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清平乐徐霞客遐征途中(二首)

清平乐徐霞客遐征途中(二首)

周嗣元

东方欲晓,霞客山行早。足踏青山情不老,风景越来越好。   前途座座高峰,巍巍耸入苍穹。顾仆静闻跟紧,匆匆一步不松。


天高云淡,极目来途远。不到江源非好汉,喜已行程大半。   乌蒙磅礴高峰,静闻骨匣相从。鸡足名山可望,渡津同作愚公。

注:“渡津”句:徐霞客《哭静闻禅侣》诗六首之六有句云:“疲津此子心惟佛,移谷愚公骨作男。”

徐霞客对人生高龄的关注

周嗣元

游圣徐霞客,在他的|《徐霞客游记》中,详细她记下了他所考察到的溶洞情况、地容地貌、植被、山脉河流分布情况、交通情况等等,还记载了沿途百姓的生活、生产情况及寺庙、市场、风俗、特产以及民族之间关系、边境军事等情况。还有一点,可能读者没有注意到,徐霞客还尽其可能地记载了老人的高龄情况,透露出他对人生高龄的关注。

一、

人生七十古来稀,七十岁以上便是高龄了。万里西南遐征的日记中,有多处对七秩高龄作了记载。

《江右游日记》中丁丑正月初一日的日记中记道:“下岭五里至陈山,日已暮,得季翁及家,留宿焉。翁方七十,真深山高隐也。”

《滇游日记六》的己卯正月初四日的日记中记:“入大觉寺,叩遍周老师。师为无心法嗣,今年届七十,齿德两高,为山中之耆宿。”

《滇练日记八》之已卯之三月十五日日记记曰:“中奚谷无子,年七十余。”

《滇游日记十三》的己卯九月十二日日记中亦记载:“野池年七十余,历侍山中诸名宿……”

还有,《粤西游日记一》丁丑闰四月十二日的日记亦记道:“余因寄行李于山下刘秦川家。兄弟二人俱望八,妻寿同。”

七十上高龄, 《游记》中亦有多处记载。

《江右游日记》的丙子十月二十三日记述:(守祠杨姓者)“为余言其父年已八十有八,尚健谈而善饭,盖孝而有礼者云。”

同在《江右游日记》中,还有丁丑正月初二日记道: “(投宿处)主人王姓,其母年九十矣。”

《粵西游日记三》的丁丑年十月三十日日记中记云:“老人煮蛋献浆,余问其年,已九十矣。”

《滇游日记六》己卯正月初三日记曰:“天香,幻住庵僧也,其年九十。……”正月十九日又记:“僧净方,年九十矣。”

更有,《滇游日记十一》中记载:已卯年七月“十二日火头俱饭,延一旧土官同餐。其人九十七岁矣。”

《楚游日记》中的丁丑年正月二十七日记载:“中有老僧,号东窗,年九十八,犹能与客同拜起。”

二、

那些人怎得享如此高寿?从徐霞客的游记看,他们根本没有食用什么仙草,更没有服用传说的长生不老药,没有炼丹而服用仙丹。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他们得享高寿的呢?秘诀何在?!

《江右游日记》丙子年十月二十三日日记中写道:“杨姓者以昏黑既久,街鼓已动,恐舟渡无人,暗中扶余二里送至中坊渡头,为余言其父年已八十有八,尚健谈而善饭,盖孝而有礼者云。”可以清楚地看出,杨姓者对陌生人徐霞客尚且竭诚相待,照顾无微不至。那末,对自己的父亲大人,必定是“孝而有礼”了。“孝而有礼”,便是徐霞客探究到的能享高寿者秘诀的一部分。

《粤西游日记三》之丁丑九月三十日记述:“老人煮蛋献浆。余问其年,已九十矣。问其子几人,曰:共七子。前四者俱已殁,惟存后三者。其七子之母,即炊火热浆之妪,与老人齐眉者也。荒徼绝域,有此人瑞,奇矣,奇矣!一村人语俱不能辨,惟此老能作汉语,亦不披发跣足。”齐眉,成语“举案齐眉",形容夫妻和睦互敬。可见, 夫妻和睦互敬,以及“不披发跣足",过文明生活,亦是得享高寿的重要原因。

《滇游日记十一》中记载:“十二日火头具饭,延一旧土官同餐。其人九十七岁矣……喧中人皆言其人质直而不害人,为土官最久,曾不作一风波;有馈之者,千钱之外辄不受。当道屡物色之,终莫得其过迹。喧人感念之,共宰一牛,卖为赡老之资。”这里的“喧”,意同“寨”,即我们这里的村、庄。“喧人”即村民、群众。这段文字告诉我们,这土官,人品高尚,清正廉洁,深得群众信任、敬仰。远在晚明时期,实在可教可佩,因而他能享高寿。我们今天的当官者,不忘初心,竭诚为民,远胜于那“土官”的清廉,若没意外,一定皆能乐享高寿。

《徐霞客游记》所记享高寿者中,无一大财主,无一高官,可见增营养,吃补物,不是享高寿的重要因素。倒是有一点应引起大家重视:《游记》所记享高寿者中,近半数是僧人。僧人排除杂念,一心向佛,该是能享高寿的原因之一。拿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要心态平衡。心理健康。

三、

万里遐征游记中,还有一处记述值得我们留意。

《楚游日记》的丁丑年四月十一日有“母逾百岁”的记载。这“母逾百岁”并非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而是传说中的神仙故事。但徐霞客特地在日记中将其记下,透露出他对“逾百岁”的向往。在目记中,徐霞客破天荒地详述了苏仙的故事,特別是“事母至孝”的细节:“母病思鱼脍,仙往觅脍,不宿而至,母食之喜,问所从得,曰:便。便去所居远,非两日不能返,母以为欺。曰:市脍时舅氏在旁,且询知母恙,不日且至,可验。舅至,母始异之。”这里所说的“便”,是苏仙母亲的出生地:便县。鱼脍是便县的特色菜肴,苏仙母从小食之,故老来有病特别想吃鱼脍。但便县离他们当时所居住的地方很远,没有两天时间是赶不回来的。而苏仙竟然当天就将鱼脍送到娘亲面前,因此,母亲不相信苏仙所说的鱼脸是从便县买来的,一定是在欺骗她。苏仙说:“我买鱼脍的时候,舅舅也正好在场。他从我口里得知您身体不好,要赶来看望您,不日将到。到时您就可验证我是不是欺骗您了,“舅舅来了,母亲感到很惊奇。这样详尽的记述,无疑比丙子年十月二十三日日记中所写“孝而有礼”更强调、更推崇了“孝“对能高寿的作用。

四、

徐霞客年青时游览过很多她方,在留下的日记中,仅在《游雁宕山日记(后)》有“卧云年八十余”的高龄记载。那年, 1632年,徐霞客47岁,正当中年,但已向老年靠近。四年后,1636年,徐霞客51岁,开始了万里遐征。在万里遐征的三四年中,竟有十多次关于高龄的记载。可见,年青时,徐霞客还谈不上对高龄的关注。接近老年了,年岁越来越高了,就越来越向往高寿了。

五、

向往高寿同抓紧当下,这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是统一的,是正确的人生观。徐霞客正是这样一位了不起的人物。

向往高寿,前面已经说过了,这里单说他抓紧当下。

丙子(1636)九月十九日,是徐霞客万里遐征出发的一天。他在这天的日记中写道:“余久拟西游,迁延二载,老病将至,必难再迟……今日为出门计,适杜若叔至,饮至子夜,乘醉放舟。”

这则日记中,着重告诉我们两点: 一、时问要抓紧,不要再“迁延”了。每次迁延,当然都有客观原因,而且都是正当的。这样的“原因”一直会有,那就只能一直“迁延”下去。但“老病将至,必难再迟”。其中的“老”,是哀叹人生太短暂,五十多岁还属于青壮年该多好!二、抓紧时间,抓紧当下,决不是头脑中想想,口头上说说,而是立即付诸实施,毫不含糊。"饮至子夜,乘醉放舟",而不是待晓即出发。

再有,在遐征途中,当经过曾经到过的地方,更触发了他要抓当下的感慨。”又二十里,过旁罗,南望鹅峰,峭削无际,此昔余假道分水关而趋幔亭之处,转盼已二十年矣。人寿几何,江山如昨,能不令人有秉烛之思耶!"(《江右游日记》之丙子十月十八日)在这里,面对二十年前的“江山如昨”而发出“人寿几何”的感叹,明显是叹息人生太短暂了。江山二十年“如昨”, 而徐霞客呢?从31岁到51岁,从而立之年到临近老年了。人生能有几个二十年啊!那么,该怎么应对呢?徐霞客发出了“能不令人有秉烛之思耶!”的浩叹。这个带有反诘意味的感叹,实则是非常肯定、斩钉截铁地提出: 人应该作“秉烛之思”。秉烛之思,不是要及时行乐,而是要夜以继日,抓紧时间做事,一天当两天来用。六、、

综前所述,孝而高龄,德而长寿,这就是徐霞客探究人生高龄、长寿秘诀所要告诉后人的答案。“德",是力争高寿者本人应努力做到的;“孝”,是儿女小辈欲使父母长辈能享高寿而应努力做到的。


2021年7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