择塾宾,训诸子,率有常规,继续着耕读传统。徐霞客祖父辈徐衍芳、徐衍嘉在湖庄书屋研精殚虑,诗酒写性灵。父辈徐有造徐有勉,徐有登皆 “择名士于塾,则不惜供脯,夙夜敬不懈”。徐家择师,均传承着延请当世名宿名师传统,其中可待考的曾经做过徐家老师或提携指导的有徐洽的老师吕泾野(明代著名理学家,关学代表人)、严介溪(严嵩),刘学范,徐衍嘉的老师汤焕(隆庆举人,江阴教论,翰林待诏,工翰墨),徐有造老师杨应文(万历进士,给事中)等。(均待考)
季梦良与徐霞客。季梦良是《徐霞客游记》传世的关键人物,季抄本是第一个游记抄本,是现在最能展示游记的原始抄本。季会明,字梦良,江阴月城人,邑痒生,一直在徐霞客家中做塾师,徐霞客儿子徐屺老师。崇祯十三年六月,徐霞客从西南返家后,就托付季梦良整理游记,季会明当时未即答应,后游记由王忠纫带至福建略为整理,《游记》仍由徐霞客长子徐屺带回,次年霞客去世。宜兴曹骏甫往吊,借回《游记》予以誊录“逾一年而还”,此后季会明利用半年时间对游记整理编次,加列游程提纲,并重录一遍。后顺治二年乙酉事变中,徐屺遇难,抄本残缺,原稿被抢散。季会明冒死抢救原稿和抄本,和儿子又重新抄录了第二个复抄本。该本曾流经钱谦益之手现藏北京图书馆。季会明在《徐霞客游记》序跋中写到:“崇祯丙子秋,霞客为海外游,以缄别余而去,去五年始归。归而两足俱废。噫嘻!博望之搓既返,章亥之步亦穷。今而后,惟有卧游而已。余时就榻前与谈游事,每丙夜不倦。既而出中稿示余日:“余日必有记,但散乱无绪,子为我理而辑之。”余谢不敏。霞客坚欲授余,余方欲任其事,未几,而霞客遂成天游!夫霞客之事毕矣,而余事霞客之事尤未毕也。其后,纪尽为王忠纫先生携去,余谓可以谢其事矣。忠纫之任福州,仍促冢君携归。冢君复出以示余日:“非吾师不能成先君志也”启箧而视,一一经忠纫手较,略为叙次。余复阅一过,其间犹多残阕焉。遍搜遗帙,补忠纫之所未补,因地分集,录成一编,俟名公册定,付之梓人,以不朽霞客。余不敢谓千秋知己,亦以见一时相与之情云尔。季会明忠诚守义,既是徐霞客的塾师也是徐霞客的千秋知己。
 
参考书目:《徐霞客家传》吕锡生编
          许学夷与徐霞客(略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