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霞客故里
中国徐霞客旅游区
霞客世系
江阴故事
3.29天下游

徐霞客与“中国旅游日”

徐霞客与“中国旅游日”
张炳德
 
   中国旅游业在改革开放30年中,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对世界开放的“窗口”。目前它已到了转型升级、更上层楼发展的关键时刻。展望将来,我们希望有一个“中国旅游日”来号召、推动中国旅游业的发展。
   “中国旅游日”如何产生?在中华历史名人、写有“千古奇书”的“千古奇人”“中华游圣”徐霞客身上产生“中国旅游日”是最适当不过的,是当前旅游界和“徐学”界的最高呼声。
  一、明确“中国旅游日”对发展现代旅游业的深远意义
  众所周知,新中国的旅游业是在“外事接待”及“改革开放”形势推动下由国际旅游推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初期风景旅游观光型旅游业经30年发展,已从资源型向现代服务型升级。旅游热潮一年比一年高,各地政府和景区投入一年比一年多,旅游队伍一年比一年大,确立一个“中国旅游日”很必要。1979年世界旅游组织第三次代表大会确定9月27日为“世界旅游日”的意义在于发展国际间旅游,促进各国文化、艺术、经济、贸易的交流,增进相互了解,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而我国在农历“三月初三“时全国大部地区已进入气候由冷转暖的转换期。这时如有“中国旅游日”动员,作为全国旅游业一年一度的启动日是最适当不过的。“一年之计在于春”,国家旅游局可在每年这一天召开“全国旅游交易大会”,启动全年旅游的“春潮”。
  二、农历“三月初三”与“5.19”对现代旅游业的影响
  丁文江《徐霞客年谱》中载,徐霞客1607年成婚后首游太湖。无锡、江阴当地民俗,在农历“三月初三”出外“踏青”。徐霞客出身当地“耕读人家”自然尊重此风俗,而且是新婚成家后首游更要随习俗。那年的农历“三月初三”是公历的3月30日。
  今年农历“三月初三”是公历的3月29日。这一天全国除西北少数地区外,正是桃红柳绿的春游时节。人们走出房屋沐浴阳光、享受温暖春色,感受大自然的美丽。这是愉快和充满生机的时节。史上早有记载“三月初三”出游的习俗和描写。用这一天作为“中国旅游日”,既传承了中华文化,又书写着旅游发展新史,作为发展现代旅游业的号召日,意义十分重大。
  而公历“5.19”行将进入暮春,江淮一带开始进入雨季,北方地区即将进入“农忙”季节,天气变热不宜出游。江南“春游”尚有余威,但人们已享受了初春的温暖和“五·一”旅游假期,这时再用“中国旅游日”来动员旅游为时岂不已晚!
  三、“三月初三”徐霞客首次出邑科学考察游意义重大
  徐霞客家乡江阴马镇南岐,位太湖东北、长江南、京杭运河东,三个水系交叉地,是江阴低洼积涝区之一。洪水遭灾,作物欠产,以“耕读织布”为生的徐霞客祖辈在此生活。霞客自小就对水患危害深有体会,加上他自幼熟读“地舆经书”,对水患治理感兴趣。史书记载大禹时代就开始有治理太湖水患的事,有春秋吴王阖闾派灵威丈人到林屋洞寻找大禹治水“素书”的记载。徐霞客新婚后,在母亲鼓励下,趁“春游踏青”的习俗,乘船来到太湖洞庭西山考察林屋山下的“天下第九洞”。据当地人传说:徐霞客是打着火把爬进“天下第九洞”,寻找大禹治水的“素书”和通东海的泉眼。洞内现有放“素书”的石函。虽然这次考察的成果,未见徐霞客留下任何记载。但可肯定,这次太湖水系和溶洞考察是徐霞客一生科学考察打下的第一块基石,奠定了他未来对我国黄河、长江、运河、湖泊、溶洞考察的决心。他明白了古人写在史书和经书上的事与现实是否相符,是需用亲身经历去证实的。由此,他开始走上了用30多年走10万里路的毕生科考、探索求真之路。所以把徐霞客1607年三月初三(农历)的首次出邑游日作为“中国旅游日”,也是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极大丰富旅游内涵的好做法。
  四、“游天台山日记”不是《徐霞客游记》的首篇,“5.19”也不是徐霞客的“开游日”
  《徐霞客游记》是徐霞客的呕心沥血之作。此书能与世人见面也曲折、多难。徐霞客去世后的第四年(1645)七月清兵屠城江阴城,徐府“奴变”,《徐霞客游记》手稿已然遭遇不测。后人经过135年的漫长努力,《徐霞客游记》才第一次出版,这就是清代乾隆四十年的徐镇刻本。《徐霞客游记》从季梦良开始整理到第一次出版,有不同版本、分册、分卷很不一致。早期各本均未分卷,以后诸本分册也不同,虽有分卷,但分目多从乾隆刻本。上世纪初有叶廷军刻本和丁文江本。198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整理本也按旧出版。
  现在《徐霞客游记》中的《游天台山日记》在乾隆刻本的第一册上。这是后人编写者所用的第一篇文章,不等于徐霞客亲手所写的第一篇文章。编辑整理《徐霞客游记》的人一时找不到此前所写的游记,这可能是存在的。徐霞客22岁首游到28岁,在这六年中,据丁文江年谱考证记载和《徐霞客墓志铭》记载,他已出游太湖,登眺东、西洞庭山,登游惠山并写诗二首;1609年24岁北游,顺道攀援东岳泰山。《霞客墓志铭》“自此历齐、鲁、燕、冀间,上泰岱,拜孔林,谒孟母三迁故里,择山吊枯洞,皆在乙酉。”徐霞客28岁已游了北方许多重要景区和景点,不可能不写游记,尤其是泰山和孔、孟故里。1613年28岁的徐霞客在写“5.19”“游天台山日记”前,根据浙江台州人陈函辉写的《徐霞客墓志铭》载徐霞客自述:“而余南渡大士落迦山(普陀山),还过此中,涉华顶万八千丈之巅,东看大,小龙湫,以及石门,仙都是在癸丑。”这就是说徐霞客在到宁海游天台山之前已到绍兴府、宁波府游 普陀山和落迦山、天台山、雁荡山以及石门、仙都,再到宁海,时间上推算应该是徐霞客在1611年3-4月即农历三月初三日后出发经一月有余到宁海。徐霞客经过这么多著名景区景点应该都写日记,而不会单从宁海写起吧!所以说《游天台山日记》不是《徐霞客游记》第一篇文章,更不是开篇游记。
  徐霞客写的《游天台山游记》开头注明“ 丑之三月晦(即公元1613年5月19日),自宁海出西门。”这一天,从游记中看,徐霞客并没有把这一天,作为他一生的“开游日”,也不是他此生此次旅游的首日,也不是此生此次旅游的目的地,只是路过宁海日记的记录。他此行前方是游天台山,所以日记的题目也称《游天台山日记》而不是《游宁海日记》,宁海只是他一生中走的上万个地名中的一个而已。如果把徐霞客走过的上万个地名都作为“开游地”“开游篇”来争“中国旅游日”那不乱套了吗?宁海人说:徐霞客因看到宁海风光秀丽,心情十分高兴,写下了“云散日郎,人意山光,俱存喜态。”所以他开始了一生始从宁海写游记,来记录人生最美好的时光。这太牵强附会了。徐霞客对祖国山水人文景观忘情忘我、乐不思返的由衷赞美,现存《徐霞客游记》中实在太多,举不胜举。所以“5.19”这一天,是他一生旅游中常遇常感的一天,决不是唯一的一天。如把“5.19”作为他开始出游的那天,作为“中国旅游日”,实在有违徐霞客之本意!
  把徐霞客在1607年三月初三(农历)首游日太湖日作为“中国旅游日”的倡议,是2004年以来在无锡、江阴、宁海、北京、上海、云南、浙江以及全国各地徐学研究专家学者们多次会议的研讨成果和以无锡市旅游部门、政府领导支持帮助下才提出的,是集体智慧。无锡市人民政府在国家旅游局和江苏省政府支持下,从2007年开始把“徐霞客首游日”农历“三月三”作为“无锡城市旅游日”,得到广大市民拥护。农历三月三日无锡作为城市旅游日和“中国旅游日”已深入人心,大力推动了中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作者系无锡市徐霞客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