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我敬爱的父亲
木志玲
年复一年,时光荏苒。2024年4月4日清明节,祭祀先祖的日子,也是祭拜父亲的日子。我敬爱的父亲木光先生于2024年3月21日晚20点06分,走完了他百变的、不平凡的人生历程,离我们而逝,享年96岁。父亲的音容笑貌、父亲的教诲、父亲的爱永远永驻我心中!
缅怀、简述父亲百变的、不平凡的人生,以表哀思!
木氏历代传承自鼻祖叶古年始直至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改土归流,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宦历!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木氏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和光辉的民族精神!
丽江纳西族木氏土司为“乔木世家”,历史源远。先祖木高有诗云:木氏渊源越汉来,先王百代祖为魁。金江不断流千古,玉岳尊崇接上台。官拜五朝扶圣主,世居三甸守规恢。
先祖木公《建木氏勋祠自记》曰:自汉、唐、宋、元,迄今明朝,其间为诏、为公、为侯、为节度使、为宣慰使司、为茶罕章、为宣抚司、为参政、为知府,皆出自国家优典。先祖木高:云宵雨露兴乔木,笮国山河镇世家。越自汉唐,缙笏簪缨世胄;肇兴元宋,衣冠文物人家。“乔木世家”木氏家族: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元朝宣抚司副使(先祖)阿甲阿得维护国家统一,为使百姓免遭战乱,审时度势率众归顺明王朝,征战有功。明太祖朱元璋赐姓“木”,封为丽江世袭土知府,历经元、明、清,历朝二十二代,470年。在《明史·土司传》中所记载:“云南诸土官,知诗书,好礼守义,以丽江木氏为首。并以‘土地广大’、‘传世最远’、‘富冠土郡’著称于世”。
父亲名光,丽江木氏土司第48代嫡长。字松奎,由丽江福国寺大喇嘛吉巴旺秋所起。父亲认为松树是一种生命力极强的常青树,春夏秋冬都郁郁葱葱,象征着意志刚强,坚贞不屈的品格,与梅、竹齐誉为“岁寒三友”。奎是星名,28星宿之一,主文章。相关文章,文运,文字等多加奎字。父亲觉得此号非常有意义,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都能像松树一样不屈不挠的面对生活。父亲喜傲雪寒梅,又号梅林。梅花香自苦寒来,知是一身风骨健。父亲与亲人、朋友书信往来时,所用笔名“霞光”。日出红霞满天,霞光万丈,想来笔名“霞光”是此意。可见父亲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父亲于1929年11月7日申时,出生在丽江大研古镇木家院。(父亲有一胞弟、一胞妹)。在木家院内,父亲度过了他快乐的童年时光!1935年六岁时跟随爷爷木琼(生于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毕业于丽江师范学校。他为人谦虚好学、处事严谨、待人宽厚,生平淡泊名利,喜读诗文和儒学。1929年,爷爷经云南省政协主席龙云签批,承袭丽江土通判职。民国二十四年奉龙云主席令赴省拜会,龙云主席征询是否愿任县长职,爷爷表明才疏学浅无意仕途)赴昆明,在龙云主席的关照下,进入由其捐资创办的昆明南菁贵族子弟学校。这也是父亲第一次走出丽江玉龙雪山下的大研古镇木家院。两年之后,父亲因祖母思念被接回丽江。在丽江大研完小、丽江县初中班继续学习。1942年,经父亲的表叔方国瑜教授(中国西南民族史研究的拓荒者和奠基人,被誉为“南中泰斗,滇史巨擘”)的介绍,从丽江县初中班转入由民国元老李根源第五子李希泌创办的昆明私立五华中学读书。1943年,父亲中学毕业之后,考入西南中山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就读三年之后,1947年受聘于丽江大研完小任教。其间父亲任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总支委员兼支部副书记,同时接受进步思想,与进步师生共同参加“反内战,反饥饿”、“一二.一”联校游行。父亲的青年时光是积极、进步且美好的。
我的奶奶李玉棋,生于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是书香门第的闺秀,毕业于丽江女子师范学校,婚前任丽江大研完小教师,是一位品学兼优的贤母。奶奶聪明好学,处事稳重,善于操持管理家务,是爷爷的贤内助。1949年,二十岁的父亲与丽江习家习咏吟结婚。(早在1932年,祖母李氏便为父亲订下了这门亲事。顾而守信与之成婚!)1950年7月20日,我的大姐木莲生出生。也就在这一年,父亲离婚了,再次离开丽江,投奔在昆明的舅舅(李群杰出生于丽江大研古镇的书香门第,先后考入东陆大学、北平民国大学、广州中山大学法学院政治系深造学习,是丽江纳西族的第一位共产党员,云南近代的风云人物。)父亲说过,没有舅舅的关心、爱护、帮助和支持就没有我的今天。在舅舅的关照下,父亲先后在昆明市文庙担任图书馆管理员。一段时间后,父亲前往南京市参加全国电影放映技术培训班。1951年开始,父亲进入云南省电影发行放映大队从事电影放映工作。1955年,云南省电影放映学校成立,父亲奉调到该校任教。自此之后父亲和电影工作结下了“一世电影梦”!父亲的身影来回奔波往返于滇西各地放映点,艰辛却快乐着,追寻着他的梦想。
然而,不幸的事情接踵而至。1952年土地改革运动中,爷爷木琼入丽江监狱。1955年年底,舅舅李群杰被“隔离审查”, 1965年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父亲由于家庭出身,1958年被下放到云南省临沧专区双江县农场劳动锻炼。自此后,父亲便一直扎根生活在边疆临沧这块热土,面对极致的艰难和困苦,仍然执着的坚持着,耕耘着他的“一世电影梦”,临沧成为父亲的第二个故乡。1959年6月26日,年仅51岁的爷爷木琼病逝。父亲由于没能回丽江亲送爷爷,一直成为他心中永恒的痛。同年,父亲调往临沧专区电影管理站工作,而后调到凤庆县电影放映队任队长。
1961年,在凤庆电影放映工作之余,父亲经人介绍认识了就读于凤庆县城刚高中毕业的母亲杨若兰。在那艰苦的年代里,离婚后单身一个人辛苦奔波十二年之久的父亲,终于遇见美丽、善良、贤惠的母亲!并于1962年5月1日喜结连理!父亲和母亲从相见、相识到相知走在一起,共同经历了风风雨雨,在最艰苦的岁月里,母亲都不曾放弃父亲!默默的陪伴支持着父亲渡过那苦难的时光!母亲杨若兰,临沧凤庆县洛党镇鹿鸣乡人,生于1942年农历八月初。在我年幼的记忆里,鹿鸣乡那是一个依山伴水,风景秀丽的小山村,哥哥志平、姐姐志英和我都曾在这个小山村留下了纯真、难忘的时光!慈祥的外公杨庭珍是小学老师,勤劳的外婆董如燕操持家务。母亲是二女儿,有一个姐姐,三个弟弟和一个妹妹。
1963年,父亲从凤庆县电影放映队调到临沧专区电影公司,从事电影设备维修及放映员培训的工作,这一年我的哥哥木志平在凤庆出生,1967年2月,我的姐姐木志英出生。在几个子女里,姐姐的言语和思想最神似父亲,是父亲最疼爱和依赖的女儿,父亲健在时,常说若离开这个世界,一定要姐姐志英相送最后一程。如父亲所愿,姐姐志英在父亲病痛弥留之际,给父亲身心最坚强的照顾和鼓励!父亲从1950年离开故土丽江开始,时光如流水一般的逝去,始终对亲人魂萦梦饶,对故土铭心刻骨,深深的牵挂、思念!而今承接父亲的英灵,相送魂归故里―― 丽江木氏家族祖居地!
经临沧地区革命委员会调查,澄清历史问题,1972年父亲被予以平反。同年,最小的女儿――我木志玲出生。次年,父亲的舅舅李群杰“刑满释放”,被“留场劳动”, 1982年又恢复党籍,任云南省政协专职常委,分管文史工作。1979年,临沧地区少数民族语电影译制组建立,父亲担任译制和放映人员的培训班及晶体管电影放映扩音机专业班全课程的老师,第二年,在临沧地区科技大会上荣获先进工作者称号。1983年,中国民族研究会副会长、国内外著名的历史学家、父亲的表叔方国瑜在昆明逝世,享年80岁。方国瑜教授被誉为“纳西族人民的好儿子”!根据他的遗愿,将其部分遗骨安葬在丽江玉泉公园内。
父亲长期在边疆民族地区从事电影发行放映工作和少数民族语电影译制,至1984年11月,参与译制不同的故事片120部、科教纪录片30部,工作业绩突出。他参与制作的佤族语译制片《武林志》荣获国家民委、文化部颁发的“优秀译制片”奖!
1988年11月10日,奶奶李玉棋病逝,享年80岁。父亲、母亲和我从临沧赶回丽江守孝。看着父亲和胞弟、胞妹及家人泣不成声,悲痛着奶奶的离逝。我的双手紧紧的牵握着父亲,希望能用我微弱的力量,可以减轻父亲逝去奶奶的悲伤,坚强地、努力地、为人生的梦想继续勇敢的走下去,我想这也是奶奶的希望。这一年,父亲被推荐担任云南省政协第六届委员会委员。1993年、1998年,父亲又连续当选常委,从此开始了他的“一生政协情”。
父亲履行省政协职责15年,他不辞辛苦深入边远山区、农村基层调研,提交了数十份提案和政协会议的交流材料,大多数提案针对性较强,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及釆纳,其中有的提案被评为优秀提案。父亲心系偏远贫困山区,积极建言议政。1997年,云南省七届五次会议上,父亲与其它委员共同提出的《继续在民族贫困地区开展生产实用技术培训》提案,被评为优秀提案。1999年1月,云南省政协八届二次会议期间,云南省委省政府邀请政协系统在昆明的少数民族上层人士及其子女座谈。父亲作为丽江木氏土司第48代嫡裔参加会议并发言。2002年,父亲的《关于要求省政府增加经费对我省边境地区、高寒贫困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电影免费放映》的提案,被评为优秀提案。
1996年2月3日晚,丽江发生“二.三”大地震,身在异乡临沧的父亲,心系故乡丽江的灾情和亲人的安危。恢复重建丽江古城时,父亲被聘为木府恢复重建指挥部顾问。他撰写了《关于元、明、清三朝木府古建建筑的布局规模结构的概述》,还将数十年收集、珍藏的80余副楹联奉献给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局及丽江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其中与木府相关的占了一半。1997年3月14日,父亲被丽江纳西族自治县人民政府聘为丽江古城恢复重建专家组成员。同年6月28日,木府恢复重建工程正式启动。1999年2月3日,父亲受邀参加木府竣工典礼。1998年4月清明时节,父亲从临沧回丽江扫墓祭拜先祖期间,偶遇结识了摄影家张桐胜,为其撰《丽江古城》摄影画册序言。画册图文并茂,全面记录丽江古城纳西族的民族文化和木氏家族的渊源历史。
2003年,父亲从政协常委岗位退下以后,用更多的时间研究木氏土司历史文化,整理、收集、撰写家谱《木府风云录》。次年,父亲被聘为丽江市徐霞客研究会顾问。撰写《(木氏宦谱)考证》,及《徐霞客情系云南人文山川》诸文章。2005年,父亲和母亲受邀第一次来到徐霞客的故乡江苏省江阴市,出席“2005年中国.江阴徐霞客文化旅游节暨学术研讨会”,受到该市政府单独在徐府设宴招待的隆重礼遇。此行参观了徐霞客故居、徐霞客祖居地大宅里等地。1639年,明代伟大的探险旅行家、杰出的地理学家、游记文学家徐霞客,受先祖木增邀请前往丽江,先祖以“八十大肴”设宴款待。二公一见如故,探讨中原文化,点评古今人物,茶三易意未尽也。先祖木增求贤若渴,徐霞客则成为传播中原文化的使者。徐霞客长年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双足患疾,先祖木增派人护送其回乡,乱世间得以还生,《游记》手稿得以保存传世。先祖木增和徐霞客之间的生死情谊,成为民族团结之楷模,后世之典范,百世流芳。
2005年12月,为纪念中国电影诞生100年,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联合向从事电影工作50年以上的老一代电影工作者颁发荣誉证书,父亲荣获这一殊荣。次年3月,父亲历时10载编著的《木府风云录》经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5月12日,在丽江木府举行首发仪式!记得那一天首发仪式上,父亲站在木府“忠义”牌坊前,深情激动的感概家谱《木府风云录》编著之历程!这么多年,在我的记忆中是父亲笑容最多、言语最动情、最幸福的一天。
2008年5月30日14时45分,父亲最敬重的舅舅李群杰在昆明逝世,享年96岁。父亲得此消息,泪如雨下,痛哭的呼喊着舅舅,伤心了好长一段时间。我安慰着父亲,父亲仿佛间更苍老了许多!10月4日,年事已高的父亲和母亲从临沧回到丽江,参加舅舅“李群杰魂归故里骨灰安撒暨追思仪式”。一年之后,父亲的舅母舒自秀逝世,享年93岁!
2009年2月,临沧市成立“临沧市丽江文化研究会”,父亲被聘为顾问。同年10月,父亲撰写的《回顾历史无愧于政协委员的光荣》,在“纪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0周年”征文活动中荣获二等奖。
2009年10月,已80高龄的父亲再次赴江阴参加“2009年中国.江阴徐霞客国际学术研讨会”。21日,父亲和徐霞客的第九代后人93岁高龄的徐挺生相见,互赠书法作品。跨越近400年时空,木徐后人的双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木徐友谊世代相传,中外徐学专家学者见证了这—历史时刻。2011年3月28日,父亲又一次来到徐霞客故里,出席徐霞客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他将高仿的先祖木增 “谈空客喜花含笑,说法僧闲鸟乱啼” 书法墨宝赠与江阴市人民政府,木徐友谊两江情深,源远流长!是年4月10日,父亲出席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成立50周年庆祝大会。当天晚上,参加玉龙纳西族自治县与江阴市缔结友好城市签订框架协议的仪式。同年12月,父亲编著的《木府风云录》再版。再版本做了些修订,增加了数篇父亲撰写的论文。
2012年6月1日,玉龙纳西族自治县龙蟠完小师生宿舍楼一一“徐霞客楼”奠基仪式举行,次年大楼落成。这是父亲与江阴市徐霞客研究会经过多次协商的一个成果,以此纪念先祖木增与徐霞客之间的友谊世代传承。6月20日,父亲担任顾问的电视剧《木府风云》在中央电视台八套首播。该剧播出后,影响远播。
2013年6月8日――12日,中徐会副会长刘瑞生先生专程前往临沧,为编著木氏年谱《木府血脉》采访、收集父亲的相关资料,于2016年5月正式出版。10月30日,父亲受邀参加丽江古城博物院(木府)大昭寺藏明代丽江版藏文《甘珠尔》大藏经复制版回归故里仪式。明万历末年至天启年间,先祖木增主持刻印了藏文《甘珠尔》大藏经,并将首版的一套经书赠送给拉萨大昭寺。该经历经近400年并完整保存下来,这—稀世珍品成为大昭寺珍贵的文物。它是纳西族与藏族友谊和丽江纳西族多元文化的重要见证,同时也是滇西北地区与西藏地区文化交流的瑰宝,体现了纳西民族文化及木氏家族文化之承传。
2021年年底,我和姐姐志英在岁末的最后几天,心里惦念着父亲和母亲,便临时决定由丽江回临沧看望他们。几个小时的车程很快到达临沧。从前,若从丽江回临沧需要的时间很长也很久,往往从清晨天还未亮动身直至天都全黑才能到达,而今的交通甚是便捷。很多时候,每一次回临沧都没提前告诉父亲和母亲,只是想要给他们一个惊喜!每每想着父亲、母亲他俩年事已高,特别父亲跨年便94岁高寿,母亲也80岁了。他俩在临沧和哥哥志平一家住在一起,儿孙满堂,其乐融融。父亲、母亲对生活的执着和热情,身心的健康,是我们做子女的最大幸福!
临沧的气候四季如春,虽然是年末冬季,但对于姐姐志英和我长年居住和生活在丽江而言,临沧的冬天很是温暖,几乎无寒意。夜晚无须过多的被褥,好眠一整晚。第二天清晨,用过早餐,父亲大声说,让我过去到他跟前。父亲已年迈,耳朵听力也越来越困难,大多时候需要带助听器才能和我们交谈说话。父亲说:“我昨天晚上想了一整晚,自己的年龄已垂垂老矣,身体也大不如前,一年不如一年了。之前写了那么多的文章和收存的资料,最欣慰的是《木府风云录》家谱编撰出版。只是可惜了那些收藏了多年的书籍和相关资料,想来想去志玲你来收藏、整理承接是最适合了”!我静静地听着,一时间太突然,但我没想太多,默默地点了点头,没有任何言语,父亲表达的心愿我心里甚是明白。父亲的苦心和用心,我又怎能不知。于是,这一整天和父亲收理了一番,老的、中期的、近现代的书籍、文章、资料及父亲各个时期的照片!整理了几箱子发回丽江收存!父亲很是高兴,想来是了去他老人家心中的牵挂了,后继有人,承接传承纳西民族历史文化和木氏家族文化。
乔木世家之历史风云、追寻木氏千百年间发展进程中,诚心报国上溯至宋、元、以文治武功兼容之历史业绩!从而开创了丽江纳西族地区的安定、和谐、繁荣的兴盛和辉煌发展基础。父亲作为“乔木世家”木氏家族第48代的嫡传,历经百变、不平凡的一生!承如国际纳西学会会长白庚胜先生《木府血脉》序言说:“……木府‘诚心报国’的文治武功,而且揭示了纳西族那种维护团结、维护统一、开放进取的精神,以及木氏后裔及纳西族优秀儿女在国内外全新政治、经济、社会背景下忍辱负重、生生不息、寻找前路、实现生存发展大突围的气度……”。
父亲在“人生历程”中说:“我走过的人生之路,虽有坎坷、曲折,但主流是充实的、没有虚度年华。我能坚持自强不息的理念与木氏先祖爱国、爱乡、建设和发展和谐社会的思想传承启示是分不开的。在人生的征途中把握正确的价值取向,去捕捉奉献的亮点”。这充分体现了父亲作为丽江纳西木氏嫡系后裔的精神追求和人生价值观,这是父亲人生历程的心声!
祝愿父亲英灵早日回归故里――丽江纳西木氏家族祖居地!愿来世您还是我敬爱的父亲!永远爱您的女儿志玲!
(作者:系丽江市徐霞客研究会副会长)
参考资料:
一、《木府风雲录》,木光编著,云南民族出版社。
二、《木府血脉》,刘瑞升编著,一一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16.3。
附照文字说明:
(1930年,美籍学者约瑟夫·洛克于木家院观音柳前为爷爷木琼怀抱着父亲等人拍照。爷爷的右边是他的叔叔。另三位是爷爷的表兄弟。)
(父亲在北京参加全国少数民族语电影译制、发行、放映表彰大会,受到乌兰夫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在表彰大会上为父亲颁奖!)
(父亲在人民大会堂前手捧文化部、国家民委颁发的“民族語影片译制发行放映先進集体”奖状!那是父亲最自豪最光荣的集体荣誉获奖照片。)
(1998年5月,父亲木光、母亲杨若兰,姐姐木志英及我木志玲拍照于玉泉公园。张桐胜先生拍摄)。
(2002年,父亲舅舅李群杰90华诞暨《枫叶如丹一一李群杰生平概述》举行出版发行活动,父亲、母亲和舅舅、舅母的合影!)
(先祖木增手书墨宝:“谈空客喜花含笑,说法僧闲鸟乱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