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徐学组织
协会介绍
徐学研究
霞客智库
图片新闻

就要像李寄那样传承霞客精神 -----纪念李寄诞生400周年

就要像李寄那样传承霞客精神
-----纪念李寄诞生400周年
黄明泉
   李寄,明末江阴隐士。著名地理学家、旅游家徐霞客的儿子。母周氏,徐妾,方孕而谪嫁之,以育于云亭李家,故名李寄,又以介两姓,历明清两朝,故字介立。少年时,从其母处了解到自己的身世,曾尝试认祖归宗,但宗族礼法是难以容忍被逐之人认祖归宗的。1645年因江阴“八十一日”抗战,破城时清军屠城,徐家受到严重打击,霞客手稿焚于战火。李寄却在这场灾难中逃过一劫,穷其一生,却不能认祖归宗,踏进徐家大门。而成就了徐霞客历史英名,为徐家宗谱增光潻辉的,却却就是这个徐门之外的弃子。人出名后,为自家祖宗贴金的人,人们总是会乐观其成。后来徐家后人重修宗谱,谱中有霞客元配夫人许氏,陪嫁侍妾周氏及其儿子李寄。
李寄儿时只读过几天私塾,认识一些基础的字,以后全靠自学,史书记载“他不经师授,博学能文”。18岁时,他的才名和学识已为乡人所折服。因为家贫已无法再专心读书,只能自食其力,赡养母亲,当了一名塾师,终身未娶。从此,他过着边授课、边读书、边著述、边结友、边奉养母亲的生涯。晚年,他听说宜兴有人手上有残存的《徐霞客游记》手抄本,不顾年迈寻访到手。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平时搜集到的游记资料加以校勘,补充,订正。经历十年,经手辑录,完成一部相对比较完整的《徐霞客游记》。我们今天能读到优美的《徐霞客游记》,应该感谢他。
一:李寄的出游期始于1650年,止于1659年,一生共出游6次。这既是霞客游风的继承发展,又为他后来的整理文稿和编辑再版《徐霞客游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李寄进入少年时,已听到父亲远游的故事,设法借读到父亲西游时所撰的一些文章抄本。广读博览又使他拓宽了胸怀,早早便立下学其父远游秦中,射猎贺兰太白的志向。但受“父母在,不远游”的孝道影响未能成行。1650年起至1659年,是李寄的出游期,共出游6次。①:顺治十年(1653),已升迁关中、湖襄作官,原为李寄乡试时惜才的主考官祖星岳得知李寄母亲已经亡故,正孜孜以求圆少年时远游的夙愿,便派人送上游资,邀李寄到他任职的地方游历。按照传统,李寄原该守制墓侧,可是李对祖星岳的邀约难以拒绝,有此支助可以了却夙愿。李寄洒泪告别母亲墓地,便经镇江、南京、皖口,去江西,入洞庭湖,经湘江到长沙,赴九江,登庐山,抵武昌、汉阳,游黄鹤楼。这年秋,由汉水至河南过冬。②:顺治十一年(1654)年五月,经涡河入淮,由淮入江,再由江右入浙,沿途过鄱阳湖进饶江,经安仁、贵溪、弋阳、广信、玉山等地,最后由常山溪沿衢江而下,再经兰溪入富春江,谒严子陵祠。当年秋天回到江阴,正式由定山迁到由里山山居庵定居。两年中,李寄像他的父亲那样,沿途作了不少记录,留下了大量诗作。定居后即自加整理。③:顺治十二年(1655),李寄又游江右。这次为时不长,当年即回江阴。④:顺治十三年(1656)春,李寄又应祖星岳之邀,由运河北上,渡京口,入高邮湖、洪泽湖,经盱眙入淮,途中访问了明太祖朱元璋的家乡。他从河南由陆路经鄢陵、许昌、,过汝州,自内埠渡伊水,西行越熊耳山,过函谷关入潼关,两上华山,遍历上方峰、千尺幢、莲花峰、北斗峰等名胜,实现了他少时攀登五岳之一华山的愿望。这年夏天抵达西安,因病停留今陕西三原,自冬至第二年春一直在此度过。病余游邻近胜迹,与友唱和甚多。顺治十四年(1657),李寄在游历三原、泾阳之后,经河南、安徽,在仲夏时节回到江阴由里山,将寄寓的山居庵僧楼标名为“秀峰阁”。当年秋,将两年游秦诗作编为《听雨》集。⑤:顺治十五年(1658)经常熟、苏州游浙江,当年回归。⑥:顺治十六年(1659)经原路再游浙江。这两年出游,得友人和门人支助,又有友人相伴,所以游兴极高,所经常熟、杭州、萧山、绍兴等处,吟咏了很多诗文。人们据此称他有“乃父风”。这几年也是他意气风发、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心情最舒畅的时期,给后人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作。李寄的诗集共24卷。今除《搔首》、《一笑》等3集未见外,连同散见于《天香阁随笔》的诗篇,共存诗320多首。其中部分见《江上诗钞》卷53,《听雨》、《孤筇》、《息影》3集存诗以《李介立诗钞》存诗略全。
二:李寄潜心搜集前人资料,加以整理创作,著述最旺盛的时期是1660年到1676年。可惜大部份著作均已散佚,仅有《兵鉴自序》一文传世。
李寄通晓天文地理,对星象、地舆变化观察既细,收集也多,每有见闻,都加记述收录,为后人研究当时自然现象留下了不少宝贵资料。这期间,是李寄与江阴文友和他的学生来往最频繁的阶段。他的寓所慕名来访者不绝,唱和酬答,赠诗题序,情深意切。李寄交友标准中,排除了地方官吏、富豪士绅。连常州司马、江阴县令等来访,也一概避而不见。李寄在这10多年中,花大量精力搜觅、收集、整理他前代和同时代人散佚的诗、书、画,连同自己部分著述,于1675年最终编定《天香阁随笔》共8卷。天香阁原在由里山九莲禅院,季芝昌《九日游由里山九莲禅院》诗云:“天香颓阁空怀古,云影归山喜放晴。”《天香阁随笔》杂记明末清初佚事,以南明王朝为多。乙酉(1645)江阴民众守城抗清时,李寄正值青年,居住在城外,书中所记有关守城的文字,都是李寄当时的耳闻目击之事。咸丰二年(1852),南海伍崇曜通过他人在羊城书肆得到《天香阁随笔》抄本,读后觉得随笔“杂记鼎革间琐事,及遗闻佚事”,将之删削成《天香阁随笔》2卷,附《天香阁集》1卷,列入《粤雅堂丛书》刊印。伍氏认为,“内如备载万元吉《筹军录序》全文、《暨将赴滁阳上疏》、《疆事不堪再坏疏》等,均足补史乘之缺。其他野史,也未及详载。又如吴三桂伎陈元事,与钮玉樵《觚賸》,及各说部互异,亦足以备参考。”李寄凭藉自己拥有的藏书和借阅的大量书籍,经多年不懈的采集撷取,考证筛选,编纂成浩繁的《历代兵鉴》120卷,《历代兵鉴随笔》16卷,和与之配套的《舆图集要》40卷。可惜这些著作均已散佚,仅有他写的《兵鉴自序》一文传世。
三:李寄步入花甲之年时,着手整理父亲游记残稿,并设法寻觅游记其它几种抄本,在自己有生之年里,编辑出一部较完整的《徐霞客游记》,以慰老父在天之灵。
徐霞客在崇祯十四年(1641)逝世时,生前所写西行日记尚末整理成集。他在弥留之际曾托家中塾师季会明辑订,并嘱徐仲昭协助刻印。季会明不负重托,经遍搜游稿遗佚,补正修订,因地分集,于崇祯十五年(1642)腊月编成《徐霞客西游记》,为游记最早抄本。清顺治二年(1645)江阴守城抗清,遭兵燹之灾,徐门又遭遇奴变,徐霞客长子徐屺、侄徐虞卿遇难,季会明整理的这部游记和《徐霞客诗集》均遭劫毁或散佚,但还有一部分季会明整理的游记稿本,以及徐霞客带回来的大理石标本在徐屺之子徐建极手中。后来,山东刘果督学江南,刘读过钱谦益的《初学集》,仰慕徐霞客,特访问霞客之孙徐建极,索记游之书。徐建极便将残存的霞客游记稿本及大理石送给刘果。刘果不久丁忧回原籍山东,霞客游记稿本从此没了下落。李寄最早读到的,是一部重新整理的游记,但已非原件,早被传抄者涂改得面目全非,他还是随手抄录誊真,视作珍宝,将之置于案头。游记被传抄者你借我抄,抄者又各自牵强附会,迭加删改,更是残缺失真。康熙三十三年(1683),李寄已65岁,他在再次整理游记抄本时,看到季会明加的一份按语中,提及第一部《徐霞客西游记》全集只有宜兴庠生曹骏甫处才有抄本,立即托人到宜兴打听,得知18年前曹骏甫所抄抄本已辗转到宜兴史夏隆处。他喜出望外,便扶杖徒步到宜兴,拜访已73岁的史夏隆,觅到了游记最早抄本。李寄如获珍宝,将稿本带回江阴由里山。此后几年,李寄在山居庵秀峰阁将宜兴所得抄本和自己手头几种抄本互相对照,结合平时自己搜集到的游记资料,加以校勘、补充、订正。他得自宜兴史氏的抄本虽仅4册,尚非全稿,但已是当时仅有的可供参校的本子了。李寄从中补得《游太华山日记》、《游颜洞记》、《盘江考》三文。他还要“从日影中照出曹氏原文,与季本互校成书。”李寄经历了许多艰辛,终于辑录成一部相对完整的《徐霞客游记》,人们称之为李介立本。300多年来,《徐霞客游记》出现了数十种抄本,研究《徐霞客游记》的“徐学”界,历来都把“李介立本”视为“诸本之祖”。李寄整理编定《徐霞客游记》脱稿时,已是70高龄。年老体弱,加心力交瘁,已是重病缠身。他投奔友人夏世名,临终之际对夏世名说:“不要为我准备棺材。你家屋后有个旧水车筒,截为两段,一半垫,一半盖,用以藏我的尸体就足够了。”1690年,李寄病逝,终年72岁。夏世名没有按照李寄的话去做,而是按照礼节为李寄举办丧事,将他葬在由里山母墓之侧。李寄的生前著述、诗稿、书籍,也由门人陈其忠收藏。我们现在能见到的李寄部分著作,就是后人从陈氏处访得,得以流传下来的。继李寄之后,杨名时、陈泓又先后对《徐霞客游记》作过校雠。直至乾隆四十一年(1776),徐镇根据李介立整理本将《徐霞客游记》刊刻成书,正式出版。此时,距徐霞客逝世已135年,李寄逝世也已86年。
李寄虽贫病一生,独善其身,但他对传承霞客精神所作出的贡献是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的,他不仅有先父的遗风,而且在客观条件相当差的情况下,利用各种机会,充实丰富自己。经济条件极端困难下,在贫病交加中利用友人的资助,完成六次外出旅游,遍及江南各地和关中地区,两上华山,并晋谒明太祖家乡。还沿途详细记录,回来整理成文。一生著作等身,弥补史实记载。他虽不及乃父的游踪至深至广,影响深远,但他的思路与乃父一脉相承,出游有设想,每游必记之。这既是他自己的风格,也是为他后来搜集整理徐霞客游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李寄在传承徐霞客精神上是我们的榜样,他继承霞客的思想、风格,不为名利,远离官场,为科学,为事业而努力奋斗!回顾我发起全国第一个成立徐霞客研究会的三十多年来,徐学组织遍布国内外,徐学成果十分喜人,徐学对促进科学研究,旅游事业的发展,都有了实质性的进展。今后,我们就要像李寄那样,为徐霞客精神的传播,为徐学事业的发展,九十老人要做一个实实在在的追梦者,做一个老年徐学志愿者。
                   江苏省江阴市徐霞客研究会顾问黄明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