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徐霞客的朋友圈

徐霞客的朋友圈(1)

单旭

一个人走了近400年,还让人念念不忘。2015年10月18日上午,在徐霞客故居的仰圣园,徐木铜像落成仪式在此举行,徐霞客和木增的后人在江阴和丽江两地徐学专家的见证下,一起向世人揭示了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段传承百年的千古佳话。

从江阴开启天下壮游的徐霞客虽然是一介布衣,但是他熟读地理著作,在文学方面也造诣颇深,是江南名门望族梧塍徐氏的文化集大成者。徐霞客虽不善言辞,平时也很少夸夸其谈,但遇到知己之人,他也是颇能谈论的。他一生善于结交朋友,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朋友圈,这圈中有家族世交、亲戚故旧、有诗友、有僧侣、有东林党人、有朝廷命官、有隐居高士、有少数民族首领、还有家庭教师。

在他的好友陈函辉为他撰写的墓志铭中如此介绍:性又好奇人,遇冠盖必避,遇都市必趋;有相向慕者即草履叩扉,袖中出半刺(名片)投之。

徐霞客交往的朋友范围很广,社会地位相差很大,徐霞客坚持一个交友原则:注重品格。他崇尚品格,历来把名节操守放在交友首位,不屑谒权贵,博名高。更厌恶“冠盖争逐之交”,乐于与具有梅花般品格的贤豪奇士、方正刚直的人交朋友,徐霞客朋友圈中都是在朝以清正闻名,在野以高洁著称的贤人志士,而这些朋友也十分欣赏和敬佩徐霞客的梅花之品、飞鸿之志,许多人成了他肝胆相交的生死之交。 这些朋友有的与徐霞客岁数相仿,有的却大他好几十岁,是真正的忘年之交。有的还是笃信佛教的僧侣。

徐霞客以其博大胸怀,不论长幼、不论贵贱、不论穷富,一旦视为友人,便全心全意,真心相待,他曾受旅伴静闻和尚之托,负骨千里,把静闻埋葬在了佛教名山鸡足山上。

当然,这些友人也为徐霞客的科学考察提供了精神动力和物质支持,如果说,离开这些朋友的大力帮助,徐霞客单凭一已之力是难以完成万里遐征的漫漫征程,而且最后徐霞客也无法平安返回故里,并带回大量的游记手稿。徐霞客很可能被湮灭在历史的尘埃之中,我们永远不可能象今天一样了解这位千古奇人伟大之处。

一、木增:玉龙雪山下的千古知音

木增是徐霞客晚年结识的一位纳西族首领,木氏家族在云南丽江一带统治多年,可谓是当地的土皇帝。对木府,徐霞客只是远远看了一眼,便写下了8个字经典评价:宫室之丽,拟于王室“。

木府是丽江木氏土司衙门的俗称。木氏土司家族历经元、明、清三个朝代,鼎盛时期,木府占地一百多亩,有近百座建筑,是八百年大研古城的心脏所在。尽管它只是一座土司的宅院,但是它的奢华和恢宏,丝毫不亚于任何一座王公贵胄的官邸。据《丽江府志》记载,从前的木府殿堂巍峨、布局严谨,仅中轴线就有369米长,中轴线上分别有议事厅、万卷楼、护法殿等建筑,两侧房屋罗列,楼台亭阁,数不胜数;花园回廊,风格别致。其总体建筑风格是“仿紫金城而建”。所以尽管木增对徐霞客很热情,但他始终没有让徐霞客走进木府参观。

木增(1587——1646),字长卿,号华岳,又号生白,纳西名阿宅阿寺。他10岁那年,父亲突然病逝,木氏家族的统治出现了危机。年仅10岁的木增表现惊人,他在母亲罗罗氏的支持下,召开了宗族会议,在会上年幼的木增严正宣布:虽然遭受家族变故,但朝廷法度、陈规俱在,谁敢有不利于我而想败坏法规,决不饶恕!

当场镇住了某些企图图谋不规的少数实力派人物。木增11岁时继承了父亲的职位,成为了第十九代丽江土司。

木增小时候就随军出征,积累了丰富的军事斗争经验。担任土司后,南征北战,守土安民,平定叛乱,抵御外敌,取得了一系列的政绩。

当时的明朝政府已日薄西山,走向末路,但是木增作为地方的统治者,他还是十分效忠大明王朝,多次贡献银两给明政府充当军饷,以解朝廷的燃眉之急。

木增对明朝皇帝还提出了施政之策,他建议当时的万历皇帝:一要敬天,遵守先祖法则;二要爱身修德,去声色;三要爱民减役薄税;四要用贤能,得良才;五要广开言路;六要详察亲访,辨别好坏;七要守信用,赏罚分明;八要平定辽东边患;九要重视孔子之学等等。万历皇帝对这位忠诚的地方大员的建议并没有放在眼里,不过,对这位忠心的地方大员,在1620年,赐给了木增“忠义”两个字,这两个字正是现在木府门前的忠义牌坊的由来。

木增土司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少年时就能吟诗作赋。他在纳西族中大力倡导学习汉文化,在木府内建造了“万卷楼”,广泛收集各类汉文经典。木增的汉文化造诣很深,他的传世作品有1000多首诗歌、30多首词、20多篇辞赋,留下了《云薖淡墨》《云迈集》《空翠居》《嘯月函》《山中逸趣》《光碧楼诗抄》等文集。 《云薖淡墨》曾收入清朝《四库全书》子部杂家类存目之中。他的文集也得到了当时的文化名人如董其昌、周延儒、张邦纪、担当大师、章吉甫等人的指点、校订和作序。

当徐霞客经陈继儒介绍,进入云南后,他派人邀请徐霞客到丽江,两人开启了一段民族交流史上的历史佳话,徐霞客应邀为其 《云薖淡墨》作校对,为《山中逸趣》作序(后放在后面作跋)。还为木增四子撰写范文一篇。

崇祯十二年(1639)徐霞客受木增的邀请,在当年的正月二十五日进入丽江,他在丽江停留了整整半个月(15天)。木增把徐霞客待为上宾,请他住在芝山的解脱林(现在这一历史建筑已迁移至黑龙潭公园内),每天与徐霞客交流汉文化。

徐霞客在丽江呆了整整15天后,前往大理、保山、腾冲等地探险。

之后返回鸡足山,徐霞客应木增聘请,专门纂修《鸡足山志》。在这期间,与徐霞客同行数年的仆人顾行偷走了他的盘缠,不辞而别。徐霞客因多年旅途劳顿,双脚渐渐失去了行走功能,为了返回家乡,在木增的帮助下,8名纳西族壮汉成了归程的有力助手。

在归途中,徐霞客顺便游览了四川的峨嵋山,并写下了科学名篇《溯江纪源》一文,他将其通过当时邮路系统,寄给了好友钱谦益。在湖北黄冈,他与8位纳西族汉子依依惜别,在黄冈县令侯先生(他的亲戚)的帮助下,坐船返回了家乡江阴,半年后,他在家中病逝。

作为一个普通读书人,徐霞客为何在丽江受到当地最高统治者的隆重接待,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成为民族交往史上的一段千古佳话。

那就不得不说一说徐霞客的家世,徐霞客虽然没有考取功名,只是一名布衣,但祖上也是江南一方名门望族,他的先祖从元朝迁居江阴梧塍里后,经过数代人的努力,不仅在江阴站稳了脚跟,而且还逐渐发达起来。九世祖徐麒,受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派遣,前往西蜀,成功招抚了当地羌族,立下了奇功,被朱元璋授予了一品朝服,准备委以重任,徐麒却激流勇退,以一品官阶荣退故里。

徐麒回到家乡,积极发展农业生产,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庄园,曾拥有土地近10万亩,不仅富甲一方,还利用祖上的珍藏,建起了藏书楼,收集各类图书上万卷,被称为万卷楼,当时社会的著名文人都与徐麒来往密切,万卷楼也成为当时的著名文化中心。

在徐霞客十一世祖徐颐时,徐霞客家族一改不入仕的家训,开始组织家中男子,刻苦攻读,期望金榜题名,登科入仕。徐颐利用家中财富,聘请了名师,如状元公钱福,还有翰林张泰。在这些名师的指导下,徐元献在科举中曾获得过好成绩,在乡试中取得解元(第一名)的桂冠,但在京城应考时,徐元献发挥失常,名落孙山。回到家乡后,他继续埋首书斋,准备再次赴京应考,却由于用功过度,不幸英年去世。徐颐在爱子英年早逝后,悲痛不已,不久也撒手人间。徐元献的儿子徐经,从小聪明过人,他接过父亲的重担,迈出了科举入仕之路。从秀才到举人,他轻松过关。在京城他和苏州才子唐伯虎结伴应考,他们在京城拜访了当年的主考官程敏政。江阴富人徐经和苏州才子唐伯虎在京城的高调之举,在当时的考生中产生了不小的社会舆论,京考还没有发榜,大家就议论纷纷:徐、唐两人已经事前得到了试题,两人一定会金榜题名。有个姓华的官员听到这一说法后,未经调查,就向皇帝奏了一本。皇帝高度重视,委派当时的大学士李东阳负责调查。李东阳查无实据,皇帝却为了平息社会舆论,将主考官程敏政革职,华姓官员给予处分,徐经、唐伯虎被革去功名,永不叙用。这是明朝又一个科场大案,自以为聪明的皇帝采取各打五十大板的方式,让所有牵涉其中的人员受到了惩处,好象平息了当时的社会舆论,体现了公正性,却沉重打击了梧塍徐氏,让这个名门望族不仅在科举入仕的道路上再次遭遇了失败,而且败得更惨,在社会声誉方面遭受到严重影响,政治上有了污点。以致后来徐氏族人只能放弃科举之路,走上隐居生活。

到徐霞客父亲徐有勉那里,已经彻底放弃科举入仕的道路,过上耕读隐居的生活。徐有勉一生不愿为官,也不愿意同权势人物打交道。平时喜欢带着仆人四处游山玩水。徐霞客从小受到父亲的影响,对四书五经也提不起兴趣,虽然家中请了老师教这些课目,他却常常在四书五经下面放本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如《山海经》等,有时看得太入迷了,被老师发现了,徐霞客也满不再乎。老师告状到主人那里,徐有勉也是一笑了之,不当一回事,徐有勉见徐霞客无意功名,也不勉强他读应举功课,鼓励他博览群书,做一个有学问的人。徐霞客的祖上曾修筑了万卷楼来藏书,徐霞客家中也有湖庄书屋。这给徐霞客博览群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徐霞客读书非常认真,凡是他读过的内容,别人问起来,他都能够说得头头是道。尽管家里藏书丰富,但是徐霞客是一个购书迷。每到一地,他最喜欢逛书店,看到喜欢的书籍就买下来,有时身上的钱不够,他就把身上的衣服脱下来,当掉换钱来买书。

17岁那年,他的父亲去世了。徐霞客很想到外面走一走,但是作为一个孝子,按照当时的规矩他得在家守孝三年。

徐霞客的母亲王孺人是一个贤惠的母亲,他知道儿子多年的心愿。她鼓励徐霞客:身为男子汉大丈夫,应当志在四方,四处游历,以开阔眼界,增加见识。她劝说徐霞客不要恪守“父母在,不远游”的古训,不要做篱笆里圈养的小鸡,也不要做套在车辕上的小马,久在一个小天地里打圈。无所作为。

在母亲的鼓励下,徐霞客踏上远游的征程。1607年,他和叔丈人许学夷畅游太湖。这一年,他20岁,从此他头戴母亲亲手为他缝制的远游冠,用双脚丈量祖国大地,用双眼测量山川河流,留下了第一手的国土考察资料,摘取了当时世界地理学的桂冠,当然认识到徐霞客的这一伟大价值是过了近300年之后。

徐霞客从20岁出游到54岁去世,30多年几乎都在不停地行走,最为突出的是他晚年的万里遐征。

徐霞客是一个计划性非常强的人,在这30多年里,他不断地规划着自己的人生,在出游间歇,他娶了两房妻子,纳了一个妾,还与家中女佣产生了感情。生了4个儿子,一个女儿,到他49岁时,徐霞客就当上了爷爷,有了第一个孙子。在经营家庭的同时,他还和族兄弟徐仲昭一起完成了一项重大文化工程——晴山堂石刻的收集和镌刻工程,为梧塍徐氏300年的发展历史作了一次全面的文献整理,形成了最完整的家族文化原始文献资料集纳,为我们今天研究梧塍徐氏留下了最为宝贵的第一手的文献资料。

五十知天命。在大多数人看来,徐霞客该享受天伦之乐,在南旸歧的豪宅里安度晚年,他却离家别子,开始了最后一段不计归程的旅行。为何会有这样的人生安排?在徐霞客写给好友陈继儒的信中,有十分明确的表述:弘祖将决策西游。。。。。。往返难以时计,生死不能自保。尝恨上无以穷天文之沓渺,下无以研性命之深微,中无以砥世俗之纷沓,惟此高深之间,可以目摭而足析。

在这封信中,徐霞客说:读木氏世传,始知其裒然贤者,何第夜郎之翘楚乎。他请求陈继儒给当时的丽江木府首领木增写信,为其西南之行提供方便。陈继儒答应了徐霞客的请求,不仅给木增写信一封,还给徐霞客写了一封随身携带。所以当徐霞客在崇祯九年(1636)阴历九月十九日从家乡出发,远在千里之外的木增已经收到了陈继儒的信函,一直关注着徐霞客的行踪。当木增得知徐霞客经浙江、江西、湖南、广西、贵州将要到云南时,便请友人杨胜寰到省城昆明恭候徐霞客的到来。

1638年夏天,徐霞客来到了昆明,由于《滇游日记一》的毁失,我们无法完全掌握徐霞客首游昆明的踪迹。这次徐霞客除了在城中观光游历外,还到邻近的晋宁、安宁、富民等地,前后逗留了30多天,拜访和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1638年十一月一日,徐霞客第二次来到昆明,这次他住在同乡好友吴方生家。第三天,徐霞客拜访了杨胜寰,从他那里得知木增一直盼着他去丽江的信息。

对于丽江统治者木增,徐霞客早就从他的忘年交陈继儒口中有所耳闻,并请陈继儒给他写了引荐信,有意在西行途中与木增见面,不过,这份引荐信在湘江遇盗时被焚,徐霞客正为此而焦虑。那料陈继儒在写引荐信的同时,另行托人捎口信给木增,告知了徐霞客将去丽江的消息。木增派人特意前往昆明打听消息。

徐霞客得知这一信息在喜过望,他一路前行,来到了鸡足山悉檀寺,这是木增出资兴建的寺庙。住持弘辨法师早就得到了主人的命令。立即将徐霞客到达的消息报告了木增土司。

木增土司便派出通事(翻译)带着他的亲笔信来到鸡足山,迎接徐霞客。1639年正月二十二告别弘辨大师,跟随通事奔赴丽江。途中经中屯所、北衙、西邑等地,从南往北,穿过鹤庆府,沿途游览腰龙洞、鸡鸣寺等名胜。二十五日抵达邱塘关,这是进入丽江的一道重要关口,“出入者非奉木公命不得擅行。”通事的家就在邱塘关,徐霞客就住在其家。二十六日,徐霞客见到了通事的父亲,通事的父亲告诉徐霞客:“木公闻余至,甚喜,即命以明晨往解脱林侯见”(《徐霞客游记》)命随从准备七日物品,接待徐霞客。二十九日抵达解脱林。“有大把事(总管)二人来揖……木公出二门,迎入内室……交揖而致殷勤焉”。徐霞客在他的日记中详细记录这一切。

中原千古奇士与纳西族首领在相互企盼中会面了。重礼仪的木增,请徐霞客坐在上手自己的座位上,自己却坐在下手的客位上。他们一见如故,谈笑风生。直到徐霞客起身说要休息,木增才送他出门,命通事引他去解脱林寺藏经阁左厢房休息。

第二天一早,木增又命人给徐霞客送来白银十两。下午,在解脱林东堂,木增以纳西族最高规格为徐霞客设宴接风。山珍海味、风味小吃,摆了满满一大桌,共有80道菜肴。木增还送给徐霞客见面礼银杯两只、绿绸缎一匹等,如此丰厚的礼遇让长期在外游历的徐霞客感动不已。

次日,木增请徐霞客在南林净室叙谈,又以上宾的礼节待他。广交天下名士的木增,想到好不容易请来了游历天下的奇人徐霞客,便趁机请徐霞客给他介绍一些中原名士,请求他们为丽江写些文章。徐霞客推心置腹地对木增说:“论书画、文章、人品、学问,为古今数第一的是闽人黄道周,但这个人不好见,也不好求。木增诘问:“可以亲身教益的人,如陈继儒、董其昌外,还有哪些呢?”徐霞客想了想说:……有位叫吴方生的,是我的同乡,现住在昆明。这个人文武双全,德行皆备,也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一向重视汉文化学习的木增,想到不能放过徐霞客在丽江的难得机会,求他为自己的诗文集作序,并邀请他撰写《鸡足山志》,以便留传后世。

木增土司如此礼遇,徐霞客当然感恩图报。徐霞客认真拜读了木增的读书笔记《云薖淡墨》书稿,认真进行了校改,并对木增提出了分门别类进行编排的建议。又为木增的诗文集《山中逸趣》写了跋,这个跋是徐霞客为数不多的人生追求思想思考,他反映了他的价值追求,对研究徐霞客的哲学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当时丽江每过12年就会发生一次天花病的大流行,相互传染后,造成人员的大量死亡。所以每到流行之年,丽江城里的许多人都躲进了深山老林中去。木增的大儿子和三儿子因为没有出过天花,那年虎年早早就躲起来了,只有出过天花的二子和才考入鹤庆县学的四子木宿在家中。

木增对木宿十分喜爱,为了让他得到中原文化的滋润,特意命他拜访徐霞客,并当面邀请徐霞客去漾西的木家院万德宫传授作文之道。

周到的木增,考虑到徐霞客长年在外,风餐露宿,特意叫大把事(管家)给徐霞客送了一床羊毛氆氇褥子,以抵御湿气侵身,为了感谢徐霞客为其校改文稿,还赠送了黄金四两作为酬劳。木增还聘请徐霞客为鸡足山撰写山志。

木增对中原文化的使者徐霞客充满了特殊的感情。他让木宿在万德宫作了精心安排,在院中搭起了青松彩棚,地下铺满了山上捡来的青翠的松针叶。

徐霞客在内厅吃过茶水稍息后,便来到青松彩棚里。大把事让徐霞客和木宿坐在摆好的两张书桌前,毕㳟毕敬地将纸笔用双手奉上。又从袖子里取出一个小纸封,低声对徐霞客说:“家主(木增)说:郎君(木宿)新考进鹤庆县学,虽与笔墨打交道,然而穷于没有名师指教,不知中原文脉的高深,请先生赐教一篇,让他懂得写文章的要领,使他终身受益。”

徐霞客点了一下头,拆开纸封一看,是木增请徐霞客和木宿同做一篇文章,文章的题目是文气十足的“雅颂各得其所”。

徐霞客把题目告诉木宿后,两人便各自铺开纸张,拿起毛笔,凝神思考了片刻,低头书写起来。其他人都退了出去,青松彩棚里静静悄悄的,只听见毛笔挥动的声音。

中原名士和滇西一角的纳西后生,在酷爱汉文化的土司诗人、作家兼书法家的精心安排下,师生同坐于纳西人在盛大的喜庆之日才搭的青松彩棚内,同做着一篇纳西族最高首领木增精心命题的作文。这是一桩千古难逢的盛事,将永远记载进民族交往的历史史册上。成为纳西人世代传颂的千古美谈。纳西族人对汉文化的热爱造成了整个民族的文化水准的持续提升,人口仅有28万人的纳西人,如今大中专毕业生万人占有率居全国首位,丽江古城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纳西古乐成风靡全国的文化符号。

下午,徐霞客和木宿的文章先后写就。木宿将自己的作文十分恭敬地捧交给徐霞客,请这位来自中原的文化使者予以指点。徐霞客认真看完木宿的文章,写得那么清亮,不觉抬起头来,仔细端详着眼前的这位“小木老爷”,只见他20岁出头,面容清俊,个子修长,皮肤白晳,加之言语清朗动听,风度翩翩,看不出是一个边地未经开化的少数民族。这时,二把事进来,对徐霞客低声说:“主人还请先生仔细给郎君批改,以便日后大进。”

木增对徐霞客的招待十分隆重。过了半个月,专门精心安排筵席为徐霞客送行。席间有纳西族风味佳肴柔(乳)猪和牦牛舌。木宿 用流利的汉语告诉他:“这是用大米饭喂到五六斤重的小猪烧烤而成的,边骨头都酥脆了,要切片吃。”牦牛舌则是酥软的。直到夜幕降临,筵席才散。徐霞客吃得醉饱,与木增告别,木宿将老师依依不舍地送出大门很远才骑着马回丽江古城。

这一晚,徐霞客为了去剑川,住在了一个村民家中,他连夜挑灯一字一句批改了木宿的文章,第二天一早,便让通事(翻译)交给木增,自己又踏上远征的旅程。

晃眼间半年过去了,徐霞客经鹤庆到剑川、大理、腾冲,折返保山、凤庆、巍山……想到自己要实现跟木增许下的诺言——撰定《鸡足山志》。1639年八月二十二日,又回到了鸡足山,他住在木增为其安排的悉檀寺中。也许是多年不断的长途跋涉,也许是在瘴疠横行的地方染上了病。在他为撰写《鸡足山志》四处搜集资料,抄写碑文、《藏经》等资料的时候,可怕的湿疹从他的头面部、四肢出遍了全身,他患上了严重的风湿病,寺里的住持受木增之命千方百计给他找草药医治,都未见好转。接着,徐霞客感到双脚愈加麻木,挪步都感到困难,他只能整日坐在悉檀寺的北楼上,了却答应木增的一件事——加紧撰写《鸡足山志》。

然而这位一生献身于旅行事业的伟大地理学家,病情愈来愈恶化了。他的双脚慢慢地失去了知觉,竟然不能行走了,他担心自己会客死在这远离家乡的滇西之地。

得知徐霞客的病没有医好,反而加重,极重友情的木增决定:不惜重金,立即派人用滑竿抬着徐霞客回到远隔千山万水的老家——江阴。

患难知人心。徐霞客没有想到在他性命存亡的紧急关头,跟随自己多年的顾仆卷财离他而去,而相识不久的纳西土司木增会这么拚力相助,他心中不由地鼓荡起对木增的一腔感激之情。回到家乡后,他虽然瘫痪在家中,仍不厌其烦地把这故事讲给家人和前来看望的朋友听,让更多的人知道,在彩云之南的一个边远角落里——丽江,有个知诗书、好礼仪的,不远千里救过他的终生难忘的至交——纳西土司木增。

1641年3月8日,徐霞客驾鹤西游以后,他的朋友陈函辉(时为靖江县令)在他的墓志铭中记下了这段打动人心的“精彩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