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市徐霞客研究会第三届理事会
工作报告
江阴市徐霞客研究会成立于1987年5月29日。此后,2005年、2010年进行过二次换届选举,至今已有十五年。2013年整顿社团组织时决定,江阴市徐霞客研究会由市国土资源局管理,局长为当然会长。其后,由于行政机构调整和局领导的更替,加上三年疫情影响,本届理事会一直延续至今。
15年来,我会不断吸纳有志于徐学研究的新生力量,队伍不断壮大,从成立时的29人扩大到120多人,其中有30人当选为中国徐霞客研究会顾问和理事,15人当选为江苏省徐霞客研究会顾问和理事。
15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中国徐霞客研究会的关怀下,在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直接领导下、我会全体会员团结一心,砥砺前行,坚持守正创新,弘扬徐霞客精神,传承徐霞客文化,为徐学这门新兴显学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努力,取得了一些成绩。先后4次获评江阴市十佳社会组织,2次获评江阴市先进社会组织,2017年获评全国“推进徐学事业 弘扬霞客精神突出贡献奖”。2023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十佳文化社会组织。陈捷元、陈楠、唐汉章聘为中国徐霞客研究会顾问。陈捷元、肖卫琴受到中国徐霞客研究会的表彰。唐汉章被中国徐霞客研究会唯一授予“三十年徐学研究特殊贡献”奖。
一、把握方向,增强文化自信
作为文化学术团体,走什么路,举什么旗,是至关重要的问题。长期以来,我们坚持学术领域的马克思主义方向。经常组织会员学习毛泽东关于“我很想学徐霞客”的有关论述;李先念为纪念徐霞客诞生400周年题词“热爱祖国,献身科学,尊重实践”;温家宝为纪念徐霞客诞生420周年的贺信。十五年来,广大会员认真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认识到中华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徐霞客及其《游记》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传承徐霞客文化,弘扬徐霞客精神,是我会的责任和使命。
文化自信赋于行动力量。我会确立了“潜心徐学研究,热心社会服务”办会宗旨。助推徐霞客铜像登上中华世纪坛,竭力参与“中国旅游日”设立的相关活动,接办“中国徐霞客网站”,建成“徐霞客文献中心”,推进徐霞客出游“里程碑”建设。在“纪念徐霞客诞生430周年”大会上,起草了“徐霞客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江阴宣言》。
二、守正创新,潜心学术研究
守正创新,重在基础研究。多年来,培养了一批学术骨干,形成了一支老、中、青徐学研究队伍。号召会员通读《徐霞客游记》,以本为本搞好基础研究,开拓研究领域。
本会与徐霞客镇人民政府联合创办的《徐学研究》是会员发表学术论文的场地,也是对外发布学术成果的重要平台。15年来出刊71期,发表论文及各类文章600余篇,约350万字,发表图照6000余帧,图文并茂,办出了特色。鼓励资助会员正式出版专著10多部。蔡崇武的《徐霞客游记文学论》获无锡市社科类二等奖,单旭的《徐霞客》被江苏省宣传部列入“符号江苏”旅游丛书。田柳、(蔡伯仁)、(陈复观)、黄启元、李宝根、史影、(刘湘和)、(徐和明)、肖卫琴、张秉忠、胡金玉、陈锡良等都出版了徐学研究专著。江桂苞、邹鹏辉、翁雪花、刘徐昌、缪幸龙、金啸峰、王萍芳、陆震宇、姚毓青等研有专攻,成绩斐然。我会与中国徐霞客研究会、江苏省徐霞客研究会、江阴市政协文史委、江阴市史志办、江阴市台办、江阴市徐氏文化研究会、江苏雪豹日化有限公司等单位合作,出版了《徐霞客研究文集》、《徐霞客之路研究文集》、《李寄研究文集》、《晴山胜水》、《不忘初心30年》、《霞印天下》、《海峡两岸徐霞客书画作品集》等图文集、连环画《徐霞客》和《徐霞客为什么在当代走红》等知识读本。个人出版《徐霞客诗译赏》、《徐霞客游记选注评说》、《徐霞客游线图文集》。与江阴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浙江大学等合作,促成了《徐霞客游记》意大利文、韩文的翻译出版。本会会员还积极创作《中华游圣徐霞客》、《徐霞客传奇》、《游圣徐霞客》、《徐霞客故事》、《徐霞客之歌》等文学作品,让徐霞客家喻户晓。
1995年,江阴市人民政府与中国徐霞客研究会签订协议,每年出版二期《徐霞客研究》,每二年在江阴召开一次徐霞客国际学术研讨会。我会作为承办单位,至今已成功举办15届。本会会员积极为研讨会撰写论文计300余篇,约240余万字。10多位会员参与《徐霞客研究》编辑工作,我会会员提供文稿133篇,约120万字。
三、经世致用,热心社会服务
经世致用是中华文化的精华。研究徐霞客,归根到底是为当今社会服务。
2009年起,我会与市台办、台湾徐霞客研究会共同主办的“海峡两岸纪念徐霞客公祭典礼”活动,已成功举办16届,以江阴职业技术学院为主体,举办了12届海峡两岸徐霞客文化交流活动。增进两岸学生血浓与水的情感共鸣。海峡两岸徐霞客文化交流活动受到江苏省台办、无锡市台办、江阴市台办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我会被无锡市台办命名为“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基地”。
响应市委市政府打造“游圣”文化号召,宣传霞客故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我会与中国徐霞客研究会合作,实施五大工程。建立了江阴学术基地、徐霞客研究文献中心、在全国推出徐霞客出游里程碑工程和徐霞客研学游基地等项目。唐汉章出任徐霞客出游里程碑工程专家组组长。为纪念徐霞客科考历程,赓续木徐友谊,2015年,我会和江阴徐氏文化研究会、丽江徐霞客研究会联手,由江阴徐氏宗亲和社会贤达捐资,铸造“考江探源”“情谊”大型铜像,分别竖立在云南长江第一湾,江阴外滩溯江纪源广场、徐霞客故居和丽江木府门前,彰显了徐霞客溯江探源、传播中原文化的丰功伟绩,也架起了民族团结的桥梁。
积极为市委市政府建言献策,热忱为江阴社会经济建设服务。历年来,我会就徐霞客故居保护和利用,恢复南旸岐古村落风貌,建造“游圣祠”、溯江公园,创办徐霞客旅游学院等议题提出建议和意见。市委提出“南征北战东西互博”战略后,我会多次参与霞客湾科创城、园博园、长江国家文化公园规划和建设的论证。2023年,在江阴高铁站建成之际,我会向市委许峰书记呈送的“关于高铁江阴站设立徐霞客铜像的建议”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重视与落实。9月26日,徐霞客雕像成功落座江阴高铁站。
打造徐霞客品牌是我会服务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我会成立专业机构,推动徐霞客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成立了晴山堂石刻研究委员会、徐霞客品牌推广委员会、徐霞客食材开发研究院、徐霞客文创研究会、徐霞客书画院、徐霞客文化旅游研究院、徐霞客艺术院。推出了“霞客故里一日游”、“霞客家宴”、“霞客菜系”、“霞客牌牙膏”、“溯江源”山泉水、“游圣牌豆花”、“徐霞客酒”、“榷易院茶系列产品”,助力乡村振兴和文旅产业发展。
四、普及宣传唱响霞客之歌
我会积极开展徐霞客宣传活动,在人民群众和青少年中传播徐霞客精神。组成徐霞客宣讲团,编写宣传资料,走进社区、学校和企事业单位举办宣讲活动。和江阴市教育局合作,开展“徐霞客进校园”活动,组织全市14万中小学生参加徐霞客知识竞赛。成为市关工委“关心下一代合作工作点”。我会与中徐会共同推出的徐霞客研学游基地项目,至今全国有十多家挂牌。举办“雪豹杯.雅颂徐霞客”全国书画大奖赛。开展《徐霞客之歌》歌词征集活动,并谱曲演唱。协助文旅局举办了“霞印天下”全国书画巡展,承办“徐霞客之路”画展和徐霞客书法作品展以及海峡两岸书画作品展。我会和台湾徐霞客研究会在台北中正纪念堂隆重举办“远足悠游台湾行---徐霞客故里书法家夏国贤作品展”。配合市锡剧团创作锡剧《徐霞客》、支持天华艺校《霞客之路—大型综艺民族交响音乐》的创作与演出。协助江阴邮政局设计徐霞客生肖邮票、徐霞客与长江文化邮票,为江阴电信局宣传徐霞客专题片形象设计,为融媒体中心等提供徐霞客有关信息和学术资料,为无锡市歌舞剧院创作舞蹈徐霞客提供素材及建议。与徐霞客镇合作,共同举办徐霞客金秋文化节。
我会与融媒体中心红基金、全新迈腾汽贸集团、江苏漫瑞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合作开展“重走霞客路美丽中国行”西南考察活动,追踪霞客行踪,庚续霞客奇志,宣传霞客精神,并在云南丽江玉龙县龙蟠小学捐建“霞客楼”。徐霞客铁旅骑行全国,走向世界,将霞客铁旅的旗帜插到南极等地。
我会积极推动徐霞客游线地成立徐霞客小学。现在云南昆明、丽江、广西上林、浙江金华等地均已成立徐霞客小学。我会与江阴市青年点点爱心港一起开展支教助学活动,捐资帮扶贫困学生、赠书送物助力学校教育事业。15年间,共向社会各界、图书馆、书院、学校以及个人赠送《徐霞客研究》、《徐学研究》会刊以及相关书籍资料计10万余册。
加强与各兄弟研究会合作,建立深厚友谊。除中国徐霞客研究会和江苏省徐霞客研究会以外,还与台湾、香港、浙江、云南、湖南、贵州、广西等国内兄弟研究会以及美国旧金山徐霞客研究会、新加坡徐霞客研究会建立了良好关系。与丽江市徐霞客研究会合作,在两地建立了木徐友谊厅,促成江阴与玉龙结为友好城市。赓续江阴与丽江纳西族人民之间的友谊。与香港徐霞客研究会合作举办了首届“徐霞客杯”世界华文诗歌大赛。参与央视四套大型专题片《徐霞客》、《远方的家.长江行》、上海东方卫视大型纪录片《霞客行》、广西南宁电视台纪录片《徐霞客在上林》、意大利电影《徐霞客与马可波罗》等影视作品的拍摄,参与央视一套《典籍里的中国.徐霞客游记》剧本的讨论。《典籍里的中国.徐霞客游记》自2021年9月央视一套播出后,受众数亿人,至今已多次重播。为徐霞客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作出了积极贡献。
针对新媒体传播迅速,受众面广的特点,利用微信平台制作小视频,宣传本会开展的各项活动。走进江阴电视台演播厅,参与国内霞客之路沿线融媒体联动直播,介绍霞客故里纪念活动。霞客大地书院、半懂文化等利用抖音、微信平台精心制作短视频节目,宣传徐霞客及霞客故里。
回顾15年,我会不负初心,满怀豪情。展望未来,我们充满信心,新的一届理事班子将团结一心,开拓创新,为徐学事业的发展再开新局,聚力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