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徐学组织
协会介绍
徐学研究
霞客智库
图片新闻

担当大师与徐霞客之挚友情谊

担当大师与徐霞客              
      担当大师与徐霞客挚诚之交
                        陈镜清
 
           朝履霜岑暮雪湖,
           阳春寡和影犹孤。
           知君足下无知己,
           除却青山只有吾。
 
这首题为《先生以诗见贻赋赠》的绝句,见于明末清初云南著名诗人、画家、书法家担当的《翛园集》,这是担当大师崇祯十一年戊寅八月,会晤时写给徐霞客的。担当“以友及友”,在家乡盛情款待其久仰大名的徐霞客。天下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担当一见如故,视徐霞客为知己;徐霞客亦认担当为至交。因志趣相投,同好游历,他们之间建立的情谊,可谓至深至纯。
担当大师(1593-1673),俗姓唐,名泰,字大来,别号布史、此置子、迟道人,法名普荷,晚年又名通荷,号担当。他出生在云南晋宁一个仕宦之家。
担当大师之祖父廷俊先生,明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解元,屡试春官,不第,遂绝意什途,教授乡里,育人甚众。父名树懋德,字世修,号十海,万历三十一年(公元1603年)举人,官陕西临洮同知,工诗文,著有《十海集》。叔父新德、进德,都是科举出身,当过学官。坦当大师幼年承受家学,亦工于诗文。13岁至17岁随父亲北上应选,继又随父到了南京、临洮等地。期间,担当补博士弟子员,随父北上应选,诗赋文章,已崭露头角。途次南京,名女支马湘兰很赏识担当才华,亲手为他簪花,一时传为佳话。回云南后继续学习。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22岁,娶同邑黄麟趾之女为妻。麟趾工诗,曾官四川云阳知县,著有《风叶吟》。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担当大师三十三岁,赴北京应礼部试,以明经入对大廷,为士林所艳称。时董其昌自南京礼部尚书致仕,担当执赘于董门下,从习书画。又谒诗人李维桢,执弟子礼。维桢为担当《翛园集》作序,称其诗“清而不薄,婉而不荡。法古而不袭迹,卑今而不吊诡。”董其昌亦云:“温淳典雅,不必赋帝京而有四杰之藻;不必赋前后出塞而有少陵之法。”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担当欲从南京返滇,值黔省安奢之乱,道阻不能归。至崇祯三年,至浙江会稽,参湛然云门禅师于显圣寺,受戒律,法名通荷。此为担当皈依佛教之始,但尚未雉发。崇祯四年,经浙、鄂、湘、黔诸省间道回滇,家居奉母,以诗书画自遣。崇祯九年,母郭宜人去世。
徐霞客结识担当大师是在崇祯十一年。究竟俩人何时何处,在何情景下初晤?由褚绍唐、吴应寿先生整理,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徐霞客遊记》之附录《徐霞客先生年谱》记载:
崇祯十一年,戊寅(1638)。先生五十三岁。十月二十三日《遊记》云:“唐大来名泰,选贡,以养母缴引。诗画书俱得董元宰三昧。余在家时,陈眉公即先寄以书云:`良友徐霞客,足迹遍天下,今来访鸡足并大来先生。此无求于平原君者,幸善视之。’比至滇,余囊已罄,道路不前,初不知有唐大来可告语也。忽一日,遇张石夫谓余曰:`此间名士唐大来,不可不一晤。’余遊高峣时,闻其在傅元献别墅,往觅之,不值。还省,忽有揖余者曰:`君岂徐霞客耶?唐君待先生久矣!’其人即周恭先也。周与张石夫善,与张先晤唐,唐即以眉公书诵之,周又为余诵之。始知眉公用情周挚,非世谊所及矣。大来虽贫,能不负眉公厚意,因友及友。余之穷而获济,出于望外如此。’按以上均追记八月以前初至省事,但前此在省时未作详记。又观《遊颜洞记》,补叙自省至临安道路,似以前亦未有记。”
《徐霞客年谱》此记,亦不能确定徐霞客滇遊,与担当大师何地相晤,何时得到他的接待与资助。对于徐霞客研究,这是个尚待深入探寻的学术课题。因为,它涉及到徐霞客滇游及其返澄行程之相关问题。
能否从《徐霞客遊记》再找到确证,或从担当大师处去探寻相关资讯?笔者对此作一番学术探索。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研究“南画”艺术哲学、研究晚明董其昌画派之“无相法门”时,喜获有关董门弟子担当山水画风文献资料。结合《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四》所述,研读担当这些文献资料,笔者整理了徐霞客与担当在滇会晤及其后的交谊的情况:
崇祯十一年戊寅(1638),担当四十六岁。八月,徐霞客由黔入滇,穷南盘江源流,先已至省城昆明。复由省城经晋宁、通海、临安以赴石屏。由石屏回临安,经阿迷、弥勒以达广西郡城。又自亦资孔,经沾益、马龙、曲靖、陆凉入省。二次入省城后,十月初四日,由昆明南坝买舟渡滇池。至安江村,入晋宁北门访担当。在晋宁二十日,徐霞客逐日有记。
担当大师是性情中人,亦有与徐霞客同好游历之志趣。他与徐霞客成挚友之交,至诚至纯。挚爱互相酬唱,担当写下许多深情厚谊诗作。当接到恩师陈眉公来书云:“良友徐霞客,足迹遍天下,今来访鸡足并大来先生。此无求于平原君者,幸善视之。”担当大师便做好准备迎接徐霞客,并赋诗《徐霞客足迹游遍天下未已及入滇犹必二分极西南名胜许山人助之二首》:“不须骑鹤驾长空,云起离云水又穷。若问脚跟如许阔,河山影在月明中。”“掉头到处是天涯,来路茫茫去路赊。万里底平无阻瑞,更遵禹贡入流沙。”“一灯今夜雨,话尽十年愁。”有朋自远方来,挚友喜相晤,仪倾情吐心曲;“人共一时老,灯从两处孤。”共同的心志,共同的境遇,相逢又相别,不禁凄凄然;挚友远道来访,不值,有憾,而赋诗寄怀:“相思缥缈凭谁寄,望断苍苍十九峰”;至交相别,依依相惜,吟咏歌之:“一三递数天边塔,十八难分雨后溪”;“脱起皮囊又束装,乱离有路尽羊肠。……朝萍暮梗寻常事,回首难忘是点苍。”挚友同旅同游,时聚时离,分别虽是寻常事,乱离时节心担忧,友情纽带紧紧系于心。担当大师的诗作饱含着对徐霞客的诚挚深情。
崇祯戊寅(1638)十月四日至二十四日,徐霞客至晋宁访晤担当,既见“各道相思甚急”。五不土七日,俩人“日日手谈内署”,“更次相陪,夜宴必尽醉乃已。”九至十二日,徐霞客感冒染疾,担当“晨夕至榻前,邀诸友来看,极殷绻”。其后担当大师为徐霞客作《痤静闻骨记》,“三易其稿而后成”,又“具酌演优”为徐霞客饯行,“馈棉袄夹裤,具厚赆”。同时,担当为徐霞客“作书文甚多,且寄闪次公节,亦以青蚨赆”。
担当不仅在旅行中、生活上尽力帮助徐霞客,使徐霞客“穷而获济,出于望外”,而且写诗奉赠徐霞客,赞颂徐霞客万里遐征壮行天下。今存担当大师《翛园集》赠徐霞客诗就有三十二首。
担当在《先生以诗见贻赋赠》中称:“知君足下无知己,除却青山只有吾。”俩人相晤,《与先生月下写怀》:“日与故乡远,客心不可争。幸存一片月,到处尽光明。”慰藉、体贴、温存。《与先生夜酌》:“闭门不管乡邻斗,夜话翻来只有山”。《问先生粤中山水作》:“多少奇峰收拾尽,囊中犹有白丹砂。”“平生只负云山梦,一步能空天下山。”(《赠先生》)“险哉遮莫千万山,毕竟不敌游山骨一把;又不见有时星芒足下生,有时海底头上泻。”(《汗漫歌》)“只身不挂一文钱,渴饮海水饥云烟”,“一游直究洪濛先,浪作霞飞山尽拔。”(《大游篇-赠徐霞客先生》)当徐霞客告别担当,北上鸡足山游丽江时,担当大师以诗相送:“少别犹难别,那堪又转篷?滇池虽向北,我梦只随东!”(《别先生》)“一杖自凭君手授,天边有路是前程。”(《答先生》)徐霞客打算从丽江往中甸,再入藏区。担当大师婉言相劝:“丽江无捷径,安能达雅州?愿君寻旧路,收拾洞庭秋。”“中外干戈满,穷荒何所探?我非情更怯,欲尔望江南。”“江山与风月,欲劝主人归。”诗人设身处地为挚友着想,以自己对地方社会状况和山川险恶之了解,极力劝徐霞客冒险前往藏区,句句入情入理,令人动情,足见担当大师与徐霞客情谊至纯至深。
徐霞客对担当大师的盛情款待喜出望外,对担当大师挚友诚心感激不尽。他在《滇游日记四》详细记叙中笔端充满感情:
戊寅十月“初九日   余病嗽,岩欲发汗,遂卧下道。
初十日   嗽不止,仍卧下道。唐君晨夕至榻前,邀诸友来看,极殷绻。
……
十六日    余欲别而行,唐君谓:连日因歌童就医未归,不能畅饮。使人往省召之,为君送别,必少待之。余不能却。
二十二日     唐君为余作《痤静闻骨记》,三易稿而后成。已乃具酌演优,并侯杨、赵二学师及唐大来、黄沂水昆仲,为同宴以饯。
二十三日     唐君又馈棉袄夹裤,具厚赆焉。唐大来为余作书文甚多,具寄闪次公书,亦以青蚨赆。乃入谢唐君,为明日早行计。"
在《滇游日记四》中,徐霞客还详细记叙挚友唐大来(担当)家族身世:唐大来,其祖先是浙江省淳安县籍,明朝初年随军队来到云南省。曾祖唐金,于嘉靖戊子年通过乡荐,出任福建省邵武府同知,去世后得以随同入祀名官祠。祖父唐尧官,于嘉靖辛酉年中解元。父亲唐懋德,于辛卯年通过乡荐,出任甘肃省临洮府同知。他们都有文集。唐大来将他们的文集合起来刊刻,取名《绍箕堂集》,李本宁先生为文集作《序》,写得很好。
大来依次说起前辈,都是一代为官,一代隐居。传了数代都没改变。因而他的祖父虽然中举,却始终没有当官而且寿命很长。如今,大来虽然没有中举,但作诗与文笔为滇南第一人,真是无愧于他的祖父。只是他的后代子孙不旺盛,两个女儿都守寡,而且没有弟兄,以后的传扬之人,将等待谁呢?
大来的岳父黄麟趾,字伯仁,以乡荐出任山东省嘉祥县知县,后调任四川省顺庆府某县任知县,后逝世于任上。黄麟趾是黄沂水禹甸的父亲,黄从月的哥哥。其祖父叫黄明良,于嘉靖乙酉年通过乡荐,官至贵州省毕节卫兵备道道员,著有《牧羊山人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