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徐学组织
协会介绍
徐学研究
霞客智库
图片新闻

徐霞客对山僧开发景观的看法刍议

徐霞客对山僧开发景观的看法刍议
王克强(文学博士)
山非僧不能开,非僧不能守。古往今来,僧侣对于山林景观的开发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尤其到了明代,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文化的繁荣,旅游活动之盛前所未有,僧人必须直面这一社会潮流,他们的因应举措是:建寺庙于山水清嘉处,珍楼宝阁,玉函金相,以起人归依之心。他们一方面要静心修道,另一方面又离不开人间香火,为图生存,必须广为募财,增加经济收入。为吸引善男信女朝山进香,山僧耸殿宇,修道桥,保护所在地环境,改善接待条件,开发旅游景观,以增强寺庙的吸引力。在僧侣们的客观努力下,明代许多山林风景区的接待条件大为改观。游人到此,有一亭一阁可登临,也有寺内小室可休憩。
徐霞客深谙佛理,与许多山僧趣味相投,过从甚密,因此对于山僧开发山林景观的努力,往往给予大力肯定,同时有时也对功利驱使下的景观毁损行为进行批评。本文试从徐霞客鸡足山游的记载切入,刍议徐霞客对于僧人开发山林景观的看法及其环保思想。
一、肯定山僧“化寺庙为景观”的努力
徐霞客首先赞许了山僧建设“吸引香客眼球之景观”的行为。他在《滇游日记六》中详细记载了鸡足山大觉寺的东轩人造喷泉:“轩中水由亭沼中射空而上。沼不大,中置一石盆,盆中置一锡管,水自管倒腾空中,其高将三丈。玉痕一缕,自下上喷,随风飞洒,散作空花。”徐霞客对这个三丈喷泉大加赞赏。他游南走北,见多识广,将东轩喷泉与当时仅高三尺的雁荡山小龙湫喷泉、南京洪武门喷泉对比,给予东轩喷泉很高的评价,同时也肯定了僧人为寺庙增添胜景的不懈努力与高超智慧。
徐霞客其次肯定了山僧美化寺庙建筑的才智。佛教寺院建筑多有定制,大同小异,但徐霞客却独具慧眼,发现了鸡足山各寺建筑的特色之美。他详细记载了绝顶罗城的略带个性的建筑布局,塔院及诸塔的分布状况,西来寺特殊的环境位置,华严寺与众不同的座向及视觉效果,传衣寺开爽宏拓的规模,大士阁飞甍叠栋的气势,放光寺门前精心雕刻的、极具特色的石金刚:“其狰狞之状,恍与烟云同话。”这些清迥幽雅的景致,再加上琳琅满目的名人墨宝,引得文化人乐于造访,他们喜其宽深亢爽,酬唱不绝,其乐融融。
二、肯定山僧“化荒险为奇秀”的努力
山僧在旅游环境综合整治方面也很有作为。他们把深林宿莽、蛇游虎宅之区改造成奇峰秀壑、人人称赞之地,他们“荒者能辟之,险者能夷之。传诸其徒,世世守之”。
不仅如此,僧人还竭力经营并保护寺庙附近的自然生态环境。佛教极为重视生存环境的生态性,力求与自然环境、万事万物保持高度的和谐。在佛教徒向往的极乐世界中,处处有香气芬馥的宝树莲花,有弥漫功德的七妙宝池,有曲调和雅的佛乐,有增益身心健康的花雨,有妙风清徐。为了实现这一理想境界,僧人在原本荒烟蔓草的丛莽中,持续植树造林,从而使清修地树木森森,茂密郁然。他们还自觉承担维护周边绿化的责任,僧人制止乱砍乱伐现象的记载在明清文人笔记中十分多见。
徐霞客对鸡足山寺庙周边的生态环境也非常关注。他发现僧人将静室建造在绿树丛中:“翠条罨映”,“前环疏竹,右结松盖为亭”。而且静室的设施也注重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如莘野静室“以沙松连皮为栏”,雪屋静室“倚树为磴”,幻空庐“分箐为篱”。僧人们巧妙利用大自然赐予的条件,将清修所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让自然美与人文美交相辉映。徐霞客对此大加褒扬,他说:“其间径转崖分,缀一室即有一室之妙。其盘旋回结,各各成境,正如巨莲一朵,瓣分千片,而片片自成一界,各无欠缺也。”这既是对鸡足山静室的总体布局的总结,也是对山僧利用环境、保护环境之意识与智慧的赞美。
三、批评功利驱使下的景观毁损行为
僧人们将保护山林视作保护佛法,以为“山河大地皆如来藏,林不损,则山河大地不损”,他们对保护山林环境做出了贡献。但有时为了生计,也会对环境带来负面影响。徐霞客对此予以关注并批评。
他注意到鸡足山大龙潭的变化:“逾一板桥,见坞北有寺,询之,知其内为悉檀,前即龙潭,今为壑矣!”悉檀寺选址在大龙潭北,本来给龙潭胜景增添了人文美,但僧人采水过度,竟致龙潭干涸。徐霞客对此深表遗憾。
山僧们为了增加寺庙的香火,还经营游骑。将一些山洞拦成马厩。徐霞客对这种破坏原生态的行为也“深为怅恨”。他喜欢步行,认为步行更能领会鸡足山的神韵。众僧劝他骑游,他都谢绝。他还对僧人把云门剑壁一般的山峡用作投薪溜木的捷径提出了批评,他坚决反对这种为了生计和便利就毁损生态景观的行为。
徐霞客对游人们在景区到处题刻的行为也深恶痛绝,他讽刺这种自私自利的行为说:“其效颦耶?黥面耶?”“山灵何罪受此耶?”他认为在山中建造高楼遮挡景色的行为更是不智之举:“其北面正可仰瞻华首,独为楼脊所障,四壁之中,独翳此绝胜一面,不为无憾!”
可见,徐霞客有着热爱自然的思想,保护环境的意识,守护美景的情怀,尊重生命的理念,在境界上不仅超越了当时有文化的山僧,而且对今天风景区的开发建设、保护发展也提供了丰富的参照与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