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清水秀秋色好 “画”中骑行乐逍遥
江阴徐霞客铁旅7名车友千里骑行武夷山
●周龙
也许你曾见过武夷山的碧水丹山、层峦叠嶂,可你见过它每个峰回路转的精彩吗?趁着秋色正好,江阴徐霞客铁旅7名单车爱好者,采用“高铁+单车”的方式,纵情于武夷山的山山水水,感受着风在耳边穿过的声音,体验着激情骑行的欢乐,领略着挑战自我的豪情。学习徐霞客,游学在路上。
追寻游圣足迹,游学在路上
11月5日,徐霞客铁旅第一小分队周启国、董明伦、倪绍瑞3人车,高铁至杭州,一路自行车骑游了杭州、富春江、千岛湖、江山等地,翻越了雷公岭、大头岭等山骑行了400多公里,爬山涉水,追寻徐霞客足迹,最后费尽体力才爬登上了江郎山的一线天,高耸的三爿石(最高海拔819.1米),直插云端,俯视大地,“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的豪情壮志顿生,同时,深深地感叹400多年前游圣超常的体能和意志力(徐霞客三游江郎山)!
“会师”上饶,风雨无阻赴西坑
11月8日,作为第二小分队的我和车友潘一翱一起,将自行车打包后,从江阴高铁站出发,经上海虹桥站转车,奔赴江西上饶市。9日上午,我骑行10余公里赴往约定地点——上饶集中营李村监狱旧址,这里是曾经关押叶挺将军的囚室。没过几分钟,从杭州一路骑行前来的第一小分队成员周启国、董明伦、倪绍瑞3名车友顶着明媚的秋阳,沿着田间小路,风尘仆仆来到眼前。大家相见,自是一番亲热。
当天,大家参观了上饶集中营、鹅湖书院等地,夜宿铅山县。第二天早晨,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原来天气预报只有30%的降水概率变成了100%,细雨蒙蒙,连绵不绝。眼得见一时半会不见停,上午10点多,领队周启国一声令下,5人小组穿上雨衣,顶风冒雨,向黄岗山、武夷山进发。一路上,尽管雨越下越大,但大家骑行的热情并未减弱,依然以25码左右的速度前行。不幸的是,我的自行车后轮车胎在半路上爆了,幸好有大家的帮忙,迅速帮我换上了新内胎。
中午12时许,我们又累又饿,眼见得找不到饭店,便来到路边的一家便利店吃了泡面、火腿肠和卤蛋,简单解决了一下午餐。稍事休息,我们继续冒雨前行。一路小雨不断,而我们的雨衣里面却出汗不止,闷热难耐。进入山区,山路弯弯,“之”字盘旋,只有我们车轮碾压路面的“沙沙”声,半山腰云雾缭绕,远处高山时隐时见,山谷深处,偶尔传来潺潺的流水声和几声鸟鸣,山林草木,雨气云雾,万物寂静,如水墨画一般,美如仙境,让我们意外感受到大自然的原始初美。“老驴”周启国感叹万分,有感而发赋诗一首:“雨骑武夷山,青山隐在左手天。九曲十八弯,前径更在云雾间。衣外珠帘衣内雨,撑饱眼睛累死腿!空山水木静,唯有铁旅行。”这也许只有苦旅才能享受到的大自然的馈赠吧!
因雨天路滑,途中,车友潘一翱不慎摔车,擦伤多处表皮,但他依然坚持骑行。约16:30许,我们终于赶到了当天的目的地——西坑村。几经周折,我们在一家名为谷得居的民宿找到了住宿。尽管条件一般,但对于又冷又饿的我们来说,已经是幸福的港湾了。
穿越桐木,骑迹直指武夷山
第二天,也就是11月11日。经过一天一夜的风雨,天气转好,太阳也慢慢露出了笑脸。在谷得居吃罢中饭,我们继续向武夷山方向骑行,当天的行程约61公里,目标是福建省武夷山市星村镇。虽然一出门就是11公里的上坡路,从海拔650米爬升至1150米,但怀着一份对未知旅程的期待与兴奋,大家脚下用力,加上沿途美景不断,倒也不觉着有多少累。一路上,大家转过了山路一个又一个的弯弯, 每当遇到陡峭的坡道,车友们总是互相鼓励,共同克服困难。骑行不仅考验着我们的体力和耐力,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汗水浸湿了衣衫,但车友们的眼神中却闪烁着坚毅和快乐。
这里的风景是绝美的,也是全程251公里“一号风景道”的一部分,道路中间是红黄蓝的三色分隔线,两边则是武夷山国家公园的青山绿水。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骑行,大家来到了垭口——桐木关。此时,大家都很兴奋,赶忙拿出徐霞客铁旅的大旗,请过路的美女帮忙拍了张集体照。相信对于桐木关这个名字,大家并不陌生,特别是爱喝茶的朋友,应该对这个名字都很熟悉。这里是世界红茶的发源地,也是世界红茶鼻祖“正山小种红茶”的原产地。桐木村内处处绿水青山,自然生态环境得天独厚。桐木关流传着红茶起源的传说,相传明末清初时,一队官兵经过桐木关入闽官道,借宿当地做茶的“青楼”,茶农们只得进山里躲避。官兵走后己经揉捻好准备焙绿茶的茶叶己发酵变红,茶农心急如焚,只好用当地常见的马尾松烘干。烘干后的茶叶色泽乌黑有松烟味道,当地人都不愿饮用,茶农无奈只得挑到百里外的星村茶市贱卖。没想到第二年便有茶商寻来以高价订购此茶,世界上最早的红茶由此诞生。
过了桐木关,接下来便是50公里下坡路。风声在耳旁“呼呼”吹过,风景像一幅幅画卷在眼前掠过,怎一个“爽”字了得。车友潘一翱看见路边的清澈见底的泉水,更是掬一把送入口中,说了一个字:“甜”。一路环转山水间,无限风光尽武夷。沿着一号风景道,大家一路下坡,来到星村镇,正巧碰上一个前来拉客的民宿老板娘,很顺利就找到了当晚的住宿地。
纵情山水,“三军”武夷山寻圣
12日便是第三小分队——徐小丽和郭小芹前来相聚的日子。当天,大家从星村镇也就是武夷山风景区竹筏码头出发,前往景区寻找住宿点,并做好迎接第三小分队的准备。当天的日程安排比较轻松,大家很惬意地欣赏着沿途的风景,并早早来到了景区的中心区域。下午,大家组队骑行18公里,前往武夷山北站迎接两位女车友的到来。初次来到武夷山,两位女车友十分兴奋,装好车便立即骑车奔赴景区。此时,天色渐暗,大家用了一小时左右便来到景区的住宿地。
根据日程安排,13日是徒步之旅。大家带上应用物品,前往武夷山大王峰。值得一提的是,武夷山景区的公交车都是免费乘坐的,景区也是免门票的,只需要支付景区的摆渡车费用即可。随着队伍的缓缓前行,我们不久便来到了入山处。山门上写着“徐霞客入山处”几个大字。旁边,一尊徐霞客的塑像巍然屹立,仿佛在向每一位到访者诉说着这位古代旅行家的传奇故事。车友们纷纷驻足,凝视着这位前辈的塑像,心中涌起一股作为江阴人的自豪感。徐霞客,那位以脚步丈量大地、以文字记录山河的先驱,他的精神在这里得到了传承和延续。
大王峰高达530多米,共有2000多个台阶,对于习惯骑车并不擅长徒步的车友来说,爬山还是具有很大的挑战性的,但想到400多年前的徐霞客,在路况和现在无法相比的情况下登上了此山,我们作为徐霞客铁旅的一员,有什么理由不登上去看看呢?车友们沿着蜿蜒的山路攀登而上,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与乐趣。果然,无限风光在险峰,从山顶上往下看,武夷山城区尽收眼底,那份震撼与喜悦难以言表。
在接下来的两天里,大家乘坐了竹筏,畅游了九曲十八湾,并攀登了天游峰、寻访了水帘洞、桃源洞。一路上,大家纷纷拿出手机,记录下这些难得的瞬间,同时也将这些美好的记忆深深地刻在了心里。看着仿佛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一件件艺术品,车友们觉得,仿佛所有的疲惫都在这一刻烟消云散。“这不仅是一场身体的锻炼,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车友郭小芹表示,此次骑行和徒步之旅,不仅让她领略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更让她深刻体会到了徐霞客那种勇于探索、不畏艰难的精神。
夜游武夷,共鉴印象大红袍
来武夷山,必看武夷山的印象大红袍剧场。随着夜幕的降临,灯光逐渐暗淡,周围环境变得宁静而庄严。一声声悠扬的古筝弦音,如同细雨般洒落在静谧的空气中,让人瞬间沉浸。
眼前是一幅幅如画的实景,在灯光和音效的辅助下,15块电影银幕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营造出了一种亦真亦幻的视听盛宴。旋转的观众席使观众得以全方位地观赏这场演出,每一个角度都呈现出不同的美,每一秒都有新的故事。
大王峰与玉女峰在夜色中若隐若现,茶香弥漫于凉爽的夜空中,令人心旷神怡。360度旋转的观众席不仅提供了无以伦比的视角体验,更让我感受到自然的鬼斧神工与人文的和谐共处。环绕的声音效果引得在场的每一位观众都仿佛亲自置身于古代的山水之间,聆听那遥远的茶马古道上的驼铃声。
印象大红袍剧场将武夷山的自然美景与古法茶艺无缝结合,讲述了一个关于茶与自然、历史与现实共生的故事。演员们每一个舞蹈动作,每一次光影变换,都在无声讲述着武夷山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茶文化的独特魅力。
当演出落幕,灯光亮起,我依然留在原地,沉醉于那场梦幻般的演出之中。武夷山印象大红袍不仅是一次视觉和听觉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触动。它用现代技术演绎传统故事,用创新的方式传承文化精髓,使每一个观众都能在享受艺术的同时,更深刻地理解和欣赏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这次骑行之旅,让徐霞客铁旅的车友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力量和坚持到底的重要性。累并快乐着,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挑战自我、超越极限的精神。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们将继续携手前行,探索更多的未知世界。正如领队周启国在接受武夷山融媒体中心记者采访时所说,我们徐霞客铁旅就是继承和发扬徐霞客的精神,通过骑行的方式,架起与各地骑行爱好者交流的桥梁,并通过徐霞客这张“名片”,进一步宣传和推广江阴,让更多的人知道江阴、了解江阴、走进江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