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徐学研究三十五年回眸

徐学研究三十五年回眸

李宝根

1987年5月29日,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日子。那一天,全国第 一个徐学研究组织——江阴县徐霞客研究会诞生了!那天上午,徐霞客研究会第一批会员29人,欢聚在徐霞客故乡—马镇南旸岐“晴山堂”内,举行江阴县徐霞客研究会成立大会。会议选举产生了由14名理事组成的第一届理事会,并推选时任中共江阴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王伟成任会长,推选蒋锡源、田柳、李宝根任副会长。1987年7月,江阴撤县建市,此后本会更名为江阴市徐霞客研究会。本人在副会长的位置上,历经35年,深感江阴的徐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人也在徐学研究方面收获颇多。

一、学术研究不断深化。 35年来,本会始终坚持“潜心学术研究,热心社会服务”的办会宗旨,要求会员以学术为本,多写学术研究文章。在会员们的共同努力下,先后三次编辑出版徐霞客研究文集。1995年,在本会的倡议下,江阴市政府与中国徐霞客研究会商定,建立中国徐霞客研究江阴学术基地,每二年在江阴召开一次全国性学术研讨会。同时,由中国徐霞客研究会和江阴市人民政府共同创办学术期刊《徐霞客研究》。2005年10月,江阴市徐霞客研究会进行换届选举,新一届理事会决定创办一个综合性的会刊《徐学研究》,并推选我担任主编。这一刊物坚持定期出版,至今已编辑出版61期。由于学术研究的氛围浓厚,大部分会员的写稿热情高涨,不仅撰写学术论文,而且还编辑出版学术专著。例如:蔡崇武的《【徐霞客游记】文学论》、田柳的《走近徐霞客》、蔡伯仁的《徐霞客研究文集》、 胡金玉的《【徐霞客游记】修辞注评》。本人也将多年来撰写的文稿编辑整理,出版了《寻踪徐霞客》。

二、宣传普及徐霞客及其游记日益广泛。为了使人民群众了解奇人徐霞客的杰出成就,了解徐霞客游记的精髓,传承徐霞客精神,本会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宣传普及活动。组织宣讲团,到学校和社区等地宣讲徐霞客的故事。本会副秘书长、女作家肖为琴创作了长篇小说《游圣徐霞客》,用文学语言宣传徐霞客。理事张秉忠坚持重走霞客路,再续霞客情,用照片和文字编印出版《华夏揽胜》。理事黄启源编写《徐霞客故事》,用生动的故事弘扬霞客精神。理事陈锡良用画笔创作连环画《徐霞客》。副会长单旭撰写《徐霞客为什么走红》,这些作品均受到青少年的欢迎。同时,我们还举行了“徐霞客之歌”的征集活动,以此唱响徐霞客。通过日益广泛的宣传普及活动,使徐霞客精神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三、推动海峡两岸传承徐霞客文化。2007年,我和本会几位领导在纪念徐霞客诞生420年的活动中,于北京巧遇祖藉在江阴青阳的台湾同胞陶宗翰、陈应琮夫妇,大家鼓励他们在台湾成立徐霞客研究会。在我们的诚心鼓励下,台湾徐霞客研究会于2008年成立。从2009年起,本会与台湾徐霞客研究会共同举办“海峡两岸纪念徐霞客朝圣公祭典礼”。此后这一海峡两岸公祭典礼年年举办,为弘扬徐霞客精神、传承徐霞客文化发挥了很好的推动作用。2012年5月19日,本会与中国徐霞客研究会共同举办的“首届海峡两岸徐霞客文化交流会”在江阴职业技术学院举行。台湾徐霞客研究会组织了20多名大学师生来江阴参加交流活动,揭开了江阴与台湾文化交流活动的序幕。此后,在每年的海峡两岸纪念徐霞客朝圣公祭活动后,都在江阴职业技术学院举办海峡两岸文化交流会,并不断丰富交流内容,提高交流成效。这一活动,受到了省台办、无锡市台办、江阴市台办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

    四、助推徐霞客及其游记走向世界。徐霞客是中国历史文化名人,《徐霞客游记》是世界文化遗产。作为徐霞客故乡的人民和徐学研究爱好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助推徐霞客及其游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本世纪初,本会向祖藉在江阴的美藉华人陈玉斌先生宣传徐霞客及其游记,并建议他牵头在美国旧金山成立徐霞客研究会。陈玉斌先生十分敬仰徐霞客,他在旧金山联络了几十名华侨,正式成立美国徐霞客研究会,并多次派代表到江阴参加学术研讨活动。新加坡的华人很多,我们也想方设法鼓励他们建立徐学研究组织。一些热心徐学研究的华侨,也拉起队伍,成立了新加坡徐霞客研究会。同时,本会注重国际文化交流合作,参与了意大利《徐霞客与马可•波罗》的电影拍摄和《徐霞客游记》意大利语版本的翻译出版。在两年一次的中国江阴徐霞客学术讨论会上,本会邀请美国、新加坡、德国、韩国等国的徐学研究组织和专家学者,到江阴来参加学术交流和参观访问,扩大了徐霞客在国际上的影响。

五、热情为经济建设和社会服务。本会与天水雅居餐饮公司合作,推出徐霞客菜系。还与徐亚芳、缪志宏夫妇合作,研制了徐派豆花,该产品经济实惠,热销沪宁,既宣传了徐霞客,又促进了企业发展。为了推动江阴旅游事业的发展,本会向江阴市委、市政府建言献策,在马镇建设仰圣园和徐霞客文化博览园。当听说中宣部决定,将40位中华历史文化名人塑像入驻中华世纪坛,其中有徐霞客的消息后,本会积极与主办方取得联系,审定校稿,落实经费,使徐霞客塑像在徐霞客诞生420 周年之际,在中华世纪坛成功举办了揭幕仪式。此后,本会副会长徐明芳率领徐氏宗筹集巨资,铸造两尊徐霞客铜像,分别树立在江阴外滩和云南丽江古城,架起了江阴和丽江两地人民的友谊桥梁。

35年来硕果累累,一时难以详尽叙述。这些成果,使我们深受鼓舞,增添信心。回顾本人35年徐学研究的历程,深感至少有三点收获体会。

一是促进学习《徐霞客游记》及其徐霞客精神。在开展徐学研究之前,我仅在中学教材上读过徐霞客的游黄山日记。加入徐霞客研究会之后,我去新华书店购买了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徐霞客游记》上下册,在通读的基础上选择与我研究课题相关的篇目反复精读。我越读越感到徐霞客的伟大,他不愧是杰出的旅行家、地理学家、游记文学家。原先我对徐霞客的精神内涵缺乏理解,通过学习时任国家主席李先念的题词,我认识了徐霞客精神就是“热爱祖国、献身科学、尊重实践”。连伟大的毛泽东主席都说“我很想学徐霞客”,那我们更应该学习徐霞客,爱祖国爱人民,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贡献力量,在实践中增加才干。我把这些精神作为自己人生的准则。

二是不断提升学术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本人对徐霞客的研究是从研究徐霞客故居起步的。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到马镇南旸岐村去调研,参观了徐霞客故居、徐霞客亲手移植的罗汉松、晴山堂石刻、胜水桥、徐霞客陵墓,倾听了当地干部群众的介绍,深感奇人徐霞客的故事很多,很动人,激起了写作的冲动,我就用散文的笔调,记叙了徐霞客故居、罗汉松、胜水桥、徐霞客陵墓的故事,还写了一篇关于晴山堂石刻的文史价值的论文。加入徐学研究的队伍之后,我反复研读徐霞客诗歌,撰写了《徐霞客诗歌赏析》、《略论徐霞客诗歌的特色》。通过阅读徐霞客家谱和对徐霞客祖居地——祝塘大宅里的调研,使我对徐霞客的祖先和明代一些文化名人的情谊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就撰写了徐霞客祖先与苏州才子唐伯虎、文征明、祝允明的情谊及其缘由的文稿。在研读《徐霞客游记》的过程中,我发现徐霞客每到一地,都会详细记述当地的大江、小河、湖泊、溪流,说明他对人类的生命之源——水资源特别关注,就撰写了徐霞客特别关注水资源的论文,以此提示当代人要保护绿水。前几年,徐霞客研究会号召会员们要开展对徐霞客之子李季的研究,我就去阅读关于李季的历史资料和李季的《天香阁随笔》,写成了《从江阴县志的记载看李季的特点》、《略论【天香阁随笔】的特色》。35 年来,我陆陆续续撰写了关于徐霞客的80多篇文稿,大部分在《徐学研究》会刊上发表,其中有一部分我已收录在《寻踪徐霞客》一书中。

三是在重走霞客路中拓宽视野。 由于徐霞客研究会的关怀,给会员们提供了许多重走霞客路的机会,我有幸踏着徐霞客的足迹,参观游览了浙江宁海、台州、金华双龙洞、雁荡山、武当山、江郎山、云台山、云南丽江木府等地。我亲身体验了当年徐霞客科学考察的艰辛,增强了对徐霞客求真务实精神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拓宽了树立徐霞客品牌、推动旅游文化建设的视野。在这些有意义的活动中,我有感而发,撰写了《打响徐霞客品牌,培育旅游文化》、《赴宁海参加开游节见闻》、《游览考察金华的几点体会》、《游武当山随想》、《丽江和江阴的历史文化情缘》、《试析木徐友谊的缘由》。

弹指间,江阴市的徐学研究走过了35年的沧桑岁月。回眸这35 年,许多场景仍历历在目。我应趁着这国泰民安、文化繁荣的大好时光,发扬老骥伏枥的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为徐学研究发出自己的光和热。

                 2022年6月3日端午节 

(作者系江阴市徐霞客研究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