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徐学组织
协会介绍
徐学研究
霞客智库
图片新闻

雞足山,徐霞客萬里遐征的最後身影

文林 第三期(2020年6月號) 香港作家
雞足山,徐霞客萬里遐征的最後身影
孫重貴
 
   我決定去雞足山——我魂牽夢縈的雞足山。
    雞足山的赫赫名聲,我早已知曉。因為我極為崇拜的一位古人——明朝地理學家、旅行家和文學家徐霞客,是在雞足山寫下了千古奇書《徐霞客遊記》的最後篇章。
    徐霞客(一五八七-一六四一),畢生獻身於地理考察和旅遊探險事業,足跡遍佈明代設治的兩京十三布政司,留下六十餘萬字的《徐霞客遊記》,描繪了中華大地的自然之美和人文之美。雲南雞足山是徐霞客晚年「萬里遐征」西遊的終點,也是他一生壯遊的終點,在他的旅遊生涯中佔有極其特殊的地位,雞足山也因為《徐霞客遊記》而聲名遠播。
    那是一個炎炎夏日,驕陽似火,我由香港飛赴雲南昆明,風塵僕僕,一波三折,終於經大理古城乘車來到雞足山南麓山門。此處為一座牌樓式建築,中坊上懸掛全國佛教協會主席趙樸初撰題「靈山一會坊」匾額,左右兩坊匾額分別是「天開佛國」及「地湧化城」。穿過「靈山一會坊」,我尋找徐霞客萬里遐征的最後身影策劃,就從這裏開始了。
    歷史並不如煙。西元一六三六年,徐霞客從錦繡江南的家鄉江蘇江陰出發,踏上了前往大西南的旅程,這一去是四年多的漫長日子,留下了一個偉大旅行家的崇高身影。徐霞客歷經千難萬險,風餐露宿,足跡經由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廣西、貴州進入雲南,於崇禎十一年(一六三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到達了雞足山悉檀寺。他將與其同行而不幸在途中遇難的靜聞和尚骨灰安葬在此,然後用了一個月的時間遊覽雞足山勝景。後徐霞客受麗江土官木增所託,在考察雲南西部地區後,於崇禎十二年(一六三九年)八月二十三日,重返雞足山並逗留近半年,期間編撰了《雞足山志》、《雞足山十景》等著作。 
    徐霞客久涉瘴氣之地又長年艱辛跋涉,終於積勞成疾,行走困難。崇禎十三年(一六四○年)正月,徐霞客戀戀不捨地告別雞足山,踏上「萬里遐征」的歸途。木增派滑竿護送他前行,輾轉半年,經湖北黃岡乘船回到家鄉。徐霞客「既歸,不能肅客,惟置怪石於榻前,摩挲相對,不問家事」,半年後與世長辭。從天台山開篇,到雞足山終篇,中華遊聖用《徐霞客遊記》,為自己的一生畫上了濃墨重彩的句號。
    我興沖沖沿著蜿蜒山路繼續行車十公里,至石鐘寺停車場,在香會街用了午餐,便急切切沿著山中石階徒步登山。想當年,徐霞客便曾經在這「巍崖高鞏白雲端,翠壁蒼屏路幾盤」的雞足山渡過半年時光,這裏的每級台階,每處山水,每片森林,每座寺廟,幾乎都留下了他的身影他的足跡。
    雞足山雄峙於雲貴高原滇西北大理白族自治州賓川縣境內,高峰天柱峰三二四八米,總面積二八二二公頃。因山勢「前列三峰,後拖一嶺,儼然雞足」而得名。全山有四觀(東日、西海、南雲、北雪)、八景(天柱佛光、華首晴雷、蒼山積雪、洱海回嵐、飛瀑穿雲、萬壑松濤、重崖返照、塔院秋月),號稱「實首海內」的奇絕景觀。
   形成雞足山「芙蓉萬仞削中天」的奇絕景觀,乃是得於它得天獨厚的地學構造。雞足山地處橫斷山脈塊斷帶頭邊緣,屬剝蝕中山地貌,被三條較大型的斷裂所切割,構成了雞足山懸崖陡壁和重巒疊嶂的特色。自華首門、羅漢壁、天池山、九重崖到文筆山,橫空出世呈現出長達五公里、高五百米蔚為大觀的構造斷塊山中高山地貌景觀。而這正是符合徐霞客「萬里遐征,矢志名山」的探索志向,讓他深深迷戀雞足山而流連忘返。
    雞足山吸引徐霞客的不僅是奇絕的景觀,還有一個重要原因,乃是它在佛教名山中擁有的顯赫身世——它是大名鼎鼎的中國佛教五大名山之一,曾與峨眉山、五台山、九華山、普陀山齊名而享譽天下。雞足山是佛教禪宗的發源地,傳說兩千多年前釋迦牟尼大弟子飲光迦葉入定雞足山華首門,奠定了它在佛教界的崇高地位。明、清兩代鼎盛時期,發展到以迦葉殿為主的三十六寺七十二庵,「琳宮紺宇不知數,浮圖寶刹淩蒼蒼」。歷代高僧輩出,遂以「天開佛國」、「靈山佛都」聞名於世。
    山中石階蜿蜒曲折,引領我來到天柱峰東側半山腰的迦葉殿。徐霞客在雞足山居住時,曾經多次拜訪此寺。西元一六三九年正月,徐霞客在《滇遊日記》中曾多次提到迦葉殿和迦葉寺。當時迦葉殿曾被遷移到天柱峰頂,原來的遺址上建了迦葉寺,後來迦葉殿又遷回原來遺址。
    傳說雞足山的開山祖師迦葉尊者在殿內的盤陀石上守衣入定而得名,故迦葉殿在雞足山眾多廟宇中佔有極其崇高的地位,被稱為「山中第一寺」和「山中諸寺之祖庭」。據史料記載,迦葉殿所在位置於明朝永樂年間修建茅庵,嘉靖年間庵廢後僧人圓慶募化建寺,後多次重修,到萬曆壬子(一六一二年)時,迦葉殿已頗具規模,至清朝順治年間,形成山中第一寺的氣派。
    一九九四年重建的迦葉殿為四重殿,迦葉殿宇上方高懸「迦葉道場」橫匾,殿內供奉雞足山開山祖師迦葉尊者像,身披袈裟,跏趺於蓮座上,神態端莊安詳。環顧殿內的壁畫,為「靈山會」場面,乃釋迦牟尼在靈鷲山為眾弟子講經道場的情景,我彷彿置身於靈山會之中,隱約聽到悠揚的梵鐘頌詠,和徐霞客一起領略當年「拈花一笑」的盛況。
    當我繼續攀登山道之時,忽然聽見山上傳來一陣陣誦經之聲,我根據聲音的方向,沿著曲折險峭的山路,來到了華首門。華首門前的平台上,一位高僧正率領一群僧人和居士席地打坐誦讀經文,在悠揚的經文聲中,華首門格外顯得不同凡響。相傳它是迦葉守衣入定的地方,所以它在整個雞足山享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被佛教稱為「中華第一門」。
    我仰望這座天柱峰西南的天然絕壁,果然筆直如削,下臨萬丈深淵,中間有一道垂直下裂的石縫,把石壁分為兩扇,門的中縫懸掛著仿若石鎖的石塊,其簷口、門楣依稀可辨,酷似一扇巧奪天工的巨大石門。
    徐霞客遊覽後讚歎這裏「雙闕高懸,一丸中塞,仰之彌高,望之不盡」。並賦詩《華首重門》 :「巍崖高鞏白雲端,翠壁蒼屏路幾盤。重闕春藏天地老,雙扉晝扃日星寒。金襴浩劫還依定,錦砌當空孰為攢。何必拈花問迦葉,岩岩直作破顏看。」
    時近黃昏,我隻身穿越驚險萬狀的束身峽,終於登上位於雞足山的高峰——天柱峰的金頂寺,海拔三二四八米,為雞足山中高寺廟。明代弘治年間建庵,崇禎年間黔國公沐天波移昆明太和宮銅殿至此,今院內銅殿為二○○七年重置。寺內原有光明塔一座,一九二九年,時任雲南省政府主席龍雲應僧人請求出資重修,易名楞嚴塔,為空心方形密簷磚塔。塔高四十二米,十三級,抗日戰爭時期,成為外援物資飛越駝峰航線的航標。
    我來到金頂寺門前的睹光台,憑欄遠眺雞足山的「四觀」壯麗景色。所謂四觀即:東看日出,南觀祥雲,西望洱海,北眺玉龍。徐霞客當年對此驚呼:「東日、西海、南雲、北雪,四之中,海內得其一,已為奇絕,而天柱峰一頂一萃天下之四觀,此不特首雞山,實首海內矣!」並且寫詩點讚:「芙蓉萬仞削中天,摶捖乾坤面面懸。勢壓東溟日半夜,天連北極雪千年。晴光西洱搖金鏡,瑞色南雲列彩筵。奇觀盡收今古勝,帝庭呼吸獨為偏。」
    山風陣陣,白雲悠悠,我站在天柱山頂放眼天際,縱覽雲飛,千山萬峰在夕陽的照耀下,彷彿化成了一個個輝煌的徐霞客身影,化成了徐霞客萬里遐征的最後身影。
此情此景,讓我心潮澎湃,思緒萬千,「大丈夫當朝游碧海而暮宿蒼梧」——徐霞客的人生追求是多麼令人敬仰!我情不自禁聯想到徐霞客的首遊地、開篇地浙江天台山,當年意氣風發的徐霞客,在那裏邁開了萬里遐征的步伐,彈指間幾十年過去了,他的身影在神州大地不斷行走,不斷開闢地理學上系統觀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時下站在徐霞客的終遊地、收篇地雲南雞足山,讓我體悟到徐霞客精神的無上崇高、《徐霞客遊記》的無比價值。「千古奇人」徐霞客的人生,是豐盛的人生,精彩的人生,不忘初心的人生,砥礪前行的人生!
 
孫重貴簡介:香港作聯理事  ,香港徐霞客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