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徐霞客游记》修辞集解之冰壶瑶界雁湖巅等5则

《徐霞客游记》修辞集解之冰壶瑶界雁湖巅等5则

胡金玉

6、冰壶瑶界雁湖巅

余意至顶,湖可坐得;于是人捉一杖,跻攀深草中,一步一喘,数里,始历高颠。四望白云,迷漫一色,平铺峰下。诸峰朵朵,仅露一顶,日光映之,如冰壶瑶界,不辨海陆,然海中玉环一抹,若可俯而拾也。北瞰山坳壁立,内石笋森森,参差不一,三面翠崖环绕,更胜灵岩③;但谷幽境绝,惟闻水声潺潺,莫辨何地。望四面峰峦累累,下伏如邱蛭④,惟东峰昂然独上,最东之常云⑤,犹堪比肩。    《游雁宕山日记》8、9页

注释:跻:(音,积)登。玉环:借指环绕的山。③⑤为山名。邱蛭:邱,同“丘”,小土山或土堆。蛭,(音,至)水蛭,俗名“蚂蟥”。句意:人在高山之巅,俯观群山,像土堆或水蛭一样下伏的群山就显得矮小多了。

点:“如冰壶瑶界”,指如同瑶台仙境一样冰清玉洁,明喻。“海中玉环一抹”,指在茫茫云海中显露在外的条形山脊,是为借喻,“若可俯而拾也”,意思是渺小得可以弯腰拾起,与下面的“望四面峰峦累累,下伏如邱蛭”,都是夸张(缩小)的手法。“三面翠崖环绕,更胜灵岩”运用的则是对比手法。“惟东峰昂然独上”,是拟人辞格。

在比喻、夸张、对比等手法的修饰下,沉浸在云雾中的雁湖山俨然成了缥缈洁净的仙境。

7、紫霄石梁更灵幻

二里,至石桥岩;桥侧外岩,高亘如白岳之紫霄(岩名)。岩下俱因岩为殿。山石皆紫,独有一青石龙蜿蜒于内,头垂空尺余,水下滴曰龙涎泉,颇如雁宕龙鼻水。

岩之右,一山横跨而中空,即石桥也。飞虹垂蝀①,下空恰如半月。坐其下,隔山一岫特起,拱对其上,众峰环侍,较胜②齐云天门;即天台石梁,止③一石架两山间,此以一山高架,而中空其半,更灵幻矣!    《游白岳山日记》11、12页

注释:①垂蝀:(音,冻),彩虹的别称。垂,垂挂。此处可理解为“横卧”。② 较胜:较,明显。较胜,二者相比,明显胜出。③止:副词,仅仅。

点:这里有两处是比喻:“独有一青石龙蜿蜒于内,头垂空尺余”(暗喻)和“飞虹垂蝀,下空恰如半月”(明喻),前句是因为紫霄岩山石都呈紫色,而其中有一处独是青色,且曲折蜿蜒像龙的形状,而且还有“龙头”悬空突出一尺多,“笼嘴”里还有山泉流出;后句是将一山横跨而中空的奇特现象比作彩虹下臥,而下面的空间就像半个月亮。

另三处是对比:“桥侧外岩,高亘如白岳之紫霄”,是说石桥岩的高度和紫霄岩的高度相差不多。“水下滴曰龙岩泉,颇如雁荡龙鼻水”,是指两处的山石形象相似,且都有水从中流出。这两处虽都有喻词“如”,但不是比喻,而是比较。下面一句比较的意思相对而言明显得多,“较胜齐云天门……更灵幻矣”,在作者看来,此石桥岩的“一山高架,而中空其半”要比天台石梁仅是“一石架两山间”,更加奇异,更加空灵,更加美妙。       

8、形如擎菌棋盘石

转而上跻①,行山脊二里,则棋盘石高峙山巅,形如擎菌②,大且数围。登之,积雪如玉。迴望傅岩,屼嵲③云际。《同上》12页

注释:①跻:(音,即)升、登。 ②擎菌:擎,举。菌,菌类植物蘑菇。③屼嵲:(音,兀镍)指山秃而高。

点:这句写棋盘石,“形如擎菌,大且数围”,将其比喻成一朵巨大而直立着的蘑菇,其形状,平整,高矮、大小犹然而显。而棋盘石所在山巅,全被白雪覆盖,“积雪如玉”的比喻,则衬托出环境的洁净和美丽。

简单的两个比喻,给人们提供了极大的想象空间:高耸入云的傅岩,山头白雪皑皑;而棋盘石则“我立山巅独为峰”。山顶与山石的傲然姿态,油然而出。

9、屹立雄展仙掌岩

隘口北崖即仙掌岩。岩壁屹立雄展,中有斑痕如人掌,长盈丈者①数十行。循崖北上,至岭,落照侵松②,山光水曲,交加入览③!  《游武彝山日记》19、20页

注释:①长盈丈者:长度一丈有余。者,……的地方。② 落照侵松:西斜的阳光照射进松林深处。③山光水曲,交加入览:青山夕阳普照,山泉曲折流淌,满目秀色交辉相映,尽览目中。

点:虽然比喻不多,“岩壁屹立雄展,中有斑痕如人掌,长盈丈者数十行”,只把仙掌岩的名称由来作了一个注解,但是,一加上岭头环境的描写,拟人句“落照侵松”,与“山光水曲”的景色,一副美丽的画面悄然呈现。

第一句中,“岩”和“岩”勾连,形成顶针辞格。

10、兀立如鼓鼓子岩

余过鼓楼岩之西,折而北行嵨中,攀援上峰顶,两石兀立①如鼓,鼓子岩也。岩高亘②亦如城,岩下深坳,一带如廊,架屋横栏其内,曰鼓子庵。  《游武彝山日记》20页

注释:①兀立:直立。②高亘:高而延续不断。

点:这里三句比喻分别形容三种事物:因为有两岩石直立像“鼓”的样子,所以名叫“鼓子岩”;又因此处岩石高而绵延,故又比喻为“城墙”;而岩下的深坳随“城墙”延伸,又形成了一条“长廊”。

此语段只是单一的比喻句的运用,但十分形象、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