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徐学组织
协会介绍
徐学研究
霞客智库
图片新闻
徐学释词
徐学论坛

“乔”字释义兼考木增子嗣名讳

“乔”字释义兼考木增子嗣名讳

唐汉章

 

丽江知府木增所著《云薖淡墨》,该书曾由徐霞客“分门标类”修改润色,整理编定,成为木徐友谊的见证。又由杨汝成、闪仲俨、杨方盛、王御乾等显赫一时的达官贵人为之作序写跋,故在康熙年间该书入选《四库全书》。丁文江先生所撰《徐霞客先生年谱》和整理出版的《徐霞客游记》称,徐霞客曾为木增《云薖淡墨》作过《序》。然而隨着徐霞客为木增所撰《山中逸趣跋》的发现,已真相大白,是早期游记整理者造成之误。云南大学教授、云南省徐霞客研究会会长朱惠荣先生的《徐霞客〈山中逸趣跋〉的发现》一文中(1)旁证博引,论据精确,其考辩令人信服。可惜该文发表多年来,未能引起一些徐学研究者的注意,仍有许多学者在沿用旧说,继续以讹传讹。

《云薖淡墨》今存世有六卷本和八卷本,分藏云南省图书馆和上海市图书馆。据资料介绍,上海图书馆藏有《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145册》和《续修四库全书.1192册》都是八卷本。《四库存目丛书》在“《云薖淡墨八卷》明木增辑”后注,“上海图书馆藏明崇祯十一年木懿乔刻本”。《续修四库》在同书名后,则注明“据明崇祯木懿乔等刻本影印,原书版框高一七九毫米,宽二四二毫米”。20155月,江阴召开的第十一届中国江阴徐霞客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云南丽江学者杨林军先生的《略论明代丽江土司木增辑录的〈云薖淡墨〉》论文,(2)对《云薖淡墨》进行详细考辩和论述,其研究成果对我们认识这部著作有极大帮助。

以上这些,当然不是笔者本文讨论的主题,而是想对该书所署“木懿乔”三字涵意作些探讨。一些学者认为木懿乔是一人,然不知为何方人士。丽江木氏第34世、木增第16世嫡长木光先生,在第十一届中国江阴徐霞客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发表《木徐友谊 承传千秋》的讲话中,对此专门作了解释。他说:“卷本署名‘木懿乔’不是一人,而是木懿、木乔等几个兄弟。(木懿与木乔为同胞兄弟)。”(3)哪这“几个兄弟”除了木懿、木乔还有谁?

考《木府风云录》(4)所附《木氏宦谱》(甲)――《玉龙山灵脚阳伯那木氏贤子孙大族宦谱》木增条载:“知府阿宅阿寺,官讳木增,号长卿,又生白,宅之嫡长,继父职……生子四:春、先、宝、仁。长男继父职,系淑媛阿宝辉生,次男阿先,三男阿宝,四男阿仁,系媛阿室哥生,即室荣。”

以上这段文字透露了如下信息:一、木增为木宅长子,继父职。二、木增子嗣和妻室情况。三、四个儿子的名字,而且有带阿字的小名。在接下来的“知府阿寺阿春”条目介绍说:“宦讳木懿,字昆仑,号台美,增之嫡长,继父职。”这让我们弄清了木懿即木增长子春、阿春、阿寺阿春,但都没有记载木增有叫“乔”的儿子。在同一书中所附《木氏宦谱》(乙)世系考中载:“十九世考:知府木增、字长卿,号华岳,又生白……”文末仅写“生四子,长男木懿继父职。”没有提及其他几个儿子名字,更不用说有“乔”这样一个儿子。

再考同书《木氏序系排行表》(标题下注明“自明洪武御赐木氏始”)中载:“木懿 昆季四位 妹一位 次弟木先,聪明特达。三弟木宝,忠厚老成。四弟木仁,英敏谨慎。”这里记载木增四个儿子也即木懿昆仲四人名字,与《木氏宦谱》(甲)中记载完全一致,只是多了对木懿三个兄弟个性的简要评价,但仍然没有叫“乔”的兄弟。《木府风云录》考证虽有所收获,然未能解决心中疑惑,怀疑这“乔”字署木懿后另有涵义,于是对乔字作了一番考证。

考乔字,有二解:乔(一),声调阳平,含义有六。1)有高的意思,如《禹贡》中就有“厥木惟乔”一词;2)一种树木的名字;3)冷兵器长矛靠近矛柄结缨之处。如《诗.郑风.清人》中说“二矛重乔”;4)指人装假做作的行为,如“乔装打扮”;5)宋元时口语詈词。如刁滑、恶劣、装模作样,乔才、乔模样等。杨景贤《刘行首》第二折有句台词:“这先生好乔也!我二十一岁,可怎么是你二十年前故交,你莫不见鬼来!6)姓。查网站提供的信息乔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282位。元代有名士乔吉,今人有外交家乔冠华、著名歌词作家乔羽等等。

乔(二)声调阴平。通“骄”。骄傲。《礼记.表记》:“乔而野。”陆德明释文:“乔音骄。”以乔字组成的词汇或人名可达三十多个,而以乔组成词条能贴意的仅有乔才、乔松、乔岳、乔梓等四组。

1)乔才:专指坏家伙;装模作样的人。贾仲名《对玉梳》第二折:“无廉耻的乔才,惹场折挫。”《琵琶记.激怒当朝》:“乔才堪笑,故阻佯推不肯从。”

2)乔松:有二解。一比喻高大的松。《诗.郑凤.山有扶苏》:“山有乔松。”后比喻坚贞的人物。二指古代传说中的仙人王乔和赤松子。《战策.秦策三》:“世世称孤,而有乔松之寿。”乔松亦作“侨松”。《汉书.王褒传》:“呴嘘呼吸如侨松。”在颜师古注中亦有:“侨,王侨,松,赤松子,皆仙人也”之说。

3)乔岳:指高峻的山岳。原本专指泰山。《诗.周颂.时迈》:“及河乔岳。”《毛传》:“乔,高;高岳,岱宗也。”而在《准南子.泰族训》中被引作“峤”。后通称高山。杨载《寄维扬贾候》诗:“气蒸云雾藏乔岳,声传沧溟放大河。”

4)乔梓:亦作“侨梓”。《尚书大传.周传.梓材》:“伯禽与康叔见周公,三见而三笞之。康叔有骇色,谓伯禽曰:‘有商子者,贤人也。与子见之。’乃见商子而问焉。商子曰:‘南山之阳有木焉,名乔。’二三子往观之,见乔实高高然而上,反以告商子。商子曰:‘乔者,父道也;南之阴有木焉,名梓。’二三子复往观焉,见梓实晋晋然而俯,反以告商子。商子曰:‘梓者,子道也。’二三子明日见周公,入门而趋,登堂而跪。周公迎拂其首,劳而食之,曰:‘尔安见君子乎?’”(5)

在中国古代儒家学说中,以为父权不可侵犯,似乔;而儿子应卑躬屈膝,似梓。后来将父子关系称为“乔梓”。例如阮元所著《经义述闻序》中就有:“余平时日说经之意,王氏乔梓投合无间。”这里的王氏乔梓即指王念孙、王引子父子。

按照上述对“乔”字的释义,笔者认为以上以乔字组成的四组词汇,当以第二组“乔松”、第四组“乔梓”与“木懿乔”涵义较为贴近。木懿为木增长子,承袭父职,以敬仰之情为父亲木增刋刻所著《云薖淡墨》,落款时署乔以避父木增讳,表示对文亲的敬重之意。很好地体现了木懿以乔松比喻父亲木增为坚贞高大的劲松 、“父权不可侵犯”和儿子“卑躬屈膝”的古代礼仪原则。乔字在这里是歉词,似乎只有这样,才能为木懿之后这个“乔”字作出合理的解释。而在历代帝王对木氏的诸多赏赐中,就有“乔木世家”的匾额,以此表彰木氏父子保境安民之功。

然再读《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七》已卯二月初八日日记,其中讲到丽江每遇寅年,未出天花者都要进山避豆的事情。徐霞客访丽江,其时木增的长子和三子隔年进山避豆尚未回来,“惟第二、第四者,具出过。”(6)在第四与者字之间,徐霞客有夹注:“名宿,新入泮鹤庆。”这让我们了解了木增第四子正式名字叫木宿,也就是前面《木氏宦谱》记载的“仁”、“阿仁”,当年木增曾请徐霞客指导其作文。这样弄清了木增的长子叫木懿,亦即春、阿春。第四子叫木宿,亦即仁、阿仁。然而二子叫先亦即阿先、三子宝亦即阿宝的其他名字还不清楚,这二人中有无叫乔的呢?

笔者致电向木光先生求证,结果令人欣喜。原来,纳西族的称谓比较复杂,木氏家族自明洪武年间赐姓以后才逐渐范,但也有别于汉民族,具有自己的个性。木增有四个儿子,宦谱上称春、先、宝、仁。亦称阿春、阿先、阿宝、阿仁。除此,长子在继承父位后,还要在名前加父亲小名。如木增小名阿寺,父小名阿宅,于是称“知府阿宅阿寺”。同样木增长子木懿小名阿春,前面加上父亲小名就叫“知府阿寺阿春”,这就是当时木氏世代沿用的所谓“父子联名制”。而他们另外以木字为姓的名字就叫木懿(春)、木参(先)、木乔(宝)、木宿(仁)。

经木光先生赐教,不仅弄清了木增次子先、阿先叫木参,更重要的是对这个“乔”字终于有了新的解释――即指木增三子木乔。同时进一步理清了木增四个儿子所对应的小名、大名及官名:春、阿春,即长子木懿,应继父职,故还称“知府阿寺阿春”;先、阿先,即次子木参;宝、阿宝,即三子木乔;仁、阿仁,即季子木宿。

注释

1)《云南徐学研究文集》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135月第一版

2)见《第十一届中国.江阴徐霞客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3)见江阴徐霞客研究会会刋《徐学研究》20156月第2期(总第三十四期)

4)木光编著云南民族出版社20063月第一版201112月第2次印刷

5)上述乔字释义,均参考上海辞出版社1999年版谱及本《辞海》

6)《徐霞客游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