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阴市徐霞客研究会2008年年会上的讲话
徐冬青
(2008年12月29日)
同志们:
刚才听了陈捷元会长代表第二届理事会所作的本年度工作报告,感到很是欣慰。记得去年12月,我曾在研究会成立20周年纪念大会上讲过“把握方向、古为今用、打响品牌、壮大队伍”的四点意见,今天从陈会长报告中可以证明,已经基本达成,有的方面还做得很不错了。可以说,江阴徐研会的同志们一年来所作的努力,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是令人鼓舞的,基础也是越来越厚实了,给明年的工作展现出更新的面貌,带来了巨大希望。
陈会长报告中,很好地总结了一年来工作成果取得的根本原因所在,也看到了不足。在展望新一年工作的时候,又比较准确地分析到了我们面临的形势和优势。明确这一点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必须紧紧依靠江阴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依靠中国徐霞客研究会的指导,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才能有所出息、有所发展。所谓乘势而上,就是要趁这种优势,借江阴市委市政府大打“霞客”牌、大搞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大好形势,全心全意地将新一年的十大工作目标,尽可能完美地落实和达成。
今天的徐霞客,已经走出江阴、走向世界了,对他及其《游记》的研究,我们的立足点、视野,都应当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有所变化、有所适应、有所提高、有所创新。这是必然的,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时代进步的必然。但与此同时,我们还不应忘记,我们首先是江阴的徐学研究者,墙里开花先要墙内红、墙内香,这才是根本。首先必须立足江阴,才有可能推向世界。要将这两者结合好,处理好,作为新一年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刚才陈会长讲的要努力正确处理好四种关系,我是很赞成的。只有这样做,我们江阴的徐学研究事业才有可能真正得到深入与发展,才有可能得到江阴人民的普遍认同。我个人认为,在面对新一年的时候,我们大家都要特别注意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我们的研究会,在“江阴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进步”中还能起到什么样积极的作用,以及如何定位?
第二,我们的研究会,在“徐霞客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事业”中,还有哪些渠道可以发挥作用,以及如何实践?
第三,我们的研究会,在“自身人才队伍建设”中,还应该采取哪些积极有效的措施,以确保“后继有人,后继有才”?
2008年即将成为光荣的历史的一页,2009年即将书写新的辉煌。面对新的一年,我们大家都要进一步地团结在江阴市委、市政府的周围,立足本职,服务大经济、大政治、大文化建设。这里我先谈两点看法,共同切磋,加强实践,积累必要的经验:
1、不断深化对“徐学”内涵的认知。为此,我们首先要进一步加强对温总理《贺信》内涵的理解。温总理的《贺信》是继毛泽东讲话、李先念题词后的又一纲领性文献,其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是显而易见的。《贺信》是指导我们全面、科学把握“徐学”内涵认知的一把钥匙。
2、不断扩大对“服务江阴”内涵的理解。江阴是徐霞客的家乡,包括故居地、祖居地,因此宣传江阴、服务江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全国改革开放先进典型地区之一的江阴,发展进步是十分快速的,新事物、新领域层出不穷、面貌日异。要想服务好,了解和把握新情况是必需的,但也还须研究、掌握服务的方式方法和技巧,以适应这个“新”字和“快”字。
因为时间关系,关于对“徐学研究”内容与形式、质量与数量关系的把握和处措,我们以后再作进一步的探讨。听陈会长讲,我们的学术委员会活动开展得很正常、很有效果,这要坚持下去。乐于奉献的人越多,我们的研究会就越兴旺发达。只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徐霞客精神指导我们的徐学研究,就有可能取得更大成就。
我衷心祝愿大家身体健康,心想事成!
(作者系中共江阴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中国徐霞客研究会副会长、江阴市徐霞客研究会名誉会长)
忠邦 亭 记
江阴古邑,忠义之邦也。城南门额,清嘉庆江苏督学使姚公手书。日寇侵华,生灵涂炭,巨炮攻城,四字毁二,残存“忠邦”。抗日功就,城门之额,蒋氏再题。而“忠邦”拆迁移位,筑斯亭永存。十年浩劫,“忠邦”尽毁,后人虽已重刻,然形神俱废。今幸修亭,有乡贤吴老朴诚先生捐原摄片,模之再镌,文田神韵,遂能重现。三十余载,今乃如愿焉。
公元二○○七年荷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