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徐学组织
协会介绍
徐学研究
霞客智库
图片新闻

坚持徐霞客精神的本质与真谛 ——忆两次游历常州太湖西山林发屋洞

坚持徐霞客精神的本质与真谛
——忆两次游历常州太湖西山林发屋洞
朱钧侃
我一生有幸两次游历过江苏省苏州市吴县的太湖西山林屋洞。现在我有足够的时间,把它详细回忆整理出来,一是为了留久存会,自作其乐,二是与徐霞客研究的朋友同乐同享。
第一次游历太湖西山林屋洞
1955年,党中央为了加强文教工作60领导,作出一项决策,要求各省市委成立文教工作部。中共江苏省委又应十分重视,鉴于江苏文教 工作发达,决定在全国率先成立文教工作部,并任命俞瑶,白等 同志为正、副部长。部成立后,作出的第一个决定是从生职干部秋大子毕业生中选调干部。当时,我正是调干生,正毕业于江苏师范学院(现改为苏州大学),党组织选送分配我至省委文教部,经过一段时间培训,我们就正式上班。我分配在新办公室。办公室主任刘定汉同志热情、诚恳地找我谈话,勉励我好好学习、工作,争做一名优秀年轻干部,并要我担任陶白副部长的秘书,我当即表示服从组织决定,一定努力工作。
1957年部里作出一项决定,要注部领导分头到各市、县调研。陶白副部长分配去苏州地市委调研,决定的第二天我随陶白副部长乘车前往苏州。我们到了苏州,苏州地委文装部长尹楚升同志热情接待了我们,安排我们在林招待所。我们住下后,当即商量这次调研的日程:一先是在苏州市;再到吴县东西山。
苏州,古称吴,简称为苏,又称姑苏、平江等,江苏省地级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城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人间天堂”的美誉。
苏州位于江苏省东南部,长江三角洲中部,东临上海,嘉兴,西抱太湖,北依长江。苏州属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种植水稻、小麦、油菜,出产棉花、蚕桑、林果,特产有碧螺春茶叶、长江刀鱼、太湖银鱼、阳澄湖大闸蟹等。
苏州是中国首批24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近2500年历史,是吴文化的发祥地,为清代“天下四聚”之一。苏州人多属江浙民系,使用吴语。苏州园林是中国私家园林的代表,被联合国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苏州段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截止2017年底,苏州下辖5个市辖区、代管4个县级市,全市面积8488.42平方公里。地处东经119°’~121°20’,北纬30°47’~32°02’之间。全市 地势低平,平原占总面积的54.8%,海拨4米左右,丘陵占总面积的2.7%。2018年12月,苏放言上入选 2018中国大陆最佳地级城市第1名,创新力最强的30个城市第3名,2018年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城市第3名。
苏州位于江苏省南部,东临上海,南接浙江,西抱太湖,北依长江。苏州市区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31°19’,东经120°37’。
全市地势低平,平原占总面积的55%,苏州分别隶属于两个一级的自然地理区:长江三角洲平原地区和太湖平原地区,分属于4个二级自然区:沿江平原沙洲区、苏锡平原区、太湖及湖滨丘陵区、阳澄淀泖低地区。地貌特征以平缓平原为上,全市的地势低平,自西向东缓慢倾斜,平原的海拔高度3~4米,阳澄湖吴江一带仅2米左右。
低山丘陵零星散布,一般高100~350米,分布在西部山区和太湖诸岛,其中以穹窿山最高(342米),还有南阳山(338米)、西洞庭山缥缈峰(336米)、东洞庭山莫里峰(293米)、七子山(294米)、天平山(201米)、灵岩山(182米)、渔洋山(171米)、虞山(262米)、潭山(252米)等。
苏州属于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均降水量1100毫米,年均温15.7℃,1月均温2.5℃。7月均温28℃。
苏州古城境内河港交错,湖荡密布,最著名的湖泊有位于西隅的太湖和漕湖;东有淀山湖澄湖;北有昆承湖;中有阳澄湖金鸡湖独墅湖长江及京杭运河贯穿市区之北。太湖水量北泄入江和东进淀泖后,经黄浦江入江;运河水量由西入望亭,南出盛泽;原出海的“三江”,今由黄浦江东泄入江,由此形成苏州市的三大水系。
由于苏州城内河道纵横,又称为水都、水城、水乡,十三世纪的《马可·波罗游记》将苏州赞誉为东方威尼斯苏州古城被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称赞为“鬼斧神工”。
苏州水网密布,土地肥沃,主要种植水稻、麦子、油菜,出产棉花、蚕桑、林果,特产有碧螺春茶叶、长江刀鱼、太湖三白白鱼银鱼白虾)、阳澄湖大闸蟹等。
我们在苏州市区就商校、重点中学和苏州评弹创作演出等情况作了认真、详细的调研。接着尹楚升部长即陪同我们到东山调研。
太湖中最大的一个岛屿是西山,它跟洞庭东山岛遥遥相望,登眺游鉴洞庭东西山,成为太湖旅游的最著名的景点。凡是到苏州吴县的人大游东西山,并说没有到过东西山的的,就算是没有到太湖。
我们从苏州乘车到东山,一路上山水多娇,树木郁郁葱葱,鸟语花香,风景如画,感到心情格外惬意、舒畅,到东山后,我们住在东山最有名的雕花楼招待所。第一件事,就是认真参观调研雕花楼的建筑和历史以及保护情况。陶白副所长和我们一起十分赞叹雕花楼的设计和工匠的手艺精准高超,是一绝,在全国是罕见的。
洞庭东山,又称东洞庭山,俗称东山,位于苏州吴中。东山是延伸于太湖中的一个半岛,三面环水,万顷湖光连天,渔帆鸥影点点,与洞庭西山、光福邓尉等72峰交汇而成绮丽宽广的太湖风景区。
相传隋莫厘将军居此,故旧称莫厘山。据隋书《十道志》记载,隋时东山岛与陆地相隔30余里。宋代,东洞庭山是湖岛。清道光十年(公元1830年),东山与陆地(今临湖)相隔缩至50米。100多年前,东山北面的连岛沙嘴和陆地相接而成半岛。
洞庭东山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洞庭碧螺春的原产地,也是国家5A级风景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名人辈出,古迹名胜不胜枚举,区域生态环境优越,天天有鱼虾,季季有花果,拥有丰富的地下深层天然矿泉水资源,洞庭山矿泉水主要水源地就坐落于此。
东山历史悠久,历代不少帝王将相、文人雅士都曾来此游乐憩息,留下众多名胜古迹。东山市镇大街东西两端犹存近千米的石板古街,两侧有34条古弄小巷。镇上有保存完好的仿古雕花楼,依山傍水的席家花园,明代住宅建筑楠木厅等。市镇四周,处处有观光游览景点,如紫金庵的彩塑罗汉、古村陆巷的明清古建筑、碧螺峰下的灵源寺等。 东山风物清嘉,还是名副其实的花果山、渔米乡,盛产50多种土特产品,其中最负盛名的是我国十大名茶之一的"碧螺春茶",声名久远的"白沙枇杷",以及洞庭红橘、太湖莼菜和太湖三宝等。
洞庭东山位于苏州郊外40公里的太湖之畔,是一个典型的江南古镇。东山是伸展于太湖东首的一座长条形半岛,因其在太湖洞山与庭山以东而得名洞庭东山,也称为东洞庭山,古称莫厘山、胥母山。主峰莫厘峰是太湖72峰中第二高峰,海拔293.5米,其山脉呈鱼龙脊背状,绵延起伏,气势雄伟。东北部与渡村镇(今临湖镇)相接,其余临湖。西与西山岛、南与浙江湖州、东南与吴江隔湖相望。东山镇还辖有太湖中三山、泽山、厥山、连柱山、南剑壶、北剑壶、余山、小浮子山、孤亭、余洲、小雷山等大小岛屿11个。
洞庭东山民敦物阜。丰富的资源蕴含了众多的名优花果特产,诸如名茶碧螺春、白沙枇杷、乌紫杨梅、大佛手白果、水晶石榴、水蜜桃、牛心柿、青梅、柑橘、白核枣、李等等,素有"洞庭十八熟"之谚。还有闻名于世的太湖三白(区别太湖三宝 --银鱼、梅鲚鱼、白虾):白鱼、白虾、银鱼,以及太湖大闸蟹、太湖水晶虾、青虾等等。
东山镇是典型的江南古镇,苏州市旅游名镇。自古以来,它就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秀美的湖光山色,以及众多名胜古迹、珍贵文物,使人流连忘返。
东山风景名胜旅游区,是1982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太湖风景名胜区13个景区之一,是以花果丛林、自然风光和元、明、清古建筑,以及有代表长江流域古文化的三山岛旧石器时代遗址等众多山水风景和悠久人文历史景观的旅游胜地。
在东山我们还参观调研了这里文物、中学,晚上我们到评弹书场调研,听书后与群众交谈,这里的群众十分喜欢听评弹,秩序井然,充满欢乐和情趣。
东山调研结束后,尹楚升部长提出“参观游历了东山,必定要游历西山岛”,第二天我们即乘游艇从东山出发,流过太湖。在湖中我们眺望东西两岛,岛上树木茂盛,郁郁葱葱,湖水碧波荡漾,在太阳的照耀下,波光粼粼,银光闪烁,我们坐在船中,感到这是人生中最快乐的一件事。
船靠西山石码头,我们逐石级而上,来到一座古香古色的庙宇,主持和尚是海灯法师。他闻讯我们来参观浏览,亲自出来接待我们。
海灯法师诚恳地告诉我们:他是从四川娥嵋山不远万里游历至西山,主要是从事佛学研究和传播,同时坚持练功。他从小就苦练少林功。他说:一个人的功,乃千日之功,要长期坚持,天天坚持才行,逆水行舟,只退不进。那一天不练,就会难过,就会退步......。他说:我擅长一指功,就是用一个手指,往地上一能,全身就倒立起来,而且一动不动,十分稳定,可见他功夫之深。此功这生我们都是第一次见到,我们都为海灯法师骄傲,为他鼓掌,个个称赞他“功”高!不愧为全中国武林高手之一。
陶白副部长、尹楚升部长急着问:西山有什么名胜古迹?海灯法师高兴地回答说:西山名胜古迹甚多。有林屋山(龙洞山),其西麓有一石灰质天然溶洞,称龙洞,历史悠久。因龙洞山盛产林木,可以奸情,故名林屋山洞。还有玄阳洞、石窟洞,归洞、夕光洞等。这些洞只有林屋洞低于太湖水,也就是说林屋洞是被湖水淹没的。
我们请海灯法师介绍林屋洞。他说:太湖中最大的岛屿是洞庭西山,山上有一洞叫林屋洞。洞东连岱岳,西连峨嵋,南接罗浮,北通王屋。在历史上,吴王阖闾曾派遣灵威丈人入洞若观火,秉烛夜行70日,未能穷尽。徐霞客家中藏书甚富,他在读书上时就对《尚书禹贡》中提出的”岷山导江”(岷山是长江的江源)产生怀疑。同时他得知灵威丈人曾入林屋洞,获得夏禹《素书》,并藏于洞中。故徐霞客22岁曾游选择太湖西山林屋洞。想从《素书》中了解到导江的发源地信息。可是,徐霞客入洞后,并未找到《素书》,这是一大遗憾。使他对洞穴大开眼界,初次领略了洞穴的窈渺之美,增强了探幽测特殊兴趣。
有佩过拾,愈险愈探。”我们听了海灯法师的介绍,就请他带领我们去。
我们来到林屋洞入口处,只见有一块摩崖石刻,上面写着“灵感丈人得大禹《素书》处。海灯法师说传说大禹治水经过会嵇,得治水之法,藏在山石屋(林屋洞),过去游览的人很多。民国时期,政府腐败,民不聊生,无人管理。林屋洞洞口淤塞。所以我们未能入洞,一展其风彩,这是一大遗憾。海灯法师向我们表示谦意,等以后有机会欢迎我们再来。
 
第二次游历太湖西山林屋洞
西山,又名洞庭西山,位于苏州古城西南40多公里的太湖之中,南北宽11公里,东西长15公里,面积82平方公里,是我国淡水湖泊中最大的岛屿。2007年所属西山镇改名金庭镇。
苏州西山镇(现为金庭镇)所辖太湖岛屿共有近30个,其中有居民常年居住的有西洞庭山、横山、阴山、叶山(1996年划出)四岛。人工围垦和自然淤塞对西山地貌的影响十分明显。乌龟山(居山)、搭裢山、大谢姑山、小谢姑山、瓦山、青浮山等原是太湖小岛,60年代末因围湖造田而与西洞庭山相连。据明代中叶(16世纪初)的《震泽编》载,西山有三断,练渎、寿乡、甪头。清初,西山仍是"玄阳洞不连崦边,渡渚不连后埠,圻村不连石路,柯家岭不连甪湾",渡渚、元山、鹿村等地尚未与东河一带连成大片平原。对无人居住的太湖小岛,除开采矿石和开辟少量果园、茶园外,正开始利用其独特的自然条件发展旅游、房地产等新兴产业。
全镇陆地总面积82平方公里(不含太湖水域),其中约75%为低山、丘陵及冲积坡地,约20%为20世纪50~70年代围湖而成的平原区,其余为湖滨湿地及滩涂。岛上主要河道有郑泾港、植里港、慈里港、消夏港、镇夏港、后堡港、庆丰港、中心港、元山港、蒋东港、前湾港等。其中郑泾港位于甪里古村,始建于唐代,古名芳塘,因由甪里名门望族郑家所筑而得名,长1.5公里,黄石驳岸,现存永宁、孤星2桥始建于明代。郑泾港在明清时曾是浙江、江苏两省的界河,其西属浙江省管辖。西山岛东北部有面积500亩的天王荡水库。太湖七十二峰中,四十一峰在西山,主要山体大多由石英砂岩、粉砂岩构成,东南部石公山、林屋山、元山等少数山丘湖岛由石灰岩组成,经长期流水溶蚀,形成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主要山峰有缥缈峰(336)、笠帽顶(292)、凉帽顶(269)、竹坞岭(255)、西湖山(213)、东湖山(170)、石屋顶(144)、慈里顶(191)、团子岭(202)、貌虎顶(147)、扇子山(133)、大庭山(63)、碧螺峰(即徐宅山62)、林屋山(57)、石公山(50)等。较大的山坞有水月坞、涵村坞、资庆坞、尖池坞、屠坞、天王坞、绮里坞、西蔡坞、东蔡坞、葛家坞、罗汉坞、包山坞、毛公坞、樟坞、旸坞等20多个。由于西山位置偏南,加上太湖水体的调节作用,西山气温的日较差、年较差较小,冬季气温也明显高于临近乡镇,有利于亚热带常绿果树生长。西山地形复杂,山丘众多,在高度和坡向不同的地方,小气候有着较大差异。
"商山四皓"隐于西山;吴王携美避暑西山;苏东坡后裔迁于西山。白居易、皮日休、陆龟蒙、王昌龄、范仲淹、范成大、张雨、文徵明、唐寅、张宏、姚承绪、蔡九龄、李根源、田汉、叶圣陶、高晓声、柯灵等一批批唐、宋、元、明、清及至现代的文人骚客,都先后一次次地观赏西山。他们给西山带来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西山给了他们以取之不尽的创作题材和灵气。《洞庭小湖》、《下缥缈峰小憩西湖寺》、《明月湾》、《桃花坞》、《崦里》、《消夏湾》、《石记》、《七十二峰》、《西洞庭》、《记游洞庭西山》等等诗文。
明代画家张宏所绘《西山爽气图》以具象且飘逸的笔墨,如实地描绘了明朝时期苏州西山的自然景观。
居于角湾郑氏,自唐至宋就出了三位相国。他们是唐相国郑萧、宋宰相郑昭先和郑清之。相国以下之官则更多。居于东西蔡氏,明代就出了两个文学才子蔡升和蔡羽。居于前保的马氏,宋时出了一个理学大师马国珍。居于劳家桥的劳氏,明代出了一个名吏劳逊志。居于东宅河的徐氏,明代出了一个吏部侍郎徐缙。如此等等,显赫非凡。今天,据不完全统计,西山籍的外任副教授以上的人员就有百人之多。位县市以上的领导的也在几十人向上。美丽的地域环境孕育了一代又一代杰出的西山人。
林屋洞位于江苏省苏州市金庭镇(原西山镇)东北部,在林屋山西部。据《云笈七签》等道教经典记载,天下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皆仙人所居,林屋洞为第九洞天,一称"左神幽虚之天",别称"天后别宫"。相传,古时有龙居林屋洞内,故洞体似龙,又称"龙洞",林屋山亦称龙洞山。是太湖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西山景区的著名景点。
林屋洞景点面积为18公顷,属石灰岩地下厅式溶洞,洞内广如大厦,立石成林,顶平如屋,故称林屋。洞中路平水静,人行其中,似闲庭信步,抬头仰望,钟乳倒挂,鬼斧神工。洞中有洞,洞洞相连,时而狭窄,时而开阔,既幽且深,既曲而折,深幻莫测,扑朔迷离。洞有石室、龙床、银房、石钟、石鼓、金庭、玉柱、白芝、金沙、龙盆、隔凡门、石燕、隐泉、乳泉等石景。出洞登山,暮眺山鸟归巢,渔帆疏影,袅袅炊烟,冉冉升起,为西山著名古十景之一"林屋晚烟"。山顶有"驾浮阁",高24米。站于斯,可观梅园胜景。3000亩梅海,蔚为壮观。"林屋梅海"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赏梅及梅文化活动基地。每年2月底至3月初"太湖西山梅花节"胜会便在此召开。
我问林屋洞管理有关专家,林屋洞有什么特点。他告诉我:
林屋洞的六多
一是石芽多 石芽是洞底板上突起的基石。形成石林,自成一格,在全国溶洞中独树一帜。
二是石堑多 石堑是溶洞底板上的沟槽。状若战壕。它的特点是深度大于宽度。石堑或直或曲,或长或短,深浅不一,变化多端。《五行》书称石堑为地脉,它连通地下暗河,源远流长,终年不涸。明镜一般的水面倒映着巉岩峭壁,风韵别致、美意至多。
三是象形石多 在溶洞岩石底部有许多口子朝上敞开的窝穴,名叫坑臼。一个较大的坑臼连着一个较小的透洞,上部如灶台,下部是灶堂。道教把它神化了一番,叫它仙人灶。
石台,是洞壁上挑出的一块水平基岩,道教称它为仙人床。北宋末年的吏部尚书刘珏听了道士的传言,写了一首神游石床的诗: 琼液新 贮满瓢,洞天深处姿消遥。 长歌隐士紫芝曲,相和神仙碧玉箫。 月照石床云不断,风生嘉树叶皆飘。 蟠桃忽报花如锦,飞渡瑶池酒未消。
石龛,是洞壁上的洞中洞,形状好像庙里供奉佛像的小阁子。道教称它为神龛。天沟,是嵌在洞顶板中部的曲槽。林屋洞 它的断面水平宽度大于垂直高度。天沟长约20多米,在沟体上伴有起伏多变的石纹且有龙的形象,道教称它为神龙。对于这些石头,观察得越细致,越多样化,它所呈现的美也就越充分。诚如俗话所说,想象、想象、越想越象。洞中像蛙、像猪、像鹰、像鱼、像羊……的石景层出不穷。
四是泉水多 林屋洞实际上是水洞,每日的出水量在300立方林屋洞米左右。每天要排水,否则就无法进洞参观。洞内无形的泉眼许许多多,有形的泉眼有两个--乳泉和紫隐泉。乳泉之水白如乳汁,俗称奶奶泉。它的特点是雨季水多,激烈奔放,状如瀑布;旱季水少,轻柔徐缓,形似细线。紫隐泉水源充沛,终年不断。明朝大学士王鏊的《紫隐泉》诗曰:"洞口有深井,云浆湛虚空。我来携一罂,会与仙源通。"
五是倒影多 水随洞流,洞因水活,碧水倒影映照其间。虚实相见,妙趣横生。
六是桥梁多 洞内有平桥四座,汀步两处。桥下都是天然的沟壑,经过探测,淤泥底下还有两丈多深。考虑到安全因素,才未将液泥挖尽,所以现在只能给人以一个临波之感。林屋洞是一座精心构筑的地下宫殿,一个庞大而精巧的艺术宝库。它的形成有三个基本条件。
第一是石灰岩。第二是林屋山下有许多裂隙,为地下水流动、地表水渗透提供了通道。林屋洞的洞腔近于东西走向,这是由于水沿着石灰岩近于东西走向裂隙溶蚀的结果。第三是林屋山位于多水地区。二亿年前这里是海,后来岩线东移,这里是太湖。林屋山,山里有洞,洞中有山,洞中有洞,大洞套小洞,洞洞相通。林屋洞,洞外广阔天地,洞内别有乾坤。冬季,洞外天寒地冻,洞内温暖如春;夏季,洞外骄阳似火,洞内清凉温润。真是冬暖夏凉,气候宜人。林屋洞恒温加奇景,才被古人赞誉为人间仙境。
1978年12月18日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同志向全国发出进行改革开放的伟 大号召,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
江苏省、苏州市和吴县的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积极响应行动起来。江苏省地矿厅厅长张永康和我等一起发起创建了江苏省徐霞客研究会。我们坚持以研究为中心,成立了三大工程课题(1.《徐学批论》;2.《徐霞客评传》;3、《徐学发展史》。张永康厅长、黄保发副秘书长安排我、我的夫人陈璞、外甥时昊同行去苏州东山地质疗养院进行研究与写作。
文革期间,我曾下放在吴县龙桥大队。大队支部书记吴火金是我们的书记,又是我的老师,后来我回省委宣传部工作后,仍保持着联系,成为好朋友。吴火金先生曾任常企业局长、吴县县委副书记。当选为十一届中央委员。他听说我住在东山地质疗养院,即来看我。并用车送我们去西山林屋洞等景点游览。吴火金同志讲,改革开放后,苏州市吴县县委很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对淤塞的林屋洞开始清理,1984年10月1日林屋洞景点正式开放。
林屋洞洞口,有宋朝尚书李弥大的《道阴园记》等为珍贵的摩岸石刻,立江苏省级之向保护单位的牌子。
林屋洞,古为道 家修练之所,林屋山洞被道家列为“三十六洞天”之一,称“天下第九洞天”。林屋洞有三洞,同会一穴:一名雨洞,一名旸谷,一名丙洞。
林屋洞门朝西,分正侧两个洞。洞门石壁上镌刻着“天下第九洞天”(楷书),“林屋古洞”(隶书)“第九洞天”(小篆)、“雨洞”(草书)、“仙底”(正书)以及清代著名书法家俞题写的“灵威丈人得大禹素书文”(篆书)等。洞口低点、洞穴广阔、深深草测。洞有石门名“隔风”,它在没底石阁中,“隔风”二字为王文恪书,“雨洞”、“丙洞”、“佛观”、“旸谷”洞等 均为王鳌手笔。
进入林屋洞后,有一个较大的洞穴,然后通过狭窄的通道(是后人开发扩大的),方能进入游览全洞。洞内照明、道路、排水、通风等设施齐全,各色彩灯,增添了神秘瑰丽的气氛,全洞游程达1200多米。

  • 简短结论:
通过认真、仔细回忆两次游历太湖西山林屋洞,有了新的认识,取得了共识,有以下几点简短结论:
  1. 林屋洞是苏州吴县太湖西山历史悠久最重要、最大的溶洞,是太湖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著名的景点,古为道家修炼这所,道家称它为“三十六洞天”之一,排称天下第九洞天。是一笔富贵的人文财富。
  2. 据徐霞客生平记载,徐霞客一生曾二次游历太湖。
第一次是在1607年,母亲支持他外出旅游、制远游冠。陈函辉在《徐霞客墓志铭中记载:“万历丁未,始泛舟太湖,登东石洞庭两山,访灵威丈人遗迹。”可惜游记缺失。
第二次是在1632年,游天台山、雁荡山、泛舟太湖

  1. 徐霞客游太湖西山林屋洞,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是徐霞客寻找长江源头,想他在读《尚书.禹贡“时,对“泯山导江”有怀疑,而“想从灵威丈人在太湖林屋洞中发现和找到夏禹《素书》得到启发,可惜,徐霞客在林屋洞中未能发现和找到灵威丈人藏在洞中的《素书》。
其二是徐霞客祖上在江阴留给徐家一万亩土地,都在太湖周围,每到太湖讯期,太湖水位高了,土地容易被淹没,他总想看太湖对太湖水有一个了解。
  1. 认清和坚持徐霞客精神的本质和真谛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胜之者昌,逆之者亡”。“识事务者为俊杰”。徐霞客一介布衣,少怀大志,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谒求真知,追求真理,立志旅游探险,科学考察,发几个机票研究和长江源头考察等。他在考察林屋洞时未得灵威丈人藏书《素书》,即下决心自力更生,用双脚走路。考察长江江源。言必行,行必果。徐霞客立即行动起来。成不骄,败不馁,不怕累,不怕苦,坚韧不拨,坚持到底,他一步步向长江源头走去,一步步向长江源头走近,一步步走到长江源头,通过认真考察调查研究最后彻底弄清了长江之源,揭示了真理。这是他成功的继承、发展。如果没有一点和以后的一步步就没有徐霞客的成功。这是千?这就是徐霞客精神,这就是徐霞客精神的本质和真谛。
5.建议:中国徐霞客研究会同苏州市、江阴市建立一个合作机制,建立一个“命运共同体”,共同组织专家队伍,对林屋洞及整个西山旅游资源作全面的深入调研,制定个发展规划,把它建设成为中国旅游的标志性景点。在林屋洞出口,建徐建客雕塑纪念一块碑,上书陈涵辉在《徐霞客墓志铭》中记载的:“徐霞客万历丁未,始泛舟太湖,登眺东西洞庭西山访灵威丈人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