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霞客故里
中国徐霞客旅游区
霞客世系
江阴故事
3.29天下游
灯下漫笔
研学游园地

国清寺两个江阴人

国清寺两个江阴人

刘徐昌

 

国清寺是佛教天台宗的创始地。它创建于隋文帝开皇十八年(598),由晋王杨广按照天台宗创始人释智顗遗意始建,初名天台寺,隋炀帝改名国清寺。唐贞元十年(804),日本僧人来寺学习天台教观,回国后创立了日本佛教天台宗,奉国清寺为祖庭。唐代著名书法家柳公权曾题写大中国清之寺六个大字,摩崖石刻。明太祖朱元璋下诏书,要求禅僧昙噩住持国清寺,国清重新成为著名禅院,其规模、宗教文化等再次得到扩大,文革其间受重创1973年,在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的直接关心下,国务院下令敦促修复,拨款30万元,并同时从北京古宫、寺院调运大量珍贵的佛像、法器到该寺。由此可见,现在的国清寺还有点皇家气度。从国清寺的发展史中可知,它历史悠久,无论是国学文化,还是佛教文化的积淀深厚,堪比天台,其影响远播扶桑。在华夏大地的历史长河中,有些奇妙的缘分跨越时空,在特定的地点交织成独特的文化图景。浙江天台国清寺,这座承载着千年岁月的隋代古刹,便见证了来自同一方水土——江阴的两位人物,在不同时代与它结下的深厚因缘,宛如两颗星辰,在国清寺的历史天幕上闪耀,共同书写出一段“古今国清‘两江阴’”的动人篇章。

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四月初一日至初八日,江阴徐霞客踏上了以国清寺为中心的天台山之旅。徐霞客,这位中国古代杰出的地理学家、旅行家,一生志在四方,用脚步丈量山河,以笔墨记录奇观。当他的足迹踏入天台山,国清寺便成为他旅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站。徐霞客四月初一日巧遇国清寺僧云峰,两人一见如故,于是开启了前后7天的天台山与国清寺之旅。与云峰相遇后,听从云峰建议,霞客将行李暂寄国清寺。他与莲舟上人继续向天台山进发,过筋竹岭,抵弥陀庵。初二日,暮抵天封寺。初三日至华顶庵。观太白堂、黄经洞。初四日,登上石梁,礼佛曇苑亭,抵万年寺;日暮,入国清寺,“与云峰相见,如遇故知”。初五日,由云峰陪同,与莲舟上人等再游天台。至寒山、拾得两人的隐身地明岩寺。初六日,至寒岩,欲寻护国寺(已废)旁的桃源,未果,返宿于坪头潭。初七日,观桃花坞、鸣玉涧美景,登琼台、双阙,揽天台美景,从赤城山后回国清寺。初八日,离国清寺,“从后山五里,登赤城山。”从初二日至初七日前后共七天时间,行程337里(据《游记》所记),游“六寺(国清寺、天封寺、上方广寺、万年寺、明岩寺、护国寺<已废>三庵(筋竹庵、弥陀庵、华顶庵)一堂(太白堂))”观赏了“石梁卧虹,飞瀑喷雪”之美景;在顶峰揽胜,“四山回映,琪花玉树,玲珑弥望。”细探筋竹岭“(短松)老干屈曲,根叶苍秀,阊门盆中物也。”霞客留宿国清寺,一定也观赏了千年古梅(自开皇十八年<598>至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相距1015年),现古隋梅尚存,老干虬曲,几死复活,枝叶葱郁,特筑亭以供人驻足观赏。郭沫若特题字“梅亭”于其上。八天游揽,记写了1960余言的《游天台山日记》,作为《徐霞客游记》的开篇之作。那时的国清寺,历经数百年风雨,依然保持着隋代古刹的庄严与静谧。寺内香烟袅袅,钟声悠扬,建筑古朴典雅,处处彰显着佛法的深邃与神秘。徐霞客在寺中流连,感受着这里的宁静与祥和,记录下寺中的建筑风貌、宗教活动以及周边的自然风光。他以细腻的笔触,将国清寺的独特魅力融入《徐霞客游记》之中,让这座古刹的声名随着他的文字远扬,吸引着后世无数人对天台山和国清寺心生向往。徐霞客的到来,为国清寺的历史增添了一抹探索与发现的亮色,他不仅是国清寺的见证者,更是其文化传播的使者,让更多人得以领略这座古刹在山水之间的独特韵味。

时光流转,岁月更迭。新中国成立后,另一位来自江阴的人物与国清寺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便是巨赞法师。巨赞法师一生致力于佛教革新与文化弘扬,在佛教界有着深远的影响。他深入研究佛法,对天台宗等诸多佛教宗派有着深刻的见解和领悟。国清寺作为天台宗的祖庭,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宗教氛围,对巨赞法师有着强大的吸引力。或许在修行与弘法的道路上,巨赞法师曾多次来到国清寺,在这里研习经典、与高僧大德交流佛法,不断汲取智慧的养分,提升自己的修行境界。他的思想与国清寺所承载的天台宗文化相互交融、相互影响,为佛教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而国清寺也成为了巨赞法师精神寄托的重要所在。当巨赞法师圆寂后,他的灵塔安放在国清寺前山的“霞客故道”旁,这不仅是他与这座古刹深厚缘分的最终归宿,更象征着他的精神与国清寺的文化永远融为一体。从此,国清寺中多了一处令人敬仰和缅怀的所在,无数信徒和学者前来瞻仰巨赞法师的灵塔,追思他的功绩,感受他与国清寺之间那份跨越生死的情缘。

徐霞客与巨赞法师,虽身处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人生追求和使命,但他们都因国清寺而与江阴这片土地产生了奇妙的联系。徐霞客以旅行家和记录者的身份,让国清寺的自然与人文之美广为人知;巨赞法师以佛教高僧的身份,在国清寺中精进修行、弘扬佛法,为佛教文化的传承奉献一生。他们如同两条支流,最终汇聚在国清寺这片文化的海洋中,共同丰富了国清寺的历史内涵,也让“江阴”这个地名在国清寺的故事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国清寺是江阴儒、释两家的代表跨越时空的汇合地。古今国清“两江阴”,是时空交错下的文化奇缘,是不同人生轨迹在同一圣地的精彩交汇。它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国清寺跨越千年的魅力与包容,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江阴这片土地孕育出的杰出人物,在不同领域为国清寺的文化传承与发展所做出的独特贡献。这段奇妙的缘分,将永远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激励着后人去探寻国清寺的文化底蕴,去铭记徐霞客与巨赞法师的卓越成就,去续写属于这片土地和这座古刹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