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徐霞客与文震孟

徐霞客与文震孟

陶青

(一)

堂屋是泰昌元年(1620年)开工建造的,这是霞客献给母亲的礼物。那些年里,霞客母亲得了痈疽,总不见好,霞客心里万分焦虑,便约了族叔一道,俩人山一程水一程的、星夜赶往福建的九鲤湖,为母亲祈福。母亲的病终于痊愈了,霞客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母亲否极泰来,霞客决定造一座堂屋,以此庆贺;堂屋的名字想好了,就叫晴山堂——庚申(1620年)六月初八夜,霞客在九仙祠祈梦的时候,梦境里清晰地出现了司马光的两句诗,“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晴山堂落成了,76岁高龄的母亲进进出出,兴奋得像她5岁的孙子一样。晴山堂十架进深、宏阔敞亮,霞客看着,心里也充满喜悦。再过几年母亲就八十岁了,霞客想到时在晴山堂为母亲摆上几桌,让老人家高兴高兴。为此,趁着近期不出游,霞客准备抽空去趟无锡和苏州,请陈伯符、张灵石两位高手联袂,为母亲画幅画;到时邀上些文章高手和书法名家,请他们在画上题诗作赋,用各自的生花妙笔,讴歌母亲任劳任怨的一生。霞客还有个宏大的计划,他想陆续把祖上与名流诗文唱和的墨宝收集起来,请良工勒石,然后陈列在晴山堂里,让徐家子孙世代铭记先祖事功,从中汲取营养,开创徐氏家族恒久的辉煌。

画终于绘好了——霞客称它为《秋圃晨机图》——画面上,豆蔬深径、蔓丝成帏。满架的绿阴下,母亲正在埋头织布;透过纺机旁累累的豆果,霞客仿佛听到了札札的机杼声,篱笆边,有公鸡在晨曦中骄傲地啼唱;太阳照上了母亲的膝盖,霞客看到,自己年幼的儿子正偎在祖母的身边,张着小嘴,稚嫩地诵读着刚刚学会的发蒙时文。

看罢《秋圃晨机图》,霞客非常高兴。正巧陈继儒为母亲撰写的寿文前阵也已好了,于是霞客打算再专程去趟苏州,劳请文震孟的尊驾,为母亲这幅《秋圃晨机图》题上几句诗文,以彰母亲的懿德。

 (二)

徐家与文家是世交,两家的交情是从徐颐和文洪开始的。徐颐是霞客高祖徐经的祖父,文洪则是文震孟曾祖文征明的祖父。成化年间,徐颐聘请文洪到府上当塾师,一意教授族中子弟,制艺试帖,竞走科举之途。徐、文两家沿续数代的通家之谊,由此肇始。     

我们知道,霞客绝意科举,走的是一条与传统士人迥异的道路。其实霞客无缘科举,原因比较复杂,仅就家族而言,根源就在他这位先祖徐颐身上。徐颐热衷科举,全心训导子孙,希望他们京报连登黄甲,昭兹来许、绳其祖武。孰料天不遂人愿,徐氏家族的科举之路走得相当坎坷。徐颐的长子元献虽中了举人,却在紧接着的会试中折戟沉沙,以身殉“考”,死时年仅29岁;长孙徐经受科举案牵连,被革去举人功名,一辈子郁郁寡欢,35岁上赍志以殁。血迹斑斑的科举遭遇,无疑给徐家裔孙造成了巨大的心理阴影,到了霞客这儿,便如闲云野鹤般特立独行,视科举如敝履,彻底作出了与这条主流道路相决裂的选择。

徐家的科举道路走得艰难困顿,其实,文家的举业经营得也并不圆满,拿文征明来说吧,科举之路就走得磕磕绊绊,并不顺畅、甚至还有些惨烈。文征明曾经9次参加乡试,结果还是与举人无缘,最终以岁贡生的身份参加吏部考试,被授翰林院待诏,在翰林院里打杂度日。但与徐家不同的是,文征明的科举虽然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但他的直系裔孙中却出了个赫赫有名的状元郎,这个状元郎就是他的曾孙文震孟。天启二年(1622年)春上,文震孟在经历9次会试失利之后,终于在第10次会试中大获成功;又在接踵而至的殿试中,蟾宫折挂,夺魁高中状元,攀上了科举考试的顶峰。崇祯初年,文震孟官拜礼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一时光前裕后、荣耀无限。

毫无疑问,文震孟居庙堂之高,位列要津,是朝廷的显官。霞客一介布衣,朝碧海而暮苍梧,是个杖藜天下的自然之子,两者看起来像是两股道上跑的车,不可能走到一起,但结果却偏偏相反,两人同声共气,成为终生不渝的要好朋友;而且,两人在平等坦荡的交往中相互欣赏,更将弥足珍贵的世交至谊升华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说到霞客与文震孟的交谊,就得说说文震孟被廷杖的事情。文震孟高中状元那年的秋天,上疏弹劾魏忠贤,结果被天启帝打了八十大板,丢官罢职、受贬回到苏州老家。霞客闻讯,亲往探视。霞客是个寻常书生、属于在野派,但他具有浓郁的家国情怀,与黄道周、高攀龙、缪昌期等东林党人都是同道知己。廷杖事件发生后,霞客觉得文震孟与他的那些东林好友一样,浩气干云;他对自己这位通家之好身上这种刚正不阿的士大夫气概,赞赏不已,对文震孟的认识因此有了质的飞跃。文震孟对这位小自己12岁的徐家后生的态度,一直也是心怀敬意、称颂有加的,觉得霞客孤筇双屦游天下,这种虽远必至、无险不履的雄迈壮举,称得上是千古奇人奇事!从那以后,两人时相唱和,书函往返也越发密切起来。崇祯三年(1630年)早春,霞客再访黄道周,获黄道周赠诗,展读之余,心有戚戚。当时晴山堂石刻尚未全部完工,霞客便想请文震孟写上几句序跋。文震孟读罢黄道周赠诗,只觉奇人霞客跃然纸上,同时更为徐、黄友情所感动,于是铺纸援笔,一挥而就,“真古今第一奇人也……沉郁激壮,遂成绝调。盖以奇人遇奇人,当奇境而成奇文,固宜也”,一小段跋语,文震孟写的是行草,既清丽洒脱、又稳静遒健,点划之间飞扬畅达、摇曳多姿。笔走龙蛇的时候,霞客想,真不愧是文征明传人,书艺果然独步天下。

(三)

药圃是文震孟在苏州的私人园林,简约疏朗、质朴素雅,文震孟住在园中一个叫清瑶屿的宅子里,宅子临水而建,四围花木扶疏,甚是幽静。

《秋圃晨机图》徐徐打开了,文震孟站在画前,仔细欣赏了起来。早就听霞客说起过自己的母亲勤勉谨俭、深明大义,几十年如一日既耕且织,鼓励支持儿子豪游天下,今日展视画幅,果然,霞客母亲的不凡形象,跃然纸上。文震孟既敬佩徐母的嘉德懿行,又为霞客满腔的孝母深情所感动。仔细看罢图画,沉吟良久,转身铺开宣纸,磨墨濡毫,不一会,一首七律一气呵成。这首题诗,文震孟写的是行书:

 笄饰何须副六珈

 青裙白发自年华

 堂阴晚树萱为草

 篱落秋风豆有花

 机杼一生修世业

 家庭五岳贮明霞

 名驹汗血文孙似

 灵种人言此渥洼

还是霞客熟悉的文氏书体,既清丽婉约、又沉静劲健,舒展洒落之际,不乏筋力和风骨,望去行云流水、满纸云烟。

写好题画诗,宾主喝了几口茶,霞客又奉上一篇名为《豫庵徐公配王孺人传》的文章。霞客说这是请陈继儒为母亲撰写的传略,想央仁兄再悬灵腕,为母亲书写这篇传记之文。

听说是遁隐山林的硕儒眉公的大作,文震孟当即取过文章。看完了徐母的生平行状、特别是看到文中陈继儒所下的断语,“弘祖之奇,孺人成之”,文震孟内心受到了强烈的触动。震撼之余,文震孟决定,用家传的小楷书法,抄录这篇传文。他对霞客说,令堂是天下母亲的楷模,非楷书,不足以表达对她老人家的敬意!顺便说一下,文震孟与他曾祖文征明一样,特别擅长楷书。文家的楷书端庄秀雅、清劲舒逸,无人能出其右。再有值得称道的一点就是,文震孟的楷书在保持了文氏传统特点的基础上,糅进了碑意,这使得他的楷书看起来法度森严、别具了古拙的意蕴。

完成了世交至好要求的一首题画诗、抄录好一篇徐母的传文后,见天气尚早,文震孟便邀霞客在自家的药圃逛了起来。宾主一边在亭台阁榭间兜兜转转,一边有一搭没一搭地扯些有关庙堂江湖的闲话。忽然就说到了两家祖上的一桩笔墨往事。原来霞客六世祖徐颐去世后,首辅李东阳为他撰写了墓志铭。文征明感于徐颐与文家的高情厚谊,特地用他擅长的小楷书法,恭恭敬敬地把墓志铭重新抄录了一遍。文征明是吴中名士、名满天下,他的真草隶篆独擅其时,尤其是小楷,温润秀劲且意态生动,尤为时人所重。这件墓志铭作品,双璧合一,徐家一向珍爱有加。这次霞客起心动念,要将当时那些名人题赠给祖上的诗文序跋、墓铭碑记勒石陈列,自然就想到了这件宝贝,一查,竟不知被哪房子孙流散到外面去了。临了,霞客历尽艰辛,总算访到了宝贝的去向,最后以三亩良田的代价,赎回了这件具有特殊意义的传家之宝。

(三)

时间过得真快,10多年的光阴如白驹过隙,一晃就过去了。这之间,霞客送走了母亲、又分别为长子和次子娶了亲(霞客共有4个儿子),接着迎来了两个孙子的降生。忙完这些大事,转眼到了崇祯八年(1635年),霞客开始盘点行囊、为酝酿已久的西南之行做起了准备。晴山堂石刻拓本肯定是要带上的,这册拓本荟萃了当朝80多位文章高手、书法名家的近百件墨宝佳作,内容都是赞美自己祖上的诗文、当然也包括20多件关于《秋圃晨机图》的题咏——自从石刻拓本完成后,每次出游,霞客总不忘捎上这件镇宅之宝。这些翰墨珍宝或遒劲、或娟秀,仿佛逝去的徐家先祖的英灵,保佑霞客一路餐风露宿、履险如夷!

 准备工作紧锣密鼓地进行着。这天,霞客正跟大儿子徐屺说着话呢,门夫拿来一封信。信是文震孟写来的:

“……行年耳顺,婚嫁都毕,即不能如仁兄五岳之游……无论富贵利达之想,不啻涕唾,即功名事业之念,亦直如泡幻矣!

今岁杖履,游行何地?从前涉历,已大可观。今又汇成《纪述》,以导后游,以传千秋;使百世而下,知人间世固有地行仙人,不亦韵乎?如向所称庐山顶上异人,言之犹足清我神骨……”

信写得不短,挥洒之间,依然一派风姿卓约的“文家书范”,而充塞其间的拳拳深情,尤令霞客感慨动容。时年文震孟62岁,虽贵为礼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却依然赞赏霞客登高临远的游历生涯,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崇祯九年(1636年),文震孟去世。同年,霞客竹杖芒鞋,开启自己生命中第16次、也是最后一次壮游历程——西南万里遐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