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大石当涧甚灵异等五则

大石当涧甚灵异等五则

胡金玉

26、大石当涧甚灵异

余遂同静闻(人名)西向蹑山,沿小涧而上,石皆峡蹲壑透①,清流漱之②,淙淙有声;涧两旁石片,踊③出田畦中,侧者成塍④,突者成台,竹树透石而出,枝耸石上,而不见其根,干压石巅,而不见其窦⑤。再上,忽一大石当涧而立,端方无倚⑥,而纹细如波谷之旋风,最为灵异。   《同上》98页

注释:①峡蹲壑透:指山峡中的石块有蹲着的,有突出于壑底的。②漱之:漱,本指漱口,这里指泉流冲洗着石块的底部。之:指代石块底部。③踊:踊跃。有竞相冒出之意。④ 塍:(音,呈)田间的土埂。⑤窦:孔穴。⑥倚:(音,以)斜靠着。端方无倚,指大石端端方方,不斜不偏。

点:段中的比喻句有三处。两处暗喻为“侧者成塍,突者成台”,比喻冒出地面的石片有的如田埂,有的如平台。一处明喻“而纹细如波谷之旋风”,是形容端方大石上显露出来的纹理像山谷中的水被风吹得起了一轮一轮细细的波纹那样,“最为灵异”。

另有“石皆峡蹲壑透”中的“蹲”,“清流漱之”中的“漱”,“踊出田畦”中的“踊”,“端方无倚”中的“倚”都有暗喻兼拟人的意思。

“枝耸石上,而不见其根,干压石巅,而不见其窦”是为对偶,以衬托从石根下长出的竹子和树木的茂盛,但看不到竹树的根,也看不到石与石之间的孔穴。

作者运用修辞的手法常常像这样交错的,当你细细地品出其中的趣味时,美丽的图景也就油然而生了。

27、金星峰头游太虚

甫至峰头①,适当落日沉渊,其下恰有水光一片,承之滉漾不定,想即衢江西来一曲②,正当其处也。夕阳已坠,皓魄继辉③,万籁尽收,一碧如洗,真是濯骨玉壶④,觉我两人形影俱异,迴念下界碌碌⑤,谁复知此清光⑥?即有登楼舒啸,洒酒临江⑦,其视余辈独蹑⑧万山之巅,径穷路绝,迥然尘界之表⑨,不啻霄壤矣⑩。虽山精怪兽群而狎我,亦不足为惧,而况寂然不动,与太虚同游也耶!   《浙游日记》104页

注释:① 甫至:刚刚到。②一曲:河道一转弯处, ③ 皓:(音,号)明亮。皓魄,指代月亮。④濯:(音,茁)洗。濯骨,荡涤身心。玉壶:用玉石制作的壶,古时御用品。这里喻整个身心沐浴在高洁明净的山光月色中。⑤迴:回。迴念即回想。下界:与上界(仙界)相对,道教、佛教用来称凡人所居之地。碌碌:形容事务繁杂,忙忙碌碌的样子。⑥復:即复,又。句意:又有几人能在此时此地赏识到如此清冷、宁静、美丽的湖光山色呢?反问句。⑦啸:高声呼喊。舒啸,心情舒畅激动,想大声喊叫。此为对偶兼暗喻,意为:此时此景,犹如“登楼舒啸,洒酒临江”。⑧其:这时候。余辈:指霞客与同行者两人。蹑:踩。⑨迥:远。迥然:高高站立的样子。句意是,(我)高远、飘渺地站在高山之巅。⑩不啻:(音,尺)不异,和……一样。霄:天空。霄壤,即天宫。意为:和来到仙界没有什么两样了。

点:此段描写登临金星峰后的畅快与激情,有明喻“一碧如洗”,借喻“玉壶”,暗喻“下界碌碌”;借代“皓魄”,“衢江西来一曲”,均用以抒写日落后皓月当空下的山巅清幽之美景及身心之感受,反问句“谁復知此清光?”则传递出作者登临山巅后无比豪迈的心情,和面对山精怪兽,毫不畏惧,恰如“与太虚同游”的豪气。

而“登楼舒啸,洒酒临江”对偶句中流露出的洒脱豪情,与苏东坡“把酒问青天”,又是多么的息息相通。

这里,作者以高山之巅的澄彻、清丽、辽阔反映出自己思想的高远追求。

28、展旗峰上幻境现

池水两浸崖足,循崖左凿石成栈,(即展旗峰也。)上危壁而下澄潭,潭尽,竹树扶疏,掩映一壑,两崖飞瀑交注,如玉龙乱舞,皆雨师山灵合而竞幻者也①。既入,忽见南崖最高处,一窍通明,若耳之附颅 ,疑为白云所凝②,最近而知其为石隙,及抵方丈③,则庭中人立而起者不一,为云气氤氲,隐现不定。《江右游日记》115页

注释:①合而竞幻者也:双方交疉变幻所造成的。皆……者也,判断句式。②凝:凝结。这里指聚成团的白云。③方丈:借指寺院。

点:作者随着展旗峰山崖石壁上的栈道登上危壁,又下到山脚的潭水旁。潭尽处,见到的是茂盛的竹、树掩映着山沟,两边崖壁上瀑布飞流,“如玉龙乱舞”,是明喻。“皆雨师山灵合而竞幻者也”,是拟人,赋予了自然现象以人的性格和行为。“若耳之附颅”是明喻兼拟人,这里是作者见到的一种虚幻现象。“庭中人立而起者不一”,指庭中有像高矮不一站立着的人一样的云气,是暗喻,也是云气弥漫结成的幻觉。还有“方丈”为借代,“潭”和“潭”在上下句中相勾连,为顶针手法。

以上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都能反映出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捕捉自然现象的敏锐力。

29、乱石层叠涧底平

转从东南之峡,仍下一坳,其底砂石平铺,如涧底洁溜①,第②干燥无水,不特免揭厉,且免沾污也③。峡之东南尽处,乱石轟驾,若楼台层叠,由其隙,皆可攀跻而上。其上石窦一缕,直透洞顶,光由隙中下射,若明星钩月,可望而不可摘也。   《楚游日记》185页

注释:①洁溜:干净又光滑,指被水冲刷过的砂石。②第:但是。表转折。③不特免揭厉,且免沾污也:不只是省去了提衣涉水的麻烦,也避免了浸湿、弄脏衣裳的烦恼。揭,(音,气)提起衣裳(涉水)。厉,河水深且可以涉过。《诗经·邶风·匏有苦叶》有“济有深涉,深则厉,浅则揭”句。

点:这里有三处比喻。一是用涧底砂石比喻坳中砂石,突出其光滑平整。“如涧底洁溜”是说山坳里没有水,但是砂石平整,就像涧底的砂石一样干净光滑。这里是用有水冲洗过的山石来比喻此地没有水冲洗的砂石。二是用楼台比喻层叠的乱石,“乱石轟驾,若楼台层叠”。三是用天上的星星和弯月比喻洞顶透光石缝的形状,“若明星钩月”。

句中表达了作者行走在干燥、平整、光滑的山坳中,避免了遭受涉水带来的不便与烦恼的舒展心情。

30、花药诸峰如展翼

仍出南门,一里,由回雁(山名)之麓又西一里,入花药山。山不甚高,即回雁之西转回环而下府城者①。诸峰如展翅舒翼,四拱②成坞,寺当其中,若在围城之内,弘敞为一方之冠③。盖城北之桃花冲,俱静室星联④,而城南之花药山,则丛林独峙者也。寺名报恩光孝禅寺。  《同上》199页

注释:①下府城者:山势延伸到府城所在地。府,旧时官员办公的地方。城,即城市。②四拱:四面环绕。③弘敞:大而开阔,无遮拦。一方之冠:在这一带位居第一。④俱静室星联:都是些零星点缀着的静室。静室,出家人修炼栖身之处。 

点:“诸峰如展翅舒翼”,“若在围城之内”这两处的比喻有内在的联系。因花药山的山势成回环状,又山峰连着山峰,作者将其比作舒展开的鸟的翅膀,非常形象。又因四面是山,像围城,中间空旷开阔,报恩光孝禅寺居中而建,所以将它比作在围城之中,非常的恰当。“俱静室星联”为暗喻,是说城北桃花冲这里都是静室,且像星星一样分布有序。这句比喻,说明寺院建筑宏大,僧侣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