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文旅融合导向下江阴徐霞客故居发展研究

文旅融合导向下江阴徐霞客故居发展研究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学生梅源

指导教师樊友猛

摘要:徐霞客被誉为“中华游圣”,其位于江阴的故居作为历史文化遗产,对于地方发展具有重要价值,但当前该价值尚未有效发挥。基于文旅融合的政策背景,梳理徐霞客故居的人文价值,阐明其在江阴城市文脉、城市精神和城市形象中的重要意义。继而根据现场调研总结故居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从硬件建设、文化宣传及产品创新等方面提出针对性对策。研究有望为徐霞客故居的发展提供启示,助推江阴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徐霞客故居  江阴  文旅融合  城市形象


引言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随着我国进入大众旅游新时代,单纯观光为主的的旅游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求新、求奇、求知、求乐”的旅游需要,这就需要以优秀的人文资源为主干,用文化提升旅游品位 [1] 。十九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旅游工作,着力推进文化铸魂、发挥文化的赋能作用,推进旅游为民、发挥旅游的带头作用[2],在2018年合并组建了文化与旅游部,完成了行政上的文旅融合。而司法部在2019年公布了《文化产业促进法》(草案送审稿),将在法律上打通文旅融合之路。由此可见,文旅融合是社会进步的客观需要和必然结果,也是提升旅游品质的核心路径。

在文化大繁荣、产业大发展的背景下,历史文化名人的文化功能不断凸显,很多地方都将文化名人视为自身形象、文化魅力和品牌的代名词[3]。徐霞客故居是江阴市文旅融合的示范点,对于徐霞客故居的价值及发展路径的正确认识,不仅关系到徐霞客故居自身的当代命运,而且关系到江阴的城市品牌形象。

本文运用文献法、观察法和实地调查法进行探究。笔者亲身去往徐霞客故居实地考察以发现故居存在的问题,通过拜访徐霞客研究会的成员寻求徐霞客的相关资料及江阴的历史文化,经过访谈相关管理人员,在分析文旅融合的基础上总结得出关于徐霞客故居的开发建议与发展对策。

一、 徐霞客故居概况

(一)徐霞客生平

徐霞客是中国历史上一颗璀璨的明星,他出生于明朝南直隶江阴的耕读世家,受到父亲不愿入仕的影响,他博览群书,却无意功名,少年时期便立下了“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的旅行志向,后周游明朝大地,探寻自然规律,成为了地理学家、探险旅行家和游记文学家,并且是一名爱国主义者。“中国旅游日”(5月19日)便是以他的著作《徐霞客游记》的开篇日定名的。徐霞客被誉为旷世游圣,旅游之祖,位列中华世纪坛40位中华文化名人之一。

(二)徐霞客故居

任何文化名人的产生,都与特定的文化区域有关。徐霞客故居坐落于江苏省江阴市徐霞客镇马镇的南晹岐村,江阴地处江尾海头,黄山滨江而立,是吴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古称暨阳,位于长江三角洲,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徐霞客故居始建于明朝,这组建筑群曾一度颇具规模。后由于社会动荡等因素,在1984年时,徐霞客故居仅剩七间二进瓦房。地方政府始终高度重视这一文化遗产,并于1985年拨款扩修。扩修后徐霞客故居共有三进十七间房,占地两亩,均为明式建筑。而今,这座建筑经过市政府规划,除了原主体故居,于2001年在对面修建了仰圣园,并且隔着马路兴建了中国徐霞客旅游博览园。如今,徐霞客故居已经转型为一个讲述孝道与爱国主义精神的景点。晴山堂是徐霞客故居的重要建筑之一,堂名取自“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尚广转分明”一诗,曾被徐霞客用来庆祝母亲八十大寿以及大病初愈。最初的晴山堂矗立在徐霞客祖屋西侧,后因满人入侵而被彻底焚毁。1977年当地政府于故居南侧重建了晴山堂,并取用洪武三年至崇祯五年间江阴地区八十五位名人墨迹镌刻于石,即今天的“晴山堂石刻”。

二、徐霞客故居的价值与意义

文旅融合首先要挖掘文化,只有文化才能让人产生归属感,而归属感需要一个记忆支点[4]。名人故居作为地域文化载体,充当了这样一个支点。徐霞客故居恰恰是这样一个文旅圣地,反映着江阴这座城市厚重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人文魅力,成为了江阴引以为傲的文化资本。要想发展文化旅游业,寻找文化身份认同是旅游与文化关系的起点[5]。徐霞客故居在上世纪翻修后成为了当地构建“文化身份认同”的重要力量,具有历史、文化、教化等多重价值,有助于提振江阴的文旅产业,强化江阴的文化身份,增强江阴特色的城市竞争力,对于江阴的城市形象的构建具有重要作用。

(一)人文价值

徐霞客故居在外观上只是传统的明式老宅,并不抢眼,其价值更多地体现在人文意蕴上。它承载着徐霞客不朽的精神和城市的文脉,保存价值远超过古旧的房屋本身。

1.历史文化价值

徐霞客故居是江阴最近四百年历史的无言见证,从不同角度折射出江阴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变迁。它始建于明朝,四百年来,依托江南水乡的独特柔情,风雨如故,瓦舍犹存。第三进屋子的崇礼堂前有一口天井,不远处是徐霞客亲手栽植的一棵粗壮的罗汉松,历经岁月沧桑而今愈加枝繁叶茂,它是徐霞客成长的唯一活着的见证者和历史的记录者。“建筑是沉默的语言”,诉说着徐霞客生前的梦想与情怀,成为仰慕他的人们窥探过往岁月的“凭吊”之物。晴山堂里现今存放着76块明代洪武年间至崇祯年间的石刻,集中明代大家倪瓒、高攀龙、文征明、黄道周等书法大家的菁华,具有极高的书画价值。

2.地域文化价值

名人故居不仅是历史的记录者,还是回味无穷的文化密码。作为定格在城市文化地图上的鲜活坐标,存储着与这座城市紧密联系的故人的生命遗迹,也存储着特定地域文化不可再生的人文气息,是丰富城市地方感的难得资源[6]。徐霞客故居也是这样一种存在,是一座典型的江南明式小院。它展示着江阴的城市魅力和特质,也细化了江阴的文化内涵。漫步在古典优雅的青砖黛瓦之间,徐霞客先生亲手栽下的罗汉松依旧繁茂如昔,衬托出小院的风情。穿梭于对面的仰圣园(图1),徜徉在曲廊、水榭、扇轩、廊桥下,欣赏泛着金光的湖上的木船,不经意间便会沉浸在这样一种氛围和情调中。它以别样的人文气质,成为江南文化情调的魅力之源。参观徐霞客故居,除了能探访他生前的生活,睹物思人,也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特定时空下明式宅院(图2)和江南园林的文化情调。

图1仰圣园内翼然挑起的飞檐图2徐霞客故居的明式院门

3.文化教育价值

徐霞客故居不仅仅是单纯的物质存在,更是具有精神感召力的人文空间[7]。在昔日以行动影响世界的故居里留连,就像阅读一本打开的书,能启智润心,以精神影响后人。徐霞客不仅是探险者,而且被当作学习的典范。他是一个敬爱母亲的孝子,也是一位爱国主义者。徐霞客故居后院展陈了有关徐母织布的场景,徐霞客每次远游归家都会先问候母亲,奉上奇珍异宝讲述奇闻异事,他纵使离家多年仍不忘恪守孝道,为母亲八十大寿修建晴山堂祝寿。“徐母教子”像有利于感化教育下一代树立远大的志向,传承家风家训。徐霞客一生记录了岩溶地貌、水系地貌、植物人文等,足迹遍历山川,这一切源于他对脚下土地的热爱。参观游览故居能够激励青少年热爱祖国,向徐霞客学习,不畏艰难险阻,实现自己的梦想。徐霞客故居具有隐性的育人功能,能够潜移默化地实现对理想人格的陶冶作用,是无言的教化者。

(二)对城市的意义

作为地标性的文化符号,名人曾经生活的住所是人们与历史文化之间的绳结,从中可以触摸到城市特有的风骨。同时,故居显示着一座城市文化的厚度和精神的深度,具有保存城市集体记忆、延续文化血脉、深化文化认同的作用[8]。徐霞客故居是江阴独有的标识,也是城市具有独特个性和魅力的根本所在。

1.城市文脉的载体

江阴自古处于吴越之地,为泰伯化育之邦,季子躬耕之邑,素有“延陵古邑”“春申旧封”“忠义之邦”“江尾海头”的美誉,乃江南文明起源的中心地带之一。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们的精神家园。徐霞客故居凝固了城市的历史,发挥着赓续江阴文脉的作用,能够提升市民对于城市的归属感和认同感,留住了人们心底深处的乡愁记忆。徐霞客故居作为江阴的物质文化遗产,它的存在有助于当地构建文化身份认同,激发当地人的文化自信,强化对于自己所处家乡的自豪感,增添对于自己从哪里来的坚定和底气。从而,会发自内心想要保护和传承江阴的名人故居,自觉地延续江阴绵延不绝的文化血脉。暨阳大地上七千载的历史风韵绵延,涤荡出独特的人文魅力,印记着一代游圣最初的足迹。

2.城市精神的源泉

人是城市的主体,所以城市也有生命意义和灵魂——城市主人的灵魂[9]。西方学者斯宾格勒曾说,将一座城市和另一座城市区别开来的不是它的范围和尺度,而是它与生俱来的文化内核——城市精神[10]。徐霞客故居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居住建筑,而是承载着一定的文化内涵,是徐霞客生命情感的寄寓之所。同时,个人的精神也会融入集体,化作集体精神的有机部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种精神气质在当地积累、沉淀、渗透、传承,就形成了当地独有的地域性格,汇集于故居,表现出场所精神。徐霞客在江阴这方土地上出生、长大,他自幼立志“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南涉普陀,北履燕冀,西南直达云贵高原,宁愿踏破布鞋也要寻求真理。为了寻找长江源流,先后克服重病、绝粮、遇盗等困难,涉水攀山科考勘测,确认金沙江为源头,纠正世人以为的“岷山导江”的说法,以岷江为长江的正源。他追根溯源的实践也成就了他人文地理科考第一人的声名。如今,徐霞客故居承载了他“坚持真理、躬身实践、敢于攀登、勇创一流”的灵魂,更赋予了江阴城市这样一种精神“人心齐,民性刚,敢攀登,创一流”。

3.城市形象的名片

killer将景区品牌宣传定义为“一系列用于吸引游客到一个特定地点并使人们意识到此地的特殊意义或建立想要参观的关联,并借此搭建旅游地的良好形象以吸引游客的策略” [11]。徐霞客的形象之于江阴城市即是如此。徐霞客故居不仅是徐霞客本人科学探索精神的载体,还能用来作为宣传江阴的旅游目的地的品牌,称为江阴城市形象的一张醒目的名片。城市是文化的容器,没有了特色文化,城市也就没有了“身份识别度”。打造城市名片,有利于建构特色文化城市。徐霞客故居在文化领域上很重要,在情感上有召唤力,所以,它作为江阴独有的超级文化符号,给江阴以光环与特色。徐霞客故居具有唯一性与可识别性,与江阴具有强关联性,能够成为打造城市特色的文化资本。因此,擦亮徐霞客故居的名片,有利于为江阴“霞客故里,美丽江阴”的城市品牌注入新的活力,做到霞印天下、造福桑梓。

三、徐霞客故居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一)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的调研与访谈中,笔者发现徐霞客故居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着以下问题:

1.周边规划不合理,文旅融合不足

徐霞客故居本体建筑保护的较为完善,然而故居周围却不尽人意。徐霞客故居附近的房屋经历了拆迁,几乎少有民居,其东面经由房地产开发商任意扩张,新建的高楼与主体建筑格格不入,且中国徐霞客旅游博物馆当下被售楼中心鸠占鹊巢,因而没有对外开放。而西面大片土地被闲置,一片荒芜,呈破败之象。现下,徐霞客博览园已经搁置,无人看管,丛生的杂草把毛泽东主席写的“我很想学徐霞客”的碑刻给掩盖了。故居功能单一,仅限于参观,没有形成游、住、吃、行一体的旅游圈,周边配套设施不完善,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游客的参观欲望,也缩短了游客的停留时间,旅游业的带动作用不明显。徐霞客故居实际上文旅融合度不高,参观者的旅游体验感与获得感不强。

2.宣传力度不够,知名度不高

徐霞客故居门口大屏幕上滚动的在园人数寥寥无几,屈指可数,颇有“门前冷落车马稀”之态。参观人数稀少,这也是当前景区面临最为迫在眉睫的问题。相对于江阴市其他旅游景点相比,徐霞客故居的宣传力度较小、宣传方式较为单一,传播效应匮乏,对外地游客的吸引力不强,社会上的认知度不高。徐霞客故居作为游圣的老家却不得游客的青睐,处在“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状态,经营效益不明显。对外宣传上,故居尚未建立微信公众号,仅通过拍摄纪录片等传统媒体方式,不能迎合年轻人的喜好,难以吸引旅游消费主力军。

3.旅游产品单一,收入来源较少

徐霞客故居内展陈保持旧时原样,陈列方式呆板,展品陈旧未及时更新,且多处积尘,除了播放电视纪录片的辅助形式,没有借助其他的媒体和科技,缺乏体验性与参与性,文化内涵没有充分体现。笔者进行了实地调研,发现仰圣园入口处即是售卖文创产品的柜台,而其中售卖的却是司空见惯的商品(图3):如旅行册子、《游记》的各种版本、及一些扇子之类的,毫无新意。实质展品不够丰富,难以激发游客驻足的兴趣,刺激其购买欲望,促成游客的交易行为。

图3被随意摆放的文创产品图4无人问津的“徐霞客与茶”

最近,展台推出的新品:“霞客与茶”的茶叶(图4),销量不佳,并未取得良好的经济收益。景区收入来源单一,单靠12元的成人票、老人和学生的半价票难以带来显著的收入,维持其运转。与此同时,社会资本参与度不高,管理主要依赖于政府投资。政府通过允许地产商招标单位带资入场,靠逐年出让地块达到资金平衡。

(二)问题的成因

1.管理不完善,开发不完全

徐霞客故居发展模式没有自己的特色,只是传统的游览模式,而周围一面是房地产开发侵蚀了景观原有的风貌,另一面却过度原生态,一片荒芜。可见管理人员在规划层面欠妥,故居没有与周围环境形成有机的结构。且相关管理者安排不到位,日常维护工作有所欠缺。对于博览园(图5)的封闭状态,是由于其他“梦东方园区”项目(图6)的失败,然而却全盘闲置了整片可以利用的土地,没有划定范围和适当开放园区,可见行政管理机构缺乏对于徐霞客故居的综合利用价值的重视和开发,文化资源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未能充分发挥。

图5草木荒芜的徐霞客博览园 图6半路夭折的“梦东方园区”项目

2.新冠疫情冲击,地理位置偏僻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2020年疫情的爆发导致文旅产业惨遭冲击,面临着世情和时情双重压力。尽管如今在控制下国内疫情渐趋稳定,但仍以地区性形式散发,文旅产业不景气。徐霞客故居作为文旅景点,也免不了要采取疫情常态化防控措施。出行的障碍及对于疫情的恐慌和担忧,降低了人们的出游欲望,因而人流量惨淡。加之该地处于江阴市下属徐霞客镇的村落间,离市中心较远,私家车驾驶行程长。交通不太便捷,铁路不能直达江阴。而且常见的旅游方案常常不会涵盖徐霞客景区,其内娱乐设施的缺席更是弱化了人们对于徐霞客故居的游兴。故而该故居对于游客吸引力不强。

3.徐学研究不足,缺乏宣传推广

徐霞客虽闻名天下,但天下人未必了解徐霞客故里,更不一定知晓故居的无限风光。徐霞客故居作为地标性文化符号,却未受到充分利用,除了徐霞客故居、徐霞客镇、霞客大道之名,江阴的徐霞客文化景观并不丰富,民间呼吁了多年要新建游圣祠、徐母祠及山居庵遗址及徐霞客读书的书院,要擦亮这块珍贵的文化名片,然而未能建成。由于地缘关系,徐霞客一生与无锡多有交集,但一般市民对徐霞客在无锡的情形几乎一无所知。徐学(关于徐霞客的研究)在民间的知名度不高,其元素未能充分转化和利用,文化没有从书本中走出来,活化为人们喜闻乐见的产品。

另外,徐霞客博览园区以文化产业之名行房地产开发之实,移花接木,挂羊头卖狗肉,大建房地产项目,被别有目的房地产化,成为建楼堂而皇之的借口。并且,由于对于文化产业价值缺乏认识、故居运营管理经验不足和专业经管人才匮乏,园区不可避免走向了核心价值流失的自我瓦解之路。

四、徐霞客故居的发展对策

文化与旅游,相得益彰、相互促进,是你中有我的互利共赢的关系。文旅融合是提升旅游品质的核心路径,2021年,《“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指出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创新发展,不断巩固优势叠加、双生共赢的良好局面。”徐霞客故居作为江阴的特色文化符号,具有巨大的无形资产,能够为旅游带来强劲的动力。针对疫情的冲击和文旅产业的萧条,徐霞客故居要因势而动,做好发展的转型,从硬件设施、软件宣传、及旅游产品等方面增强吸引力,应对其在开发利用过程中的问题,在美的环境、好的服务以及新的体验上踔厉奋发。

(一)加强硬件设施,增强融合力度

1.打通交通枢纽,兴建基础设施

适当规划、建设完善配套的基础设施是发展旅游业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为了方便外来游客参观,当地政府应制定合理的基础设施规划,升级改造周边的交通、餐饮、娱乐、住宿及生态康养设施。首先,在无锡梁溪区设立“访游圣”信息窗口,开设从无锡到江阴马镇的旅游专线,加快推进无锡-江阴地铁的建设,实现同城化交通廊道融合。其次,完善以徐霞客为主题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旅游交通网络和服务设施全覆盖,并且在马镇规划游圣祠和徐霞客自学成才的真正故居——湖庄书屋。再次,分区域规划故居周边的建设,重新对外开放徐霞客博览园及博物馆,将其打造为旅游休闲的板块。最后,把房地产区域改造为度假区,实现康养旅游和养老度假的功能,利用名人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乡村度假民宿,打造地域文化、民俗风情、农耕农事有机关联的板块。

2.推进体旅融合,丰富公共产品

文化要与体育、旅游相融合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当地要依托周围的自然景观禀赋,修建自行车道和步道,设计区域性的公共文化产品,打造宜居的生活家园,更好地满足本地居民的生活需求。首先,充分盘活徐霞客故居周围的闲置土地,开发为徐霞客主题公园和儿童乐园。其次,积极利用主题乐园的招牌带动亲子游、家庭游等,设置一些丛林探险、树桩攀岩、玻璃栈道、彩虹滑道等娱乐设施,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以此带动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最后,结合疫情防控措施传播“亲近自然”“健康生活”等生活新理念,培育“户外健身”的旅游新业态。当下,体旅融合这有助于帮助消除、缓解社会群体性的心理焦虑和紧张情绪。因此,举办环湖跑、马拉松等小规模的体育活动和赛事很有裨益。例如,组织者按照年龄性别和职业分组,弱化竞技性、强化休闲性,依托马镇的湿地、树林等自然生态禀赋推广环湖骑行旅游等活动,设计特色骑行和康养健步路线,将其打造为生态休闲旅游的目的地。

3.鼓励民间投资,促进多元参与

把徐霞客故居引入旅游业,以投资促保护,从而达到管理者和开发商的投资收益平衡,形成普遍尊重文化的现象。要重视民间团体的作用,统筹规划区域内名人故居的发展,整合资源促进社会价值最大化。徐霞客故居的发展不能仅仅依靠政府的投资,还应该鼓励文旅产业的PPP投资和“新要素”的投入机制,寻求民间团体如徐霞客研究会和其他社会组织的支持。政府、民间团体和个人力量共同管理,建立起全社会的监督管理制度。各部门要树立战略思维能力,从长远出发进行规划,用免收门票的方式吸引客流量,以延长产业链条实现经济效益。借鉴国外或周边地区旅游目的地的先进经验,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探索文旅故居的运作新模式。

(二)改进软件设施,扩大文化宣传

1.文化为媒,更新传播方式

宣传方式上,要转变以往的话语表达形式,将原先宏大的纪录片视角转移到更微观的短视频视角,用平民化的方式拉近人们与故居之间的距离。2021年央视推出《典籍里的中国》,第八期以《徐霞客游记》为切入点,用“戏剧+影视+文化访谈”的表现形式带领观众在荡气回肠的“霞客行”中感受这位游圣的人生理想,引发了知乎、b站上的话题讨论。以此为契机,许多自媒体营销号自发地进行了二次创作,徐霞客在舆论中被冠以“旅游UP主”(旅游博主)的称号,贴近了年轻受众的话语表达方式,也潜在地传播了徐霞客文化及他的故居。因而,应当充分利用综艺等媒介平台,更新宣传方式,利用抖音等媒体渠道拍摄宣传片、制作短视频来提升徐霞客文化的传播覆盖面。同时,在互联网经济下,借助网红效应邀请代言人,用直播带动景区游客的增长和扩大知名度,更好地以文促旅,增强徐霞客文化的吸引力。

2.品牌为王,开展立体营销

(1)打造IP(打地道牌的手段将其商业化)

致力于打造特色IP,挖掘文旅融合的开发亮点,放大徐霞客的品牌效应。以“徐霞客故居”为中心,衍生出游圣等品牌形象,丰富其在当今时代的呈现与演绎,嵌入时尚的现代元素,实现城市旅游、时代精神与徐霞客故居的有机结合。设计徐霞客的卡通版人物形象;绘制故居的logo,请音乐人创作《游圣之歌》,使徐霞客的形象更加真实可感,与新时代青年产生情感共鸣。开设徐霞客故居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定期更新动态,加强与人们的生活联结。另外,为加强宣传力度,在江阴的主次干道上,设置徐霞客故居的指路牌,并于公交站台、学校、政府网站等位置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徐霞客元素。

(2)举办节会

借助每年的5月19日的中国旅游日的契机,开展徐学交流活动,并积极申请上级部门将此日定为国家法定节假日,鼓励全民旅游。进而在各地倡议响应徐霞客国际旅游节,推出景区免门票、发放旅游消费券等活动,吸引更多民众走出家门、自由旅行。如此,方能名副其实地体现旅游日的实质,从而进一步激活带动消费市场,使旅游日的名号及其所围绕的主人公——徐霞客更为家喻户晓。除此之外,还应学习借鉴多方面经验,例如2021年在上海虹桥高铁站策划的城市展厅,携手新型传播平台乡愁小镇共同打造江阴城市形象宣传的新窗口。这不仅是城市价值的最佳诠释,也为城市形象的宣传赋予了强劲动力,让更多人对于“霞客故里”有了更深刻的印象。园艺博览会也是一个重要的窗口——江苏省园艺博览会旨在以南京汤山温泉度假区为中心,将周围诸多景链接为生态休闲旅游网络。该项目涵盖领域广、囊括地区多、影响范围大,能够有效地提高“徐霞客故居”这一IP的知名度,有助于故居的推广与宣传,为吸引更大的游客量奠定基础。好风凭借力,徐霞客故居当通过旅游节、城市展和园博会等多种载体激活带动文旅消费市场,进一步放大徐霞客的品牌效应。

3.服务筑基,创新经营模式

(1)管理多元化,进行适度商业化开发

挖掘、衍化文化资源的同时,对故居进行一定程度的商业化开发。园区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根据当代游客的游览需要,积极利用“文旅+”模式,与周围餐饮、娱乐、文创业开展互动。让游客在感受“名人”魅力的同时,领略到特色的地方文化。在此基础上,进而将其扩大为徐霞客主题小镇,在故居外围建立特色美食一条街,展现江阴本地特产如马蹄酥、杜康酒、拖炉饼、粉盐豆、糖芋头、豆斋饼、刀鱼馄饨等,同时设置江南丝竹、渔篮虾鼓舞、青砖雕刻等非遗体验馆,将地方的传统民俗荟萃于特色小镇,使徐霞客故居在游客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记。

(2)服务精细化,应对需求的转型升级

凯恩斯经济学观点认为“需求决定供给”,文旅产业是需求弹性大的产业,徐霞客故居需要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总体服务水平,以专业化、个性化、定制化的精细服务促进社会供需配对。由于徐霞客本人主要徒步跋涉游览四方,平日里依靠他人的接济来维持生活和旅行,因而被认为是背包客的鼻祖。他身上的探索精神,使他成为了中国人集体想象中完美旅行者的典范[12]。如今,来到徐霞客故居参观的人们出于不同的心理诉求——背包客的“向往”、文化侠客的“朝圣”、对徐霞客文学家或是旅游家的一面“兴趣”、学生群体的“崇拜、探索欲”、或是学校社会实践活动等。这些各异的需求驱使着不同的人群来到此地。如此一来,引导讲解人员转化一成不变的服务就势在必行,经由“供给精细化”的方式以更好地创造需求,从而为前来拜访的游客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

(三)活化文旅产品,丰富旅游展示

1.多维度增强游览的体验性

在线下,注重创新,融入科技元素,展陈的形式因时而变,展品内容与时俱进,有效发挥5G、超高清等科技的作用,利用增强现实、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的技术增强故居的体验性。而今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要充分发挥科技的赋能和支撑作用,不能局限于电视纪录片等传统普通的媒介来介绍内容,改变传统静态的展示方式,打造沉浸式体验,借助数字化传达徐霞客故居的历史和文化,创设能让游客全身心参与的项目。例如,通过“徐霞客旅游线路”游览图,设计可触摸屏幕游戏,让参观者在徐霞客所游之处发现宝藏,增强游览的趣味性与新鲜感。此外,运用新媒体技术建立数字徐霞客博物馆,延长游客的游览时间,增强游客现场的消费力。

在线上,要搭建云上徐霞客故居APP,创新业态和商业模式,培育云旅游、云参观等新的消费需求。借助数字化新技术,发展数字影视动画制作,全力打造“江阴出品”的徐霞客主题动画,让IP深入人心,以此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互补增益。

2.多渠道研发文创产品

活化已经物化了的“徐霞客”,积极发展文创衍生产业,最大限度将“游圣”特色文化元素与现代科技、时尚元素相融合,开展文创产业研发,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业态。首先,与艺术家和动漫公司合作,设计富有特色的徐霞客形象卡通玩偶手办等;其次,与企业家合作,制造具有实用价值的纪念品;再次,聘请相关方面的专家,在日常的手账本、贴纸、文具盒等中融入徐霞客元素,满足学生群体的需要;推出“霞客旅行牌”,设计适合户外运动的水杯、雨伞、太阳镜、望远镜等产品,迎合背包客的需求。最后,在电商平台上如淘宝、京东上经营官方网店,推介系列产品,刺激人们的购买欲,让“徐霞客”成为畅销的旅游纪念品,以此增加景区的收入来源,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

3.多方面开拓研学游市场

开辟研学旅行市场,将区位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例如,举办徐霞客学地理夏令营,吸引青少年前来参观学习交流,以此为突破口提高徐霞客故居的知名度。徐霞客故居可与学校和校外机构合作,在地方各大中小学多加宣传,吸引学生前来参与文化巡游。校内外机构应事先设计研学主题如“寻找先贤”,组织学生从了解身边、家乡的名人入手,利用节假日的时间参观徐霞客故居。其间安排相关人员进行介绍解说,也可以邀请当地记者、名师等随同参观,实地浸入式讲解徐霞客。此外,设计寻宝等游戏环节也很有意义,将徐霞客故居的珍贵的遗产化作“宝物”,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使徐霞客的形象在孩子们心中扎根。丰富了活动形式的同时,增强感染力,吸引游客的参与。

4.多手段促进地域联动

深入挖掘与徐霞客有关的历史文化、自然山水、名企名村资源,积极推进徐霞客核心区域环境的打造,着力推动文旅融合,围绕徐霞客超级文化IP谋篇布局,依托周边乡镇街道青阳、月城、长泾、南闸等地的文旅资源,形成联动发展态势,加快发展“全域旅游”。

徐学专家最新的研究成果发现,上海、南京、苏州、杭州、宁波、无锡这长三角六大城市,有着共同的文化符号——徐霞客旅游文化。当前,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文旅融合成为大势所趋,长三角六城拥有相同的徐学文化元素,可通过旅游加深了解,加强协作,共同开发,利用好霞客文旅资源。徐霞客用三十年时间走出了一条独一无二的徐霞客游线,沿线城市应实现区域联动发展,将这些地标性景点做串联。徐霞客故居在发展中应考虑到加强与周边地区的联络,打造以徐霞客足迹为主线的精品旅游线路。相关部门要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将徐学元素充分利用并且进行整合性开发,激活六城的霞客资源,形成整体一盘棋的格局,从而能够放大徐霞客出游始发处——徐霞客故居的影响力。

结语

徐霞客故居作为江阴的地标,饱含着丰厚的人文价值。徐霞客故居是一块江阴的宝藏,合理开发利用能够将其文化影响力放大,从而扩大其旅游吸引力,对江阴城市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文化旅游是一个快速而又持续扩张的经济收入领域,文旅融合也是当下文化景点的发展趋势。但由于徐霞客故居存在人流量不足,开发利用中存在着周边规划不合理、宣传力度不到位、文旅产品缺乏特色等问题,徐霞客故居的文旅资源价值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同时,为了更好地响应长江三角洲一体化的发展战略,促进文旅融合带动,提升故居利用水平的号召,文章从徐霞客故居当下的问题出发,在硬实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软实力强化宣传力度及巧实力文旅产品开发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以整合产业链作为基础资源,凭借各种途径的传播和精品文创的打造来增强吸引力,实现人流量的增长,以此形成气候。为推动徐霞客故居成为新时代宣传江阴形象、彰显文化自信的城市名片注入新活力,让徐霞客故居焕发新生机。



参考文献:

[1]程云艳.“互联网+”时代的旅游现代化和人民性[C]//.2021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新发展格局中的旅游和旅游业新发展格局.[出版者不详],2021:675-681.

[2]邱昌耀.推动旅游与文化的融合发展[J].福建理论学习,2013(2):28-29.

[3]陆慧娟.基于历史名人在文化产业开发中作用的初步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3:6.

[4] 单露娟.加强文化挖掘  提高文旅软实力[N].台州日报,2019-0521(6).

[5] 张朝枝.文化与旅游何以融合:基于身份认同的视角[J].南京社会科学,2018(12):162.

[6] 秦红岭.论名人故居的人文价值与保护原则——以北京名人故居为例[J].华中建筑,2011,29(7):186-191.

[7]马妍妃.北京旧城名人故居纪念馆展陈设计研究[D].北京:北京建筑大学,2014:9.

[8]王璨.名人故居旅游传播研究[D].郑州:河南大学,2012:5.

[9] 吴新兰,张鸿雁.差异与认同——沪宁杭文化特色比较研究[M].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9(1):10.

[10]李亚娟.探寻城市内涵:当前中国城市文化研究的进程与范式[J].中华文化论坛,2017(1):77-84.

[11] Michael J. Baker,Emma Cameron. Critical Success Factors in Destination Marketing[J].Tourism and Hospitality Research, 2008, 8(2):9  

[12] 雪梅,李婷霏.徐霞客故居:论主题空间中的身份构建[J].华夏文化论坛,2019(2):435-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