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徐学组织
协会介绍
徐学研究
霞客智库
图片新闻

强大的内心创造伟大的业绩 ——论徐霞客践行王阳明心学

强大的内心创造伟大的业绩
——
论徐霞客践行王阳明心学
陈锡良
徐霞客在半百人生岁月里,不受官遣,30多年自发旅游考察,历经大半个中国。他出生入死,百折不挠,著成煌煌大观而能彪炳后世的《徐霞客游记》。这样的事迹、业绩,亘古少有,不能不说他具有强大的内心推动力,不能不说深受先哲王阳明心学的影响。
一、徐霞客崇拜王阳明
王阳明(明成化八年九月三十日——嘉靖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名守仁,字伯安,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以王阳明传世。王阳明是明中叶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南宋陆九渊)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称为王学。精通儒释道,与儒学创始人孔子、儒学集大成者孟子、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并称为孔孟朱王。弘治十二年进士,历任刑部、兵部清吏司主事、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两广总督等职,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因正德年间平定江西宁王朱宸濠叛乱的军功,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赠新建侯,谥文成。
王阳明门生众多,49岁时泰州王艮投其门下,继承、发扬王阳明心学,创立泰州学派,依随者,信奉者,下至庶民上至士人、官员, 非常广泛。徐霞客的朋友陈继儒、陈函辉、黄道周、文震孟、陈仁锡,云南诗人唐泰、丽江知府木增、鸡足山名僧安仁、宏辨等都是学派成员,徐霞客与他们交往中会感受到心学宗旨。王阳明的心学集大成《传习录》,先后由门生在正德十三年、嘉靖三年、六年三次刊刻,在众多弟子中传播。隆庆六年,门生又出版《王文成公全书》。明朝中叶官方主流思想是程朱理学。心学与之唱反调,切中科举弊端,朝廷一度排斥为异端伪学。博览群书的青年徐霞客必然会读到《传习录》,他喜爱奇书怪书也必然会喜爱新兴的心学。万历十二年大儒王守仁从祀于曲阜孔庙西庑,万历三十七年24岁的徐霞客北上齐鲁,拜谒过孔庙,会观瞻到王守仁牌位。因此,徐霞客崇拜王阳明。徐霞客30多年行万里路,逻辑上践行着心学的精髓“知行合一”、“格物致良知”。肯定地说,徐霞客是实实在在的王阳明心学践行者,是实至名归的泰州学派重要人物。
《徐霞客游记》有两处记王阳明,是徐霞客崇拜王阳明的实证。第一处《粵西游日记一》:“东西二峰峭竖而起,东峰俗称为马鞍,西峰俗呼为真武。东峰疑即镇南峰,《志》言有唐人勒石,尚未觅得。西峰南麓,王阳明祠。因之为城,锁钥甚壮。然北城随山南转,故北隅甚狭……余少憩城外西北角盘崖之上,旋入北门,西谒阳明祠。”
徐霞客游广西一山区,用《大明一统志》对照实景,看到东西两山相夹为城,看到“西峰南麓”标有“王阳明祠”。他很高兴,在城外稍微休息后,专程“旋入北门,西谒阳明祠”。徐霞客如果不知道王阳明,也不会注意;如果虽知其名,但并不崇拜,也不会专程绕道 去拜谒。徐霞客拜谒、追思英雄人物,在《游记》中多有所见。例如 ,《滇游日记八》:在大理三塔,“至寺后,转而南过李中溪(李元阳)墓,乃下马拜之”。《滇游日记九》:“其夜倚峰而栖,月色当空,此即高黎贡山之东峰。忆诸葛武侯、王靖远骥之前后开疆,方威远政之独战身死,往事如看镜,浮生独倚岩,慨然者久之。”
王阳明是浙江人,为什么在广西有阳明祠?只因王阳明是两广总督、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一品大员,更因嘉靖七年,57岁的王阳明逝世的一年,在广西带病在二月平定田州、思恩叛乱,在七月剿灭八寨、大藤峡两股土匪。百姓大悦,建王阳明祠。 
两次战役大致是这样的。广西田州、思恩、八寨等少数民族地区长年发生民乱,土匪横行,朝廷命令南京兵部尚书兼左都御史王阳明,总制江西、湖广、广东、广西四省军务,出征广西镇压叛乱。二月,王阳明驻扎南宁总督府。他调查得知,由于流官对百姓敲诈勒索,杀了人,引起田州、思恩土司民族首领卢苏、王受带领瑶民、壮民闹事。流官巡抚调动三省军队,以武力镇压,又引起官兵和土兵、民众的冲突,性质属于官逼民反。王阳明决定对卢王不镇压而招抚。王阳明招抚分三步布局。先下书命令卢王进城受降,卢王不从。再下令遣散前巡抚调集的几万军队,卢王进城疑惑不决。最后允许卢王派土兵驻守城外,把守总督府。卢王执行后,大胆进入总督府,被大堂上的王阳明威严折服,承认暴乱罪过。王阳明下令侍从拿下,象征性施以刑杖,再宣布前事一笔勾销,马上释放。卢王千恩万谢。 王阳明和卢王一起出城,安抚卢王部属。七万多瑶、壮民众欢声雷动。
由于官逼民反,八寨(八个瑶民村寨)和大藤峡(沿江河上百里瑶壮民居住区)的许多民众攻城、烧杀、抢劫,成为土匪。官军征剿、招安,反反复复,明初以来折腾100多年。王阳明认为土匪已经良心泯灭,不能招抚,只能剿灭。七月,他密令在田思遣散的两广官军悄悄包围八寨、大藤峡,突然袭击,杀3000多人,大小据点被摧毁。官府头痛了100多年的八寨、大藤峡土匪平灭了③。王阳明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他在南宁建敷文书院,以心学教化民众。
徐霞客记王阳明第二处《粵西游日记四》:“纵横皆七十里,名‘三里’者,以昔为贼踞,王文成平八寨,始清出之,编户三里:一曰上无虞,二曰下无虞,三曰顺业里。 今顺业北境与八寨接壤者十余里,那历、玄岸并蓝漳皆贼踞为巢。”
王阳明剿灭八寨、大藤峡土匪事隔100多年后,徐霞客于崇祯十年十二月来到广西三里城,得到守军长官陆万里热情接待。由于陆万里和前任治理得好,三里多年没有土匪,被誉为“良区异壤”。徐霞客高兴地记三里,尊称王阳明为王文成:“纵横皆七十里,名‘三里’者,以昔为贼踞,王文成平八寨,始清出之。”赞扬百年前王阳明先是平定卢王叛乱、接着剿灭八寨、断藤崖两股顽匪的丰功伟绩。但是,徐霞客又忧心忡忡地记道:三里行政区划为上无虞,下无虞,顺业里三里之后,“今顺业北境与八寨接壤者十余里,那历、玄岸并蓝漳皆贼踞为巢。曾置凤化上林县”。说明三里境外土匪死灰复燃。徐霞客还记到三里其余境外贼巢丛多,“贼”字竟有20多个,如“其石山东即罗洪洞贼”,“营北一里有场墟,乘墟者多贼人”,“八寨贼由此劫上林银库”,“都街垅……为盗贼薮”。徐霞客原是湘江遇盗的受害者,痛恨强盗,他记广西现今百姓仍然遭受匪患,实际上是在追念百年前王阳明平叛剿匪的功绩。
徐霞客最崇拜王阳明在军事战略战术上的心学功夫。他在一至四的《粤西游日记》里,大量记述外族交彝寇的入侵,交彝寇与土司、土司与土司的军事斗争,以及土匪肆虐。徐霞客到了云南,日记中对朝廷平叛多有关注,还写了《随笔二则》、《近腾诸彝说略》、《丽江纪略》等军事著作。这些记述不能不说深受王阳明的影响。
二、徐霞客践行心学之路
    徐霞客崇拜王阳明,践行王阳明心学是多方面的,笔者以下尝试分源头、源流、归宿三方面来浅论践行心学之路。
             (一)从小立志是徐霞客成功的源头
王阳明说:“志不立,则如无舵之舟,无勒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他的塾师问学生何为天下最要紧之事,多数学生说科举做官,王阳明出口不同凡响:科举并非第一等要紧事,天下最要紧的是读书做一个圣贤人。他儿童时就初定志向。后来看到朝政腐败, 英宗皇帝被蒙古瓦剌部俘掳,他发誓要学好兵法,为国效忠。21岁中举后,26岁在京城,苦读各家兵法,一心内圣外王,志向升华。28岁进士及第,从职刑部、御史、兵部,平叛、平乱,成为挽救明朝危急的著名军事家。徐霞客童年时就放言:“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乃以一隅自限耳耶?”塾馆里,在经书掩饰下读《山海经》,初萌志趣。15岁到县城应童子试后登山面对滔滔长江,发出知其大而不知其远、欲穷江源的宏愿,确立志向。22岁新婚后游太湖,首展大志。23岁时万历三十六年,江南发大水,百年少有。光绪《江阴县志》记灾难:“三十六年,三月大雨至五月止,赈之。”徐霞客不出游,像王阳明苦读兵书,在家苦读群书。读即行,为出行积聚心力,亦是升华志向。24岁,水患中迫不及待北上远游齐鲁燕冀。
王阳明说:“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徐霞客立定大志后,博览群书,为远游磨砺学问,是为静中定志。30多年长期在外出旅游考察,“事上磨”,是为动中展志。王阳明13岁失恃,宦海沉浮,下过诏狱,得罪权贵刘瑾,廷杖后贬谪贵州荒蛮龙场,野兽出没,可谓九死九生。龙场悟道,悟出“心即是理,心外无物”,磨出心学。徐霞客19岁失怙,30多年远游间,多次遇盗、绝粮,多次攀援历险,也是九死九生,始终不改初心,终成大业。
(二)知行合一是徐霞客成功的源流
王阳明对弟子说:“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圣学只一个功夫,知行不可分作”,又解释:“我今说个知行合一,正要人晓得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王阳明所说知行,不是说先知和后行两回事,而是知行一回事,不可分割。少年徐霞客面对大江发自内心说“知其大不知其远”,他说的时候就是探索江源行动的开始。他的探索“一念”一直存于内心,直到临终前写成《溯江纪源》。《粤西游日记三》记,为寻犀牛洞,“虽腹中馁甚,念此岩必不可失,益贾勇直前,攀危崖,历丛茅”,多次迷途,“三误三返而终得之,不谓与山灵无缘也”。这是知行合一的典范,“三误三返”既是知,也是行。“山灵(《游记》10多次提到)”,是“心即理”,是其心中之灵。他三探雁荡湖,考江源,考左右盘江源流,观察流水侵蚀和沉积、流程和流速的反比例关系,考察溶岩地貌、丹霞地貌的分类和特征,观察植物地理、气候、气象、气温、地热等等,在自然地理许多领域的知识领先于欧洲科学水平。其成果无不在长期坚靭不拔的知行合一中独得真知灼见。
(三)、致良知是徐霞客成功的归宿
王阳明说:“吾教人致良知,在格物上用功,却是有根本的学问。”又说:“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事事物物皆得其理者,格物也。”徐霞客知道祖上四代科举悲剧,绝意科举而另辟蹊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纠正史传地理错误,是致良知。 湘江遇盗,劫后余生,船客石瑶庭大骂静闻“众人疑尔登涯引盗 ……汝真不良,欲掩我之篋”。徐霞客反诘:你不知静闻“为彼冒刃、冒寒、冒火、冒水守护此箧,彼不为德,反而诟之……人之无良如此!”这事对照王阳明56岁时的四名教法:“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静闻抢救是“有善”,石瑶庭诟骂是“有恶”,徐霞客反诘是“为善去恶”。“格物”意为探究事物的道理。“格物”最早出典在儒家经典《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再举一例:徐霞客在曲靖翠峰山朝阳庵时记历史故事:万历年间有位刘侍御看到放在衙门案桌上的桃子被老鼠偷吃了,故意诈门子偷吃了,门子不承认。刘吓唬他要用刑,门子惧怕而枉招。“刘曰:天下事枉者多矣。乃弃官剃发于此”(《滇游日记三》)。徐霞客记下这事,实际上透视了刘侍御致良知,对刘深为同情。《徐霞客游记》是一部亘古奇书,整部游记是百科全书式的致良知,对促进当代地理、历史、人文、文学发展大有研究价值,所以流传不衰。
三、徐霞客自信终生无悔
57岁的王阳明带病在广西平定思田卢王叛乱,剿灭八寨、大藤崖土匪,当年病逝在回老家的船上。临终前弟子问老师有何遗言?王阳明回答:“此心光明,亦复何言”。王阳明的遗言充满自信:我一生光明磊落,没有遗憾,毋需交待什么了。55岁的徐霞客带病从云南东归回老家后,卧病床榻,交待长子赴京探望诏狱中的黄道周,委托塾师季梦良整理其游记,委托族兄徐尊汤联系陈函辉写墓志铭,委托连襟吴国华写圹志铭。对着探病的亲朋说:“张骞凿空,未覩昆仑;唐玄奘、元耶律楚材,衔人主之命,乃得西游。吾以老布衣,孤筇双履,穷河沙,上昆仑,历西域,题名绝国,与三人而为四,死不恨矣!”回顾 一生并肩、超越三人西游的业绩,自信无悔。王阳明和徐霞客,乃是百年首尾两伟人,都以强大的内心实现伟大的业绩。王学和徐学,相关而各有千秋。

 (陈锡良,江阴市徐霞客研究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
注释
①《传习录》是王阳明的弟子记录老师讲学、对话及论学书信的文集,体例类似《论语》。
②本文引用《徐霞客游记》,均为褚绍唐、吴应寿整理的198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徐霞客游记》。
③本文所述王阳明平定田思之乱、平灭八寨、大藤峡土匪,参考方志远著《千年一人王阳明》,1917年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④本条及以下引用的王阳明语录,均出自王阳明著、叶圣陶点校的2018年九州出版社出版的《传习录》。
⑤这段话引自江南文坛领袖钱谦益著《徐霞客传》。清代四部《江阴县志》都有引用,文字略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