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学术为本成果丰 ——江阴市徐霞客研究会成立35年学术研究成果掠影

学术为本成果丰

——江阴市徐霞客研究会成立35年学术研究成果掠影

单  旭

     江阴市徐霞客研究会成立35年来,一直将学术研究作为立会之本,动员和组织会员开展徐学研究,大家以“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走好中国道路,传播中国声音”作为徐学研究的根本遵循,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把徐学事业作为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不断在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上进行拓展,在中国徐学界成为一支生力军,不断发出江阴声音,唱响长江之歌。

1987年5月29日,江阴市(县)徐霞客成立之初,在其章程中,确立了研究会的五项任务,每项任务都与学术研究紧密相联。第一项任务是举办徐霞客学术研究讨论会、座谈会;第二项任务是邀请各地专家学者作学术报告;第三任务是与外地交流情况和研究成果;第四项任务是向会员提供有关研究资料;第五项任务是向有关刊物或出版社推荐会员的研究论文和著作。1987年8月,与《江风》编辑部联合编辑,由陈复观、周良国、徐华根3人担任编辑,出刊了《徐霞客专辑》,刊登了李先念、陆定一、朱穆之、沈鹏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社会著名人士的题词,介绍了江阴县徐霞客研究会成立的情况,记录第一次成立大会参加人员的名单。该辑以徐霞客传略、经历和故事以及民间故事为主。

1991年4月,江阴市徐霞客研究会编印第一部学术论文集《徐霞客研究文选》,由田柳任主编,江桂苞、徐华根、蔡伯仁、黄宝珉、陆云湘为编委。著名江阴籍书法大家沈鹏先生为该书题签。此书作为对徐霞客逝世350周年的纪念和追思,时任四套班子主要领导许祖元、成强、吴新雄、翟怀新分别为《徐霞客研究文选》出刊题词。《徐霞客研究文选》荟聚当时江阴徐学研究骨干的重点文章和研究成果,在徐学研究方面有一定的新意和深度,初步展示了我市在徐学研究方面的勃勃生机。

1995年,在江阴市徐霞客研究会的大力倡议下,江阴市人民政府与中国徐霞客研究会签订合作协议:建立中国徐霞客江阴学术基地。每二年在江阴召开一次全国性徐学学术研讨会,同时,由中国徐霞客研究会和江阴市人民政府共同创办学术期刊《徐霞客研究》,一年两期。从1995年开始,江阴市徐霞客研究会主动参与,承办了14届学术研讨会,为拓展徐学研究,发掘徐学人才,丰富徐学文献,汇聚徐学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江阴的徐学研究队伍通过参与14届徐学学术研讨会,得到了全面的提升,成为中国徐学研究的一支重要力量。

1997年9月,江阴市徐霞客研究会为了总结创办10年的成果,由田柳、江桂苞担任主编,徐华根、李宝根、蔡伯仁、唐汉章任编委,编辑出版了《徐霞客研究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此文集收录了会员的42篇论文,这是从会员的100多篇论文中筛选出来的,大部分已在省级以上刊物、文集上发表,或者在全国、省级徐霞客研究学术讨论会上进行过交流。内容涉及霞客精神、朴学思想、美学观、《晴山堂石刻》、旅途饮食、交通、人物交往。

1997年《徐霞客研究》在京正式出刊,江阴市徐霞客研究会派出精干力量参与编务工作,先后有陈捷元、陈楠等人参加编委会,田柳、唐汉章、单旭担任副主编。江阴市徐霞客研究会组织会员为每期刊物提供一定数量的论文和相关活动信息。

2006年江阴市徐霞客研究会出刊会刊《徐学研究》,2006年至2008年为不定期,2009年开始为季刊,每年发表各类文章近40万字,成为江阴会员和外地学者发表和交流学术成果的一个重要载体和平台。也是组织会员开展学术研究的重要阵地,江阴市徐霞客研究会专门成立了学术委员会,对研究课题进行交流和探讨,很好促进了江阴的徐学研究,不断发掘和培养徐学人才,使徐学研究队伍不断扩大,目前稳定的徐学研究人员已达40多人,成为国内徐学界的一支重要力量。

2017年,由古吴轩出版社出版的《徐霞客研究文集》是江阴市徐霞客研究会30年研究成果的大集成,它从会员发表的论文中精心挑选出来,以伟大精神 彪炳千秋、科学考察 成就辉煌、旷世游圣 霞行天下、文学巨著 千古奇书、晴山碑刻 国宝遗存、高士李寄 贡献独特、家世渊源 德泽传承、人文交往 旨趣高尚、探求无涯 创新发展、争鸣园地 百家争鸣等10个栏目,汇编了会员的152篇学术论文。

江阴市徐霞客研究会还编辑出版和印行了《晴山堂法帖》《高山景行霞客路》《徐霞客之路研究文选》《江阴人文风情》《霞印天下》《不忘初心三十年》《李寄纪念文集》《纪念铧耕》《晴山胜水——徐霞客故居三十周年回眸》等图书,并帮助会员出版和编撰各类徐学专著和文集30多部,其中有田柳的《走近徐霞客》《江阴历史名人漫记》、蔡伯仁的《布衣思想家——徐霞客》、唐汉章的《情系徐霞客》、李宝根的《寻踪徐霞客》、蔡崇武的《〈徐霞客游记〉文学论》、薛仲良的《徐霞客家集》、刘湘和的《徐霞客诗译赏》、肖卫琴的《中国游圣徐霞客》《徐霞客传奇》、张秉忠的《华夏揽胜》《江阴揽胜》、童渝、徐和明的《游圣徐霞客》(连环画)、张秉忠、徐和明的《旷世游圣徐霞客》、陈锡良的《徐霞客》(连环画)、张苏姝的《霞客教育之旅——霞客学校文化建构的探索与实践》、徐华根、吴志云的《话说江阴》、黄启元的《徐霞客的故事》、陈复观的《少年徐霞客》、姚毓青的《徐学一粟》、胡金玉的《〈徐霞客游记〉修辞注评》、徐和明的《重走霞客路》《王祥之隶书徐霞客诗》《联咏徐霞客》、何公慰的《十年印痕》、陆云湘的《千古沧桑话江阴》、徐力的《霞客之路》《瓷上霞客路》(画册)等。由单旭编撰了《徐霞客为何在当代突然走红》(《徐霞客知识读本》、《徐霞客》即将出版面世)徐学辅导材料,免费发放10多万册,成为江阴市“移动杯”中小学生徐霞客知识竞赛的指定用书。江阴市徐霞客研究会还汇编了1至14届的徐霞客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并组织会员参与了江苏省、无锡市相关图书的编撰工作,如《徐霞客与江苏》《徐霞客研究古今集成》《徐学概论》《徐霞客游记白话选读》《徐学发展史》等。

江阴市徐霞客研究会还组织学者参与了央视的《寻找失落的游记》《徐霞客》《典籍里中国·徐霞客游记》等剧集拍摄的相关工作,并提出了一些重要的建议和意见。

江阴市徐霞客研究会成立35年来,学术委员会组织各位会员从家世生平、文献文学、学术价值、研究应用等多个领域对徐学展开了深入研究,深入挖掘探索了徐霞客的科学思想、奋斗精神、探索精神、人文情怀和思想探索,为传承优秀文化、赓续城市文脉、彰显江阴历史文化名城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作出了贡献,起到了作用。

一个人的精神可以流传千年,一座城市的文化才能指引未来。江阴市徐霞客研究会将继续深挖徐霞客这座丰富的文化宝库,为推动美丽江阴建设、打造充分彰显“自然生态之美、城乡宜居之美、人文特色之美、文明和谐之美”的历史文化名城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