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徐霞客逝世370周年祭

      徐霞客——一个伟大不朽的名字。1587年1月5日,徐霞客出生于江阴马镇(今与璜塘、峭岐合并称徐霞客镇)南■岐。他少小立志“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于是摒弃仕途,寄身山水,矢志“闻奇于名山大川”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其22岁始游太湖,访东西洞庭两山,觅灵威丈人遗迹,从而开始了他艰辛的旅行考察生涯。以一介布衣,执一根策杖,靠一双脚板。到他1641年3月8日辞世的三十多年间,东渡普陀,南涉闽粤,北攀太华,西南则达于云贵高原边陲,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他“寻山如访友”,有山必登,有洞必探,途穷不忧,行误不悔,为探究山川地理之奥秘或攀登于崇山峻岭,或穿越于茫茫原始森林,穷其毕生精力探索长江源头,提出金沙江是长江正源,纠正了《禹贡》“岷山导江”之谬误,以其实践与探索得出了“江倍于河”的科学结论。

     在徐霞客逝世以后的370年间,人们从来没有忘记这位布衣高士,对他褒奖有嘉。在徐霞客逝世370周年之际,无论在徐霞客故里南■岐,还是中华世纪坛,或是当年他旅行考察过的名山胜水,人们在徐霞客塑像前驻足流连,以“高山仰止”之心瞻仰、凭吊、追思这位伟人的不朽业绩,感谢他对世界地理学作出彪炳千秋的贡献。

      与徐霞客同时代的挚友钱谦益即称徐霞客为“千古奇人”,《徐霞客游记》是“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是“千古奇书”。即便是封建帝王或是共和国领袖对徐霞客及其《游记》亦极其推崇。清代康熙皇帝对徐霞客的《溯江纪源》作出“颇切形理”的御批;人民共和国领袖毛泽东推崇徐霞客实事求是的科学实践精神,由衷发出“我很想学徐霞客”的肺腑之言,号召全党全国党政干部学习徐霞客,阅读《徐霞客游记》;国家主席李先念在徐霞客诞生400周年之际,挥毫写下了“热爱祖国、献身科学、尊重实践”的题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则在2007年4月28日致纪念徐霞客诞生420周年大会贺信中,更是盛赞徐霞客“运用他人文精神的大文字与科学精神的真文字,将华夏民族赖以生存的山川大地予以逼真的描画,无论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的自我意识方面,完成了他开拓性的全方位生态探讨与审美观照”。

     《徐霞客游记》被世界公认为“游记之最”,既是地理专著又是文学著作,不仅在国内影响深远,而且早在18世纪的清代乾隆年间就已传播到欧洲,被外国人士所熟知。世界著名科学家史专家、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李约瑟博士盛赞徐霞客是世界“最卓越的旅行家”、“写《游记》的名家”,是“20世纪的野外勘测家”;而法国著名探险家、法国洞穴联盟国际关系委员会中国部负责人让·皮埃尔·巴赫巴瑞在考察参观徐霞客故里时说:“徐霞客是早期的真正的喀斯特学家和洞穴学家。”

      20世纪末期以来,徐霞客及其《游记》在国内外的影响越来越大。人们将徐霞客敬为“游圣”,作为中华40位历史文化名人之一,他的铜像已屹立在中华世纪坛。《徐霞客游记》称作是一部“绿色经典”,列为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20部著作之一,同时被世界上英、法、意、日、韩等国家翻译出版。徐霞客及其《游记》逐渐形成《徐学》学科,国内外《徐学》研究组织与日俱增,研究学者队伍越来越大,学术研究硕果累累,传承精神,服务社会已初显成效。

      徐霞客由一介布衣成为杰出的地理学家、旅游文学家、旷世游圣,从名不见经传的乡间小村南■岐,走上了北京中华世纪坛,创造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传奇。我们缅怀徐霞客、敬仰徐霞客,赞美他梅花一样的品格,宽阔博大的胸怀,超越时代的睿智,坚韧不拔的意志。我们纪念徐霞客,是要弘扬他的精神,在全球构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世界。徐霞客及其《游纪》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不仅属于江阴、属于中国,同时也属于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